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护航利率市场化

时间:2022-07-17 09:47:08

存款保险制度护航利率市场化

在金融改革中被各方关注的利率市场化,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走过一条曲折且缓慢的路径,到如今踏步提速,市场化原则日渐显现。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存款利率放开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实现。最后一步搭配“一两年”的跨度,颇多耐人寻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率市场化需要与存款保险制度出台保持一个节奏与方向上的同步。

十八届三中全会亮点之一:“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对应的正是利率市场化提速的要求。利率市场化目标是建立一个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市场供求发挥基础性作用、金融机构拥有利率定价权,中央银行通过各种市场化政策工具,以间接定价权保障从“管制”到“市场化”的平稳过渡。在微观层面,就是金融机构要脱去“国家背景”或“国家担保”的外套,以企业的真实姿态进入到市场中;在宏观层面,就是国家放开价格,从“单一地管”转到“放管结合”的路子上,让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实现竞争性定价。但以往的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虽然可以缓释“金融脱媒”,实现金融去杠杆化,但也会导致银行利润空间的压缩,带来不良贷款增多与资产贬值的负面效应。

存款保险制度具有整体性的稳定作用,是利率市场化下金融系统的“稳压器”。利率市场化需要一个大背景:稳定的经济与金融环境。市场化是深化金融改革的总基调,稳中求进则是此过程中的主节奏。当前央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正在创造这样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存款保险制度则是对这个良好环境的再次强化与巩固。“稳”是金融改革的核心,是央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强调“底线”思维,维护金融稳定的落脚点。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将这种“底线”的稳盘与托底作用提升一个层次,起到在利率改革过程中,应对“银行间恶性竞争”、“银行系统性风险上升”以及“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稳压器的作用。不但要稳住,而且在敏感时点要能控得住风险的感染性传播。在管制之手放开后,少不了存款保险制度这样的后手一招,有了这样中国式的制度设计来托底,才能保障攻险克难的实践有成果。

存款保险制度具有开放式的牵引作用,是开启商业银行市场良性竞争的“信号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具有牵引商业银行走向市场化道路的作用,同时会释放一个“鼓励竞争、管好风险、提升定价能力”的积极信号。固然,成为真正的企业,最初不免会在竞争的寒潮中瑟瑟发抖;脱去“国家外套”,对市场温度的感觉会更为敏感。无论将这种感受视为成长的烦恼或是痛苦,这都是中国银行业需要面对的新征程。利率放开意味风险开始释放,作为商业银行而言就要建立与利率市场化结构相匹配的风险定价能力。面对资金来源多元化,负债成本提升、传统信贷业务萎缩、流动性风险凸现、金融创新滞后的不利局面,如何辨识风险,如何对风险定价,如何在管理好风险的基础上设计出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如何更好地营销自己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供求关系等等,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银行最核心的竞争力。

存款保险制度具有显性化的保护作用,是市场化对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的“双保险”。存款保险制度关键之一还在于使政府的隐性存款保险显性化,使监管部门与被监管部门之间脱离一些“利益捆绑”,帮助消费者树立“收益与风险并存”金融价值观,同时既保护又扬弃某些金融机构因为利差收窄、风险管控能力弱等原因出现经营困难后,能够由市场进行有效区分,该援助的要援助,该退出的要退出,切实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老百姓在银行的钱有了基本的保障,但也要开始习惯“银行会倒闭”这样一个现象。培育市场经济下的理性思维,逐渐根据自我的风险偏好来选择金融产品,而不是一味将自己的存款闭锁在大银行的柜子里,这也是市场经济要求消费者成长的一个过程。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冲击不可避免,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移交监管决策权的同时,启动存款保险制度也是构筑一个风险防火墙,有这个防火墙存在,能够在危机时刻稳固公众信心,为金融机构在风险面前构筑一道缓冲带,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来应对风险。这个“双保险”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上一篇:旅游牵手金融 轻松畅游全球 下一篇:对余额宝要监管也要支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