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中学生的报道分析谈《大河报》

时间:2022-07-18 04:41:58

从对中学生的报道分析谈《大河报》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大河报》1997年1年的中学生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从都市报对中生的报道数量、报道篇幅、报道密度、报道程度等方面探讨都市报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拓展报道领域、提升报纸影响力的有益尝试,以期为都市类报纸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内容分析;中学生;《大河报》

中图分类号:G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1-0050-02

一、研究思路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在这一时期,中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这不仅对于中学老师和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且对于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媒体来说也是媒体工作的重要部分。其中报纸就成了承载、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载体,利用报纸的优势对中学生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解析才可以为中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排疑解惑,真正的解开这一敏感时期学生心中的“疙瘩”。

同理,从对中学生报道数量、报道篇幅、报道密度、报道程度等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出一家报纸的报道范围、报道倾向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该报纸进行评价和建议,从而达到改善报道质量,提高报道水平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和样本采集

1.目标媒体选择。本文选取《大河报》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资料室抽取《大河报》样本进行分析。

选择《大河报》作为研究样本的原因:(1)高覆盖面和发行量,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大河报》于1995年8月1日创刊,是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以“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宗旨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报。《大河报》全国日发行量达100万份,郑州市日发行40万份。(2)定位独树一帜。《大河报》以其多姿多彩的内容、独特的风骨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市场发展策略,产生了震撼性的社会影响力。(3)随着社会的发展,报纸进入厚报时代,报业间的竞争更加厉害。打造专业品牌并提升影响力成为许多报纸提高办报质量、增加个性化差异的一种竞争策略。《大河报》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务必提高采、写、编、评、摄的速度和技巧。

2.时间范围界定研究对象。本文抽取2007年以中学生为新闻事件主角的报道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每月的第三个星期进行随机抽样(节假日的因素),以保证统计出的样本处于均衡状态。时间段的选择是由于以下原因:(1)2007年河南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道德模范,榜样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的风潮,我省的见义勇为模范魏青刚,孝老爱亲模范谢延信、王百姓等都是我们中学生值得学习的榜样。(2)鉴于文本研究的可操作性,和文本的易统计性,选择较短的统计时间范围。本文采用隔周抽样的方法从2007年84份报纸中得到了114条有效样本信息。

3.类目建构。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法,对所获样本进行分析,根据所分析的内容,构建了四个类目,分别是报道体裁、报道性别倾向、报道主题、版面空间分配。

(1)报道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统称[1]。其分为:消息、特写、评论、图片(包括漫画、图表)。

(2)报道性别倾向:在新闻报道中媒体从业人员或根据自己的性别有意识、无意识的对新闻事件中的报道对象有性别“歧视”,这是主客观的共同条件下造成的不可完全避免的报道现象。其分为:以男生为新闻主角的报道、以女生为新闻主角的报道、男女共存的新闻报道、不明性别的新闻报道。

(3)报道主题:即新闻报道的焦点。其分为:生命安全、健康状况、被爱心、献爱心、违纪犯罪、权益维护、诚信、教育培训、减负、励志、招生考试、比赛奖励、早恋网络、生活状况、其他。

(4)版面空间分配:版面空间是一个版面所提供的、用以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2]。

三、统计结果及分析

1.报道体裁。从表1可以看出《大河报》对中学生的报道约68.4%的篇幅采用消息体裁来报道,约30.7%的篇幅用特写这一体裁报道,只有0.9%的篇幅用评论来报道。

不难看出,《大河报》主要是以叙述为主的方法对中学生进行快速、直接、简洁的报道。值得欣慰的是特写在《大河报》对于中学生的报道中占了一席之地,因为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缺点的某个细节或片段,做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3]。所以都市报之中的特写就能从方方面面还原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棘手的问题并很好地为她们作出引导,使之更快的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去,《大河报》的这一报道值得肯定。再说评论,它是政论性的新闻体裁,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都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那么我们的媒体应不应该关注、关心、关切这些“花朵”?答案是肯定的。都市报关于中学生评论的缺少势必不能给身处困惑的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所以加强中学生现象评论,不仅能提高报纸的读者范围,而且在都市报日益趋同的今天,这样的做法不失为一种良性的转型途径。

2.报道性别倾向统计。从表2可以看出,男生为主的新闻报道《大河报》用了28.9%的篇幅报道,女生为主的新闻报道用了14.9%的篇幅报道,男女共存的新闻报道占了48.2%,不明性别的报道占了7.9%。除去两者共存和不明性别的报道外,男性中学生的报道量几乎相当于女性中学生报道量的两倍,但《大河报》作为大众的都市报纸,且不妄下定论说媒体“重男轻女”,光是读者中庞大的女性读者也会对此不满。现代社会女性虽独立、自强,但生理结构和环境因素还是会制约其发展,对于女中学生来说也一样,要更多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所以加大对女生的报道力度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大河报》应从关爱女性、尊重女性的角度出发多对她们的困惑加以引导和纠正,女中学生将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半边天”。

3.报道主题。从表3看到,健康安全类占据报道主题的第一位,约23.7%的篇幅;其次是招生考试和教育培训,各占约16.7%和15.8%;被爱心占约10.5%;孝老诚信占约9.6%;减负占约5.3%;其他占约4.4%;违纪犯罪和比赛奖励都占约2.6%;献爱心、权益维护、早恋都占约1.8%。应试教育还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对考试结果的过分关注势必会引发中学生的各种叛逆情绪,比如“早恋、违纪犯罪”,《大河报》在河南是有影响的都市报,责无旁贷承担起引导中学生向健康发展。

建议该报纸多报道学生课外活动的新闻,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他们已经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大河报》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关注中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不仅创新特色,而且还会增加青少年读者群。

4.版面空间分配。从表4看出,关于中学生的报道全版占约26.3%;版中上和版中中新闻稿件占约16.7%;版右中占约7.9%;版左下占约5.3%;版左上、版左中、版右、版右下均占约4.4%;版中下占约3.5%;版中占约2.6%;版左和版右上占约1.8%。

在中国报纸版面上,区序的运用是比较重要的,对于重要的稿件,应放上版版刊登,最重要的稿件,应放头条位置。《大河报》在对中学生新闻事件的报道还是比较重视的,近三成的报道量放在了全版位置,现在生活压力巨大,学校和家长对孩子施加学习压力也是有增无减,而都市报是为老百姓看的报纸,势必会急百姓之所急,解百姓之所困,对学生报道的日益重视正好趋同的这一形势。

四、结 语

从对中学生的报道来看《大河报》,虽有管中窥豹的怀疑,但还是能从中说明问题,与此《大河报》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改进。

1.创新新闻文体以吸引读者。穆清同志说:“只要我们彻底解放思想,敢于创造,新闻写作上一定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我不相信新闻就只能有一种写法,既然我们的新闻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什么一定要受现有形式的束缚呢?”消息、通讯、言论作为报纸最基本的媒体,被大量而长期地运用,日益现显出套路化模式化,表达内容、吸引读者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报纸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有新的提高。

2.强烈的平民意识,体现了都市报“读者至上”的板报理念。都市报既然定位于市民报,它就应该带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平等对话、贴近读者是都市报的特征。不能居高临下,以教育者自居。也不能漠视读者的需要,我行我素。

3.创新特色,活动办报。都市报的兴起与都市的发展是同步的。都市报的出现,既是读者的需要,又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更是党报功能延伸的需要。此外,《大河报》的办报宗旨是“彩缤纷天下事,入寻常百姓家”。都市报要紧紧的贴近读者,通过活动彰显媒体品牌,通过活动表达市民需求,通过活动丰富市民生活。开展如“记者进农村”、“帮残疾人圆梦”、“接寒门学子回家过年”等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蔡雯.新闻编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穆青.新闻散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上一篇:论收视率导向下电视新闻评论类栏目的发展 下一篇:西安市车载移动传媒的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