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7-18 01:52:0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于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在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90年代在一些学校中开始采用,但真正在我国引起重视还是在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

一、合作学习的现状

现状一:教师认识不到位。有些教师由于对小组合作的目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以及组织实施策略不够到位,导致教学中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一些问题。

现状二:学生参与度不高,以点带面。从学生的参与度来看,部分小组成员没有积极参与到交流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从交流的结果看,班级交流时,每个小组反馈的往往不是小组学习的结果,而是某一两个学习较好的学生个人的想法。

现状三:形式大于内容。从小组合作的成效来看,小组合作有时也流于形式,我们只看到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对学习材料的操作,而没有看到他们对其中的知识以及方法的交流和思考。

现状四:合作频繁,导致无效或低效。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广泛参与,不管问题难易程度如何,频繁进行小组活动或讨论,像这种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小组合作表面上看似很热闹,但仔细观察学生并没有太大兴趣,有的甚至在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现状五:教师参与度低,没有起到主导作用。教师在下达了小组合作的任务后很少参与甚至不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

现状六:教师评价不到位,学生个体积极性降低。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有些教师只重视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对个体的评价相对较少,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个体积极性降低。

二、开展科学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

第一、组建科学的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组建科学的合作小组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教师首先应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情况,每组的人数建议在4人左右。

第二、组内科学分工、定时轮换岗位。

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任务,先由学生或教师民主推荐一位组织管理能力强、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其他成员分别担任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等,定期进行轮换,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和锻炼的机会,以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注意:如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现哪个小组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干预和调整。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独立思考。合作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离开独立思考这个前提,合作学习就变成个人想法和个人行为,也就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同时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丧失,在小组中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人,人云亦云,因此,在一个问题提出之后,不要急于开始合作学习,先留给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学习进行合作学习,带着自己的想法在合作中交流、讨论、验证,才能使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为学生自主发展拓展空间。

2.大胆表达。每一个组员都要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大胆表达,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同,因此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后,让组长有意识地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先说,表达能力弱的孩子后说,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再让表达能力弱的慢慢跟上大家的节奏,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3.学会倾听。从教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不会倾听的孩子在班级内占有不小的比例,这类孩子可能会认真听老师的问题和谈话,但是对于其他同学的回答充耳不闻,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倾听要求的培训:克服自我中心,克服自以为是,不要急于评价对方的观点,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急切地表达建议,要让对方把话说完。不要有有偏见或成见,它们很容易影响你去听别人说。不要做小动作,不要走神,不必介意别人讲话的特点。

4.互相评价与自我评价。

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除了教师的及时评价外,更多是组内合作交流时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由小组长带领组员用手势评价、肢体评价和语言评价等等,逐步增强评价的能力、提高评价的水平。教师也可以用一些打的方法来了解组内成员或小组整体的合作学习表现力。

总之,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以上以及更多更全面的理论知识,在自己的课堂上抓住具有探索性、系统性、仅凭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索,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群体合作,达到优势互补的效应,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得到质的提升使我们长久坚持不懈的目标。总之,要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地服务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仍然有赖于广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冷静思考、真诚对待和踏实投入。以减少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效率,切实地将合作学习的理念转化为我们的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叶天荣:“在合作交流中进行‘再创造’”,《小学数学教师》2005年第6期,第53-55页。

孙家宏:“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小学数学教育》,2009年第4期,第22页。

孙莹莹:“如何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育》,2009年第9期,第24页。

张春莉、宁丽曼、权元元:“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小学数学教育》,2009年第11期,第2-3页。

徐达波:“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育》,2010年第3期,第14-15页。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工人第二新村小学)

上一篇:五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下一篇:以学生为本,把爱酒满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