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时间:2022-07-17 11:17:38

谈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

正确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及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与审美教育

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真正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感受,学生的评价是最贴切的评价。我们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育关系。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民主、平等地进行合作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只是在被迫接受,没有独立的见解和个性化的反馈。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使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

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世界本身在无时无刻地变化,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发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在体育教学中,创新和个性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个性发展往往决定创新能力的提高,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个性,每个人都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他们所感受和需要的可能就是我们教学中忽略的,所以我们身边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往往更具人性化,教师应多尊重和采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自主中求得创新,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又作用于促进个性发展。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如可让学生设计游戏或改进游戏方法等,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在整个课堂里进行加工、提升、运用。我曾经在上小皮球课时,让学生自己体验小皮球的玩法,他们自由创造了十几种练习,有抛接、投掷、滚球、传球等等各式各样,筛选出几种学生参与性较强的“炸暗堡”“搬运瓜果”等进行游戏教学,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非常好的锻炼效果。同时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蕴涵在身边的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其实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不断地发展、创新。

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体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胜利的快乐。

(作者单位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响应新课改物理教学三步走 下一篇:言文结合,文道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