浅谈企业竞争力

时间:2022-07-18 10:25:49

浅谈企业竞争力

【摘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基于市场竞争的背景,本文深入探讨了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内涵与现状,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可为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与现实依据。经本文探讨认为,理解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内涵需从企业自身资源、内在能力以及企业与外部竞争环境的交互作用这两方面进行理解,同时还需重视组成企业竞争力的技术、市场、资本、品牌和政策这五大元素。近些年,我国企业竞争力还面临着资产质量较差、科研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布局不合理、效率低下、品牌效应差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明确企业经营理念、加强人才管理、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等措施,以便进一步的提升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 五大元素;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2-0108-04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和复杂多变,由此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关注。本研究将基于市场竞争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企业的竞争力的基本内涵与现状,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提升我国的产业竞争力,进而提高我国的国家竞争力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2企业竞争力基本内涵

2.1企业竞争力的概念:企业竞争力是竞争力的形态之一,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竞争力的定义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学者们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不同的涵义。例如,波特认为,企业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与劳务的能力,及其产品和劳务的价格与非价格的质量与性能在市场环境中相对竞争对手所具有的市场吸引力及谋求并保持最大收益的能力;著名的管理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企业竞争力就是指企业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能比竞争对手更有效能和效率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罗国勋认为,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和企业家在适应、协调和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我国社科院金培则认为,企业竞争力是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的向市场,主要指消费者提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主要从三个角度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深入的理解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2.1.1外部竞争环境:企业竞争力是在竞争的环境下,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比较而得到的相对概念,是指与竞争对手相抗衡并超越竞争对手的一种能力,该种定义与菲利普・科特勒的界定相一致。这种定义反映了当地市场经济的本质,企业竞争在实质上就是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与矛盾,这种关系只能通过其在市场上的表现和与其他企业的较量才能体现出来。然而,仅仅从企业外部的竞争环境对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行判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除了企业外部的环境,企业自身所具有的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2.1.2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企业竞争力指企业自身组织的系统能力,即将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进行整合的能力,该定义更加强调企业内部自身能力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构成企业竞争力的要素是多元的,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企业如何让竞争力的各种有机要素按照其内在的联系而形成复合系统是增强其竞争力的关键步骤。利用两分法的方法可知,单方面强调企业自身的作用也是不合理的,对外部环境的忽略容易导致企业的盲目自大,而丧失竞争优势。由此可见,结合企业自身能力和外部竞争环境两方面的内容对深入理解企业竞争力内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3内外相结合的角度:企业竞争力是企业通过整合自身资源和内在能力以及与外部竞争环境的交互作用,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该项定义不仅强调了资源和能力是企业竞争力形成的条件,更强调了外部环境则会影响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发挥。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内外条件也应该随之改变,及时调整内部资源、提供企业应对能力,不断的优化自身要素,积极看待各种市场挑战与竞争,才能使得企业在有限的市场资源配置中占有优势地位,从而拥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2.2企业竞争力的五大元素分析:依据王殿甫对全球和中国信息产业的特点的深入研究,他认为有五大关键元素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间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和胜负,在中国市场企业竞争力的五大元素分别是技术元素、市场元素、资本元素、品牌元素和政策元素。

2.2.1技术因素: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成为经济竞争中的一个主要因素,这种技术不仅包括科技创新体制、技术专利、技术精准,还包括科技的产业化。近年来,我国的彩电工业以及整个信息产业,虽然在不断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缺乏核心技术和基础产业的困境。对于我国信息产业来说,要摆脱“加工工业”的名号需依赖于核心技术的发展,加强人才、机制、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2.2市场元素:对于企业而言,有了相对宽广的市场才拥有生存下去的空间,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规范化、法制化、公平化的市场环境。目前,中国企业在国内虽然已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技术和产品质量的相对落后,利润却微乎其微甚至于面临亏本的危险,外资品牌销售份额虽少却谋取了高额利润。加强市场保护意识,缩小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差距,也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2.3资本元素: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密集型的优势将逐渐的被削弱,外资回流的风险加剧,我国国有资本面临着萎缩和浪费的危险。例如,以电子工业为例,目前终端产品的体积和面积以及各种零部件产品比十年前平均减少了90%以上,这使得我国原有的庞大组装业面临着大幅度的锐减,企业资本也将面临着迅速外流的趋势,如何有效的控制和增加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2.2.4品牌元素: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品牌虽然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但是它包含着知识产权、企业文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商品和信誉,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企业的一笔巨大财富。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批国际顶尖的制造业品牌,由此导致国内制造业盈利能力较为薄弱。对我国的制造业而言,要想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需从打造自己的强势品牌入手,并不断的巩固、深化品牌效应。

2.2.5政策元素:对于企业而言,企业需要政府为其提供一个公平政策和市场环境及法制环境,需要政府能够积极利用政策因素推动民族企业的发展,同时还需要一个高效、廉洁、服务的政府作为支撑,有效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未来。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推动市场经济更好的发展,进而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3我国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剖析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的壮大,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有了飞跃与前进,从整体来看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提高。然而,自从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我国就进入了国际市场,企业的发展也开始从国内市场转向了国际市场。当我们把齐国的企业竞争力放入到国际市场的视野中,特别是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竞争力相比,仍可以发现我国企业竞争力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与问题,普遍表现为活力不足,长期竞争能力较为缺乏。

3.1企业资产质量较差,盈利能力不足: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建成了庞大的工业体现,到那时企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仍然比较落后,技术含量有限,我国的工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都面临着进行大规模的社保更新和技术改造的艰巨任务。我国的部分国有企业也存在着有不良资产的现象,导致国有企业资产利润基本呈下降的趋势。与四大商业银行一样,根据国资委估计,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10%左右,占净资产的20%左右。此外,还存在人员很多,富余劳动力很多,中石油和中石化大概要负担转制的几十万人。这些方面都极大的阻碍了我国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进而导致资产的盈利能力低下。从盈利方面来看,我国企业目前的盈利水平也较差,据2000年资料统计,世界500强中第一名美孚石油公司年销售收入为2000亿美元作用,利润为177亿美元,收入利润为8.4%;而世界500强中的中国石化集团, 总收人为450亿美元作用,利润为7亿美元左右,收人利润率仅为1.6%。从此可以看出,这两差距极为悬殊,暴露出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差的问题。这种状况的出现不仅直接取决于企业的投资效率与经营效率低下,更是由于不少企业没能形成竞争力构成要素的获取、开发与整合机制等共同造成的。

3.2科研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技术实力弱、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际企业用于科研、应用开发、技术转化三个环节的资金比例一般为1:10:100,而我国即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地区,比例却为11.3:26;再如,国外一些知名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的比重一般为10%作用,而我国企业仅为1.4%作用,中小企业在研发方面的费用更低,还有不少企业因为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等原因,根本就没有打算进行技术创新。然而,企业竞争力的高低与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多少是有着直接联系的,有经济学家认为,研发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以上,企业才能有竞争力,占2%一般只够企业进行基本为维持,不足1%企业则会处于难以生存与发展的境地。科研研发投入的不足,直接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的创新,导致了诸多产品更新换代换门、产品性能处于模仿阶段,或只注重硬件的引入,而忽视了软件的研究和吸收,达不到企业自己消化吸收进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目的,极大的削弱了企业的成长潜力。

3.3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程度低、区域性产业结构趋同:目前,我国除了极个别行业产业的集中度较高以外,其它行业产业集中度普遍处于较低的状态;国有企业还没有集中发挥自己优势的领域,而是面太广、点太多,在许多没有优势的领域还存在;重要产业的企业生产专业水平低、协作化程度不高,很难形成强劲的竞争优势。在近40多年来,我国在工业上的布局有着集中度下降和分散度提高的趋势,同时我国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全国区域性的产业趋同格局,这种趋同化的不仅表现在我国地区工业部门结构相似性增大,还表现在各地区的主导产业选择雷同的现象。依据最新数据显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结构相似率高达93.5%,西部与中部地区的相似率则为97.7%。在地区主导产业上,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起源与初级产品的加工,其后发展为以家电为代表的机电产业,目前有进入主导产业领域,纺织、食品、机械和化工几乎成为每个地区的主导部门。由此可见,不合理的布局和趋同的产业结构大大制约了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3.4企业的管理、经营和治理效率低:依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对51个国家的企业竞争力进行的评价,我国企业管理竞争力排在30多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竞争力相差甚远。目前我国的企业仍然存在着政企不分、权责不轻、管理水平低下和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还有不少中小企业仍实行家族式管理,缺乏民主决策机制。再者,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素质低下,再加上中小企业本身没有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和利用机制,使企业内部失去了竞争动力,势必会使企业发展遭遇人才瓶颈。我国对于国有企业进行规范公司制改革的进展非常缓慢,投资主体多元化远没有达到,据最近的一次统计显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股权比例在30%以上的占到70%,第二大股东股权比例在50%以上的占到40%,所谓一股独大。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之间的制衡关系、协调关系也非常不完善,导致治理效率的低下。

3.5国内品牌竞争力实力薄弱,品牌效应差:品牌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其产品竞争力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以跨国公司为例,跨国公司一般以其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实力,采用高效管理和营销方式,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上对中国企业产品已经形成极大威胁。一个品牌有无竞争力主要就是看其有没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没有一定的超值获利能力,中国品牌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份额较低,创利能力较弱,很多品牌容易被外国企业所排挤。总体上看,国内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与洋品牌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可口可乐品牌在2004年的品牌价值为673.9亿美元,微软为613.7亿美元,而我国的海尔在2004年的品牌价值仅为74.43亿美元,长虹为32.64亿美元。虽然在近些年来我国的品牌在质量上有所好转,但与此同时我国品牌仍然比较低廉。

4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解决对策探讨

基于以上对我国现阶段的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可以得知,目前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仍然非常薄弱,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有必要通力合作,积极应对各种市场风险,不断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有多重,其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在运用合理合法竞争手段时也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状况而采取不同的对策。要想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竞争力,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建立并优化新的价值链整合和分解战略:在科学技术、市场需求和国际环境快速变化的全球化的竞争中,如果没有一个明晰的战略计划,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受到巨大的阻力,因此制定合理的企业竞争战略,建立并优化新的价值链整合和分解战略,是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包括人才战略、规模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等等,同时还需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并立足于世界市场和信息化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这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均非常重要。其次,企业应该基于价值链的分钟战略,根据自己的资源和优势选定好的产品或服务领域,集中力量确定在该产品或服务领域的优势地位,通过差异化、更大的市场细分或者采用更多的控制销售渠道,逐渐的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并努力取得稳定且持久的竞争力优势。

4.2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需要加大信息、知识和智力的投入,借以高新技术的推动走向大规模、快速度、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道路。因此,我国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应该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机制,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加速技术的进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企业自身也需从战略的高度树立加大科研开发投入的思想,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工艺升级,并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同时相关政府部分也应加强对技术发展的政策扶持,设立创业基金和企业科技开发基金,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大力发展风险资本、投资咨询和资本市场,降低创新风险;以及,针对我国科研人员和科技成果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考虑在信贷等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推动产学研的交流合作,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

4.3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目标,我国的企业需从依靠规模扩张、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型发展向注重效率、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转变,促进企业的良性循环,加快企业的现代化步伐。在提高产业的集中度方面,一是需要发展中小企业及其相互间的专业分工,提高协作化程度,把产品做精,把规模扩大,形成专业化的系列分工个股,不断的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深等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大企业的依托基地;二要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能力强、主业突出的大公司或企业集团,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可以采取重组、联合、兼并等方式来实现,做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而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科技开发能力;三是建立和健全产业集中的服务体系,在此方面可以围绕产业结构性调整,公布相应的产业集中项目,提供各种相关的政策导向与支持,同时还需加强高精尖的技术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金向拟集中的产业投资。

4.4明确企业经营理念,加强人才管理,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成果的企业来自成功的理念,因此需要明确企业经营理念,并把这种经营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并逐步发展为被全体员工所认同的经营理念。例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以“IBM就是服务”,作为企业理念和经营信条,并把该理念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和员工培训中,在全世界树立起“蓝色巨人”的形象,由此可见,明确的理念可以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此外,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也是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力量,因此企业有必要建立一支相当规模、相对稳定、具有多方面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与管理有机融合的人才队伍,为企业自身的知识积累提供前提条件,并最大限度的开发企业员工的智力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参与积极性,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对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大的帮助。

4.5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打造强势品牌效应: 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是企业的生命,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财富。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力获得绝对的优势,必须快速、有效的为消费者提供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与服务,这是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的所有企业都迫切的需要在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强势品牌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例如,德国奔驰汽车在世界上信誉卓著, 其原因就在于其拥有的优异的品质和稳定的性能。尽管价格昂贵, 但仍然受到顾客欢迎。企业在打造优势品牌时,需从企业为中心的战略转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战略,还可以考虑把中国的元素与西方人感兴趣的代表元素进行完美结合,并把企业品牌形象与宣传企业家的人品和人格相结合,以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认同。企业只有在树立了良好形象的企业,增强品牌价值,实现了品牌效应,才能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更有利于市场的开拓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5总结

综上所述,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应对外部激烈竞争环境和整合优化企业自身资源、提高企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和五大组成元素可以得知,对企业竞争力本身涵义的理解不仅需要结合考虑企业内外两个环境进行考虑,同时还不容忽视企业竞争力的技术、市场、资本、品牌和政策五大组成元素。面对当前企业竞争力资产质量较差、科研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布局不合理、效率低下、偏偏效应差等各种缺陷,需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积极应对,以便进一步的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田奋飞.企业竞争力研究―基于企业价值观的整合观点.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2]陈翔羽,郎诵真,甘利人.企业竞争情报研究[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1995年

[3]罗国勋.二十一世纪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4]波特(Potter,M.E)著, 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7年

[5]苏莉,郭亮.企业竞争力分析及其提升策略[J].机制工程.2006(1)

[6]薄湘平,易银飞.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7(12)

[7]高天乐.执行力决定企业竞争力.中国企业报.2004年4月20日

[8]金碚.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商务调研.2004年9月10日

[9]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10)

[10]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3)

[11]李春侠,谢守祥.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与策略选择[J].企业活力 .2005(2)

[12]何静.我国企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对策[J].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4)

[13]张卓元.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概念与逻辑.企业竞争力年会.2003年9月19日

[14]周淑玲.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中华管理在线.2005年4月14日

[15]王殿甫.中国企业竞争力五大元素分析.人民网.2005年11月15日

[16]孙晓林,仲伟俊,满大庆.企业竞争力概念剖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17]叶小玲,叶晓倩.我国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管理世界. 2003(5)

[18]章雁.企业竞争力研究平素及深入思考[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5)

上一篇: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肺栓塞病人怎样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