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分析

时间:2022-05-09 07:52:32

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分析

摘要:分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应该循序渐进的原因,并指出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路径选择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给出了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最后给出了存款利率市场化中应该做的关键工作。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存款;存款类型;关键工作;金融衍生品

中图分类号:F832

利率作为资本的价格,是市场经济中调节资本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利率的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资源的配置,其弊端在中国市场逐渐显现,因此,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符合经济学规律和中国经济实践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下限,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自此,央行全面放开了贷款利率的管控,下一步将要开展的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本文认为,存款利率市场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程序逐步放开。

一、存款利率市场化不能一蹴而就的原因分析

存款利率市场化不能一蹴而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存款利率市场化会对商业银行产生冲击

首先,银行需要具备较强的存款定价能力,这需要综合考虑银行的信用和综合服务能力,存款定价低或者高都对银行的发展不利,风险和收益相匹配成为存款定价的重要原则;其次,银行需要更加强大的内部治理能力,规范的内部治理机制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利率市场化将加剧存款资源的争夺,将加剧银行之间的竞争;再次,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将成为银行又一大风险因子,利率的波动会将带来市场风险,如何识别、检测、控制利率市场风险将成为一大挑战;最后,根据各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利差会较大幅度缩小,必将大大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对盈利过度依靠利差的银行将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向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发起挑战。

(二)存款利率市场化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冲击

根据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存款利率会上升,这将导致资金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之间的大量流动,对社会融资结构和监管产生冲击,也会对非正规金融产生影响,导致一部分在非正规金融体系的资金会重新流入银行。资金流动性必然带来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金融市场的波动将会进一步被放大。资金流动不仅对各个金融市场产生影响,也会给金融监管造成一定的难度。

(三)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配套制度建设需要循序渐进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完善银行的退出机制。从各个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在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会面对更大的竞争和风险,会有大批银行倒闭和退出。从各国利率市场化的实践看,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成为推进利率市场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利率市场化必然加剧各种金融产品价格的波动性,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必然加剧,依靠必然的金融工具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必然是保证各个市场主体有序运行的基础。因此,利率市场化需要推出各种利率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建立管理利率市场风险的金融工具。

(四)央行、金融机构和居民都需要有一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

对于央行来讲,价格型工具将取代数量型工具成为调节货币市场的重要工具,货币市场调节手段将发生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传导机制和调控时滞等都将发生变化,央行需要逐步评估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和传动时滞等。利率市场化初期,存款利率会大幅度上升,资本的大量涌动会对央行的调控能力形成巨大挑战;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利率市场化将带来更大的市场风险和更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包括同业竞争,而且还包括不同金融行业的竞争,必然需要逐步完善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对于居民来讲,存款不再是没有风险的事情,同样面临选择,风险和收益并存,高风险的银行必须付出更高的存款利率。这些都使得央行、金融结构和居民面临调整和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五)国际经验表明,应该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选择了“激进式”的利率市场化过程。实践证明,采取“激进式”利率市场化过程的国家无一取得成功,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利率管制的结果是官定利率与市场实际利率存在利差, 利率一旦放开就会引发资金大量涌动进行套利,而作为负债经营的商业银行一旦遭遇支付危机,往往引发连锁反应, 最普遍的就是挤兑风潮,尤其是在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型的发展中国家, 更难以经受大量资金的过度流动冲击。

二、存款利率市场化路径选择的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分析,中国应该按照一定的步骤,分阶段分次序循序渐进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为了避免利率市场化产生的冲击和不良影响,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应遵循以下原则,即“先易,后难;先局部、后全部;先易控制,后难控制;先冲击小,后冲击大”。这样做的好处是央行、金融机构和居民对于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有足够的适应和应对时间,把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散化。此外,还要考虑存款银行和主体对于利率风险的忍受程度,应该优先忍受程度高的机构利率市场化。存款可以按照产品类别、金额、期限、存款主体类型、地区、银行类型、本外币进行划分,本文给出了每一种划分类型情况下逐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先后顺序:

(一)根据产品的类别不同

按照产品类别不同,个人存款可以划分为储蓄存款(定期和活期)、保证金存款和结构性存款等;单位存款可以划分为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协定存款、通知存款、保证金存款等。在个人存款中,储蓄存款占比达到96.4% ①(440194.81亿元),结构性存款占3.5%(15877.89亿元),保证金存款占0.2%(751.91亿元);在单位存款中,通知存款占3.4%(17887.38亿元),保证金存款占11.3%(59506.95亿元),企业活期存款占40.6%(213008.72亿元),企业定期存款占29.3%(153805.11亿元)。首先,由于存款占比越小,产生的负面冲击会越小,应首先推进占比小的存款产品利率市场化;其次,由于银行对于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比其他类型存款的可控制程度更高,因此,首先推进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更具有可操作性。综上所述,在个人存款中,应该按照保证金存款、结构性存款、储蓄存款的顺序推进利率市场化;在单位存款中,应该按照通知存款、协定存款、保证金存款、定期、活期的顺序推进利率市场化。

(二)根据金额的不同

按照金额不同,存款可以划分为不同金额存款。由于缺乏统计数据,不能得到各种金额存款的分布数据,本文给出一个原则性的建议。综合考虑各种金额存款的分布数据和各种金额存款户数的多寡,存款占比越小,冲击越小;存款户数越少,越易操作。根据国际经验,一般首先推进大额可转让存单,然后推进小额存款。

(三)根据期限的不同

按照期限不同,存款可以划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定期存款又可以根据不同年份划分为很多类型。由于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体量都比较大,首先推进谁都不易操作,带来的冲击较大。由于定期存款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划分,而且具有明确的界限,因此,可以根据定期存款年限的分布,首先推进占比较小的定期存款利率市场化,然后推进占比较大的定期存款利率市场化。 此外,存款期限越长,银行越能较好控制存款资源,首先推进期限长的存款利率市场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四)根据存款主体类型不同

按照存款主体类型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和单位存款,单位存款又可以划分为财政、机关团体、企业、同业等。住户存款占比42.8%(451,414.3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占比34.9%(367,448.04亿元),机关团体存款占比14.8%(156,448.35亿元),财政存款占比4.3%(45,173.89亿元)。由于不同的存款主体有着不同的市场化程度、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意识,应该首先推进市场化程度高、内控机制规范、风险防范意识强的存款主体利率市场化。

(五)按照银行所在地区不同

按照银行所在地区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区域的银行机构。相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市场主体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风险管理意识和体系较为完善,能较快适应存款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应该首先推进发达地区的利率市场化。具体路径可以是先选择一个或者几个中心城市试点,然后推广到一线城市,进而推广到全国。

(六)按照银行类型不同

按照银行类型划分,可以划分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等。不同类型的银行具备不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按照风险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排列可以依次是外资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因此,利率市场化可以按照这个次序推进。不过,由于利率市场化的顺序不同,对于银行的负债业务和竞争力有很大的冲击,因此,这种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顺序安排对后进行利率市场化的银行较为不利,市场主体地位不再公平,这种利率市场化的顺序不为推崇。

(七)按照本外币划分

按照本外币划分,可以划分为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由于外币存款占比非常小,影响小,应该首先推进外币存款的利率市场化。

三、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应遵循以下路径,即“先外币,后本币;先非储蓄存款(通知存款、协议存款、保证存款等),后储蓄存款;先大额,后小额;先长期(定期),后短期(活期);先机构,后个人;先发达地区,后欠发达地区;先大银行,后小银行;先城市,后农村”。具体落实步骤可以是:先选择一个经济发达城市进行试点,按照非储蓄存款(通知存款、协定存款、保证金存款等)、大额定期(大额可转让存单等)、机构存款、小额定期、活期利率的顺序推进利率市场化,然后全面推广到大中城市,然后是小城市和农村。

四、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关键工作

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关键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进一步发挥Shibor在利率定价中的基础作用

Shibor在金融市场产品定价、央行货币政策传导以及商业银行内外部定价中的影响力和实际作用仍待强化,其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欧洲主要再融资操作固定利率等真正意义上的基准利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利率市场化将使得银行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经验表明,利率完全市场化后,会有大量银行的倒闭退出。美国仅1987年到1991年每年平均就有200 多家倒闭,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剧烈波动。银行存款没有风险将成为历史。银行的倒闭会给金融系统造成很大的冲击,也会给居民的资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存款利率市场化必须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前提。

(三)推出利率风险管理金融工具

利率风险将成为中国经济市场主体的重要风险,管理利率风险需要有利率远期、互换、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来进行转移、缓释或者对冲风险,但是,目前,我国只是推出了国债期货,大多数的利率衍生产品还没有推出,利率市场风险将严重缺乏管理工具,推出利率风险管理金融工具势在必行。

(四)完善银行进入和退出机制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倒闭将成为常态,银行如何退出而且如何解决银行退出产生的经济社会问题,这是监管当局应该考虑的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银行业保持一个良性竞争的态势,要解决银行进入机制,尤其要完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准入制度。

注释:

①数据时间节点是2013年10月。

参考文献:

[1]孙军,孔令学,王洪刚,等.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制度思考[J]. 金融发展研究,2010(12).

[2]李冰.八位专家解析利率市场化路径:只待“最惊险的一跳[N].证券日报,2013-7-26.

[3]马珍.基于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问题的研究[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3(7).

[4]彭友.融资指数创新低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频出[N].经济观察报,2013-8-5.

[5]崔海鹏,何屹.精品银行发展路径研究[J]. 中国市场,2013(31).

[6]朱周良.全球视角看中国经济转型[N].上海证券报,2013-9-10.

上一篇:循证护理用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观察 下一篇:96例精神科护理风险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