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复习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7-17 11:13:11

提高语文复习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思考

一、 复习教学的功能在于对已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检测、反馈、纠偏、回授、巩固和提高。但在初中语文复习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低效现象遏抑了复习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1.盲目引进。有的教师到了复习阶段,随意地引进各地的复习资料,大量地印发给学生训练。这种复习教学,缺乏针对性,内容失控,教师的盲目导致了学生的盲目,复习效果当然不会好。2.一味模拟。不少教师一进入复习教学,只是让学生做大量的模拟试卷。这种复习形式,其弊端至少有以下三点:一是反复的综合训练,长期给学生多点刺激,实际上造成每个知识点学生的印象均不深刻,导致考试点模糊;二是同质知识点反复操练,学生缺乏新鲜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复习效果;三是一次次的模拟考试,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心理负担,误入了“重负担、低质量”的怪圈。3.简单讲评。有的教师对学生复习训练的结果不予重视,不加反馈,训练题的讲评只对答案,不究过程。学生解答正确,教师便心满意足,不去追究和指导学生怎样得出这个结论,舍弃了最有价值的“怎样”(即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复习教学达不到“使学生掌握规律、方法”的高度。4.指导失控。某些教师教学能力较低,无论是复习内容的选择、复习层次的把握,都不得要领;有的只是对以前的教学内容作重复的讲解,缺乏给学生新鲜的刺激,系统的梳理,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二、 要革除上面所列举的几种低效复习教学的弊端,我们必须确立以下几个教学观念。

1.目标观念 复习目标是复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是复习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确定复习目标,其意义在于使复习工作明确方向,避免出现脱轨和失误,有利于克服师生复习教学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因而,目标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这种教学以确定目标为先导,以达成目标为终结,整个教学过程都紧扣目标,目标达成度的高低就是复习效率的高低。

2.能力观念素质教育的核心因素是培养能力。所谓“能力”,指的是运用已有的知识,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认知活动,解决实际问题。从最近几年的语文试卷命题分析,无论是高考试题,还是各类中考试题,都注重于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记忆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的分值比重越来越小,课本内的知识逐步向课外材料延伸。这一命题思路,引导我们在教学中,包括复习教学,要把能力训练和培养放在至高的位置上。只有培养学生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即信息的接收、处理、加工改造的能力),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境界。

3.实践观念语文知识和能力,教师讲得再深再透再有水平,也只能使学生达到“懂”的水平。而要使学生具备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标志的能力,必须有赖于实践。因此,复习教学必须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践活动为主。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定向(给复习目标、复习任务)、释疑、讲评。把教师的“讲”压缩到最“精”的程度,学生才有可能在充分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能力。有效的复习教学模式,必须是一种师与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递的结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以充分地体现,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才会扎实有效。

4.反馈观念反馈原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认知活动的发生、发展,一开始就同信息反馈连在一起。课堂上的师生活动实际上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信息获取、处理、输出的流动过程。有了教师发出的信息,才有学生读书、思考、复习等学习活动,并把信息处理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对反馈信息加以处理,及时调整教学,再生复习信息,传递给学生,以实现教学目标。复习教学中获取反馈信息,一般有三个时机:一是提示和分解目标时的反馈;二是学生训练时的反馈(教师巡视收集);三是讲评练习题时的反馈。复习教学中重视信息反馈,可使学生强化正确知识,纠正错误认识,调整思维方式,改进复习方法。

三、教学观念制约教学实践,要使复习教学走上高效率的轨道,必须以上述的教学观念为指导,努力改善复习教学的实践。对某些识记性的而又分布面广的知识,可“编制简明实用的图表”,使知识集中化、条理化。如“识记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这一知识点,可按“姓名”、“国籍”、“时代”、“主要作品”等项目分类编表格,填写复习;又如“识记课本中有注音的部分生字的读音”这一知识点,可将这些生字的读音按其音节分类编制表格。这种归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复习,能使我们对知识的“瞬间记忆”上升为比较牢固的“长效记忆”,而且,将原本分散的知识集中在一张表格上,便于后续的再复习。对某些理解、分析性的知识,可根据有关知识的不同特点,采用“比较法”进行复习和训练。某些知识与知识之间,由于差别细微,往往容易混淆。这就需要对它们作细致的异同比较。如“近义词选用”,可将备选的几个近义词,从词性、词义、词的适用范围、词的感彩及搭配等方面加以比较,从中选出最恰当的词。又如分析句子成分,宾语和补语两种成分一般都出现在谓语之后,因此,常常容易“张冠李戴”。如果从句子的结构和词性上作一番细细的比较,就不难掌握它们的不同特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对一些应用性的知识和阅读简答题,可采用“找规律”的方法进行复习。如“变换句式”,先要明确两种句式的不同特点,然后通过实例分析,找出变换的规律。比方说,要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就有三点要领:一是要加表示反问的语气词;二是将原句否定形式改为肯定形式,肯定形式改为否定形式;三是将句号改为问号。掌握了这些规律,自然就培养了“举一反三”的能力。思维容量大、综合性强的阅读训练,在解题上同样有规律可循。阅读简答题的一般解题程序为:审察题干,发掘提示性信息根据命题角度,确定阅读材料筛选相关语句,截取关键字眼按照表述要求,加工改造形成答案。这种复习方法,将巩固知识、传授方法、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充分发挥复习教学的功能,切实提高初中语文复习教学效率,是一个具有积极现实意义的实践课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这一课题研究必将不断深入。

上一篇:中学音乐鉴赏课与创造性教学的关系 下一篇: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三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