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服务研究

时间:2022-07-17 06:28:36

论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服务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农村信用社业务快速发展,但信贷业务发展方面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农信社的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确保农村信用社信息系统建设的安全性,从而更加有力的支持支农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信贷产业 支农服务

中国在加入WT0的经济发展背景后,市场更加开放,居民信贷消费增加,社会的信用规模进一步扩大,而失信行为的不断增加,也促使政府重视信用体系的建设和信用机构的建立。应当看到的是,尽管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已经初步的发展,市场化运作模式也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就全国信用体系的建设状况而言,这仍然是初步的发展,距离建设信用社会的整体需求,确实仍具有相当大的距离。

一、农信社信贷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贷款不良率居高不下

农信社经历多次改革,虽然解决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但是问题仍然不少,例如在农村信用社信贷不良率方面,东部明显要好于中西部,这是由于东中西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社会经济环境、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在政策方面: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通过基层财政政策和金融机构这两种方法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监管,同时地方政府对信用社有较强的指导力。在社会经济环境方面:农村地区信用缺失表现十分突出,这是由于人们对金融信用缺乏了解,导致信用缺失时常发生。在管理体制方面:由于农村信用社长期缺乏有效监督,导致信用体系未能真正建立起来。

2.信贷内控制的不完善

长期以来由于农信社面向的借款对象大多数是农民,因此借贷具有相对随意性,缺乏完备的信贷内控制度,尤其体现在:(1)对贷款人身份及还款能力不能真正掌握,尤其是对借款人贷款用途偿债能力以及信用状况的审查都未能真正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执行。这就直接导致了有不良贷款记录的人在同一信用社或不同信用社可以连续贷款。对于担保人的主体资格担及期限审查不准,往往出现无效担保,使农村信用社遭受损失。(2)贷款责任分配不清。现行农信社的贷款审批往往需要经过信用社正、副主任和及各个部门负责人的同意方可执行,但是,这中间多少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弊端;信贷部门的参与者他们既负责参与贷款调查并且又参与贷款的决策权的制定,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审贷部门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主观意愿的影响,难免出现拉关系,走后门等不良社会现象。(3)贷后检查停于纸面,不能做到差之有据,查之有理,建立真正有效的贷后完善机制。

3.信贷品种单调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贷款产品出现了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商业银行纷纷提出了信贷产品的开发以及提出了一系列为保证信贷产品的政策,而农信社信贷服务一般仅停留在传统的模式,贷款方式主要以抵押、担保为主要的形式,但是却难以满足农民和中小民营经验的资金需求。除此之外,金融服务还不够主动,没有自己的品牌和自己的优势,缺少新颖,金融服务缺乏创新意识。

二、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业务的措施

1.盘活不良贷款

农信社在盘活不良贷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比例仍然较高,而且各地都面临相似的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各地实际的情况,采用确实可行的办法,逐步剥离不良贷款的做法。对于贷款问题较严重的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一起处理的方式,即先由省政府出资建立或成立省联社这样一个单独的经营机构,来一起处理类似的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不良贷款问题,这样可以把贷款问题集中处理,提高处理的专业化水平,从法律上将也可以抵制不良贷款的问题,更好地把不良贷款资产回收回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借助政府的财政资源来帮助农信社核销不良贷款充实资本金,也可解决不良贷款的问题。

2.信用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

(1)信用社应当根据自身的规模、特点、管理理念等来采用适合自己的计划和方式。

(2)信用社应该对于以前的错误,及时纠正,反思,指定未来的发展计划。也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信对信用社关键的部门进行改革和再教育。

(3)农村信用社的管理理念要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来指定,及时的指导全体员工参与进去,正确理解和贯彻国家的施政方针,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效率。

(4)信用社的日常工作的开展,应当将关键控制点、业务流程和处理规则嵌入系统程序,实现手工环境下的控制功能。要确保操作规范的可实施性。对异常的或者违背内部控制要求的交易和数据,应当设计由系统自动报告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3.建立健全法制建设

我国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建设过程中既要注意构建法治,更好注意遵守法律法规,保证农村信用体系制度的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从现实的工作情况考虑,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立法工作是一个长期漫长发展的过程,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就要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前提和保障。在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来颁布多部法律和多种政策来配合执法部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组成结构协调、功能合理、层次清晰、动态明晰的法律法规体系。

4.建立农村信用社健全的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管理体系应该主要是建立农村信用管理体系。农村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它的建设主要从两方面来着手:一是自身的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诚信经营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手段;二是对于农村信用社要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规范市场的竞争秩序。建立政府管理的信用体系,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是制定宏观的规则,做好细化,培育市场需求的东西,加强信用社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提供方便的基础服务;二是提高政府影响力,推进政府的诚信建设工作的开展,以党政机关的诚信服务来带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活动。政府和农村信用社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5.培育现代信用服务体系

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必须有健全的信用服务部门来作为组织保障机构。大力发展和培养一批有较高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平良好的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一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公平公正的市场运作化得以进行。可以成立行业合作协会,制定行业的规划和达到的标准、行业的各种规定要求;提出合理的立法方案或委托研究立法会提出有关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草案,协调农村信用社与政府及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处理政府管理部门与农村信用社服的关系时,要始终坚持实行政府倡导,信用社运作的市场化模式,各方面、各部门都协调发展。国家设立信用基金,对满足条件的、各方面基础比较好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与资金上的优惠。

6.发挥农村信用社体系的正常保障作用

农村信用社可以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使信贷不诚者付出与其失信行为相应代价和损失;可以借其交易中失信者的不诚行为或经济生活的失信行为,用法律手段予以解决,农村信用社向当事人的交易双方、雇主、授信人和政府机构有偿提供信用调查,让失信者的记录公诸于世,让失信者从此有所顾忌,并告诫其他有侥幸心理者,这种方法是自取灭亡,再明确规定对失信者行为的经济处罚,使失信者付出惨痛代价。这样也可以提升农村信用社提应对风险的防范能力。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存在于经营交易的全过程之中,从最初的客户开发、合同签订到最后一步,信用社随时都可能会出现信用风险问题,为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可以通过引导企业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内部授信制度和应收帐款管理制度等办法,提升信用社的信用管理水平。

三、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农村信用社主要承担了其社会风险,所以,有关部门加强指引农村信用社有效发挥信用功能和防范信用风险的作用。尤其在我国在加入WTO市场以后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将和国际接轨,同时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挑战,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村信用社自身所在的环境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农村信用社管理科学有效的管理在这一个大的市场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水平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成为决定市场环境下的重要资源之一。为加强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力度和提高农村信用管理制度:就能指导农村信用社加强的自我信贷控制能力,有效防止借贷者可能出现偿债能力不足以及不履约等情况的发生,进而逐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借贷支农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兰芳:农村金融是建设新农村[J].中国金融的命脉,2008年第8期

[2] 余志海:农村信用社创新信贷产品及信用管理探析[J].2010年第5期

[3] 谢磊等: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管理的对策[J].南方金融,2009年第5期

[4] 马永伟:农村信用社信用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南金融,2009年第3期

上一篇:中美股市的联动效应研究 下一篇:中国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