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下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7-17 07:31:36

课程标准下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能力,学院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力求培养在新形势下具有竞争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应用化工技术;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159—02



近年来,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快速,使得与之相应的化工类专业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立足区域经济和现实基础,不断探索专业改革,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许多工科类职业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因此有必要对本专业及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进行综合性、一体化的改革建设。我们把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载体,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能有所突破,着力提高学生服务云南及其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 。作为该专业带头人,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初探课程标准下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一、课程标准与传统的教学大纲区别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从产生到设计和实施的标准化规定,包括课程的性质、设计思路、目标、内容框架和实施建议等内容。它是政府或学校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以及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如果说“课程是教育的心脏”,那么“课程标准就是课程的核心”。而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两者差异主要体现在功能上,前者规定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课程性质、地位作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各学习领域安排做出相应的要求;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重要的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后者主要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及深度难度、详细的教学顺序、各部分内容的课时、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要求;它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技能为首要目标,将发展思维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更重要的是课程标准规范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协调人和专业对话伙伴”的理念;教学大纲规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信息单向传递、教师单向控制,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和主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二、结合地方及周边区域经济,确立职业能力课程结构

为突出职业能力,开发职业能力课程应满足社会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主要对曲靖及周边化工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并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能力进行广泛收集资料:云南云维集团、曲靖众一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曲靖麒麟焦化有限公司、贵州水矿鑫晟集团责任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调研可以初步估计这些化工行业的人才需求在400—500人/年,目前员工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工,占员工总数的55%,大部分企业的员工从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企业最紧缺的是高技能型人才。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偏低,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2 。

调研我们还对岗位群和职业能力做了分析,如贵州水矿鑫晟化工的岗位有煤制浆工段、气化工段、净化工段、甲醇合成工段和空分工段。这些岗位不仅需要员工熟知本岗位的工艺过程、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能,还要求掌握一定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工艺原理,了解设备的、仪表的结构,会分析处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具备一定的识图绘图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等。通过以上岗位群和职业能力分析,我院设置了以职业理论基础课程和职业能力主干课程为必修课程,以职业能力延伸课程为选修课程的职业能力课程结构,综合高职教育的基本能力课程,构成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课程结构。

三、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化课程开发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要打破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施课程项目化开发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3 。

课程开发包括课程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式的实施。例如该专业的化工制图课程,我院选用了由蔡庄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化工制图》教材,它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规划教材(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中的一本,这套教材是全国化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工技术类专业委员会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行了企业调研,针对岗位群,聘请企业职业专家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重构化工技术类专业课程体系而编写的。《化工制图》教材打破了以往章节形式的传统结构体系,按照化工技术类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结合化工总控工职业标准而编写,在编写体例上采用情境、工作任务、活动的编排结构。

四、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校企合作不仅能解决高职学生很快适应职业岗位的技能和提升职业素质这一根本问题,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校办学设施条件、经费以及学生就业、师资培养等问题。通过对国内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创建特色专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建立与强化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按互惠共赢的原则,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实训教学资源,共同开展人才培养4,5 。

我们在制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突破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了“2.5+0.5专业认知—任务驱动—情境设置—顶岗实习”的阶段性人才培养制度,形成和实施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工学结合、多次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前2.5年在学校按照专业课程标准,学习公共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及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相关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模式主要以任务驱动为主,分段进行工学交替;后0.5年在生产单位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主要以情境设置为主,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学生参与岗位生产全过程,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强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训练,提高专业理论的应用能力、缩短毕业后的适应期。实践证明,目前应用的“工学结合、多次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更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6 。

五、注重学习过程、采用优化评价体系

经过调研和初步设计,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已基本形成有效的课程标准等级制度考核办法。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既需要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改经验,又需要教师职业教育能力的整体提升。尤其是课程开发,需要教师、企业行业等人员更多地参与,另外还要考虑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与实施场所的建设和教学的运行与管理、人才培养的评价质量保证等。

参考文献:

[1]蒋艳忠.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析[J].广西教育,2012,(3):175—176.

[2]许红霞.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12,23(7):108—111.

[3]庄敏琦.关于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新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2).

[4]汤长青.应用化工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59—62.

[5]徐国庆.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的设计[J].职教论坛,2009,(6):4—7.

[6]徐涵.关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6(31):25—28.

上一篇:从《以斯贴记》看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策略 下一篇:认知语法在文体分析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