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遭遇中国式困局

时间:2022-07-17 08:52:06

创业遭遇中国式困局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目前的发展模式仍推动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中国经济已陷入了无就业增长的境地。

经济发展模式的几大转变上世纪8O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农村联产承包制释放的活力,对外开放形成的投资、技术和管理动力,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管制宽松而涌动的创业潮,特别是乡镇企业如星火燎原之势蓬勃发展,加之对农民向城市转移从限制盲流到鼓励流动形成的结构转型力量,形成了民间充满活力的创造力和动力,强劲地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情况开始不容乐观。

如果仔细比较,就会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发展模式发生了这样几个较大的转变:

一是从发展的结构看,过去小企业、小项目、小资本推动的发展方式,逐步转变成了大企业、大项目和大资本推动的发展方式,各地都在推进做大做强。

二是从要素结构看,过去增长的动力结构之中劳动要素的推动占较大的比例,而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资本推动的力量越来越大。本世纪初已出现了资本排挤劳动力的现象,劳动力成本提高后,资本替代劳动力的态势将加剧。

三是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看,主要表现为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推动经济发展,逐步转向了过度消耗物质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农业从联产承包后利用劳动力到利用化肥、农药、电动机械等;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居高不下,并逐步从以轻加工工业为主转向大量消耗煤炭、石油、土地、淡水、金属矿产、木材等资源的重化工业为主。

四是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看,农业从施用农家肥、劳动操作为主的方式转向了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并用石油动力代替人畜动力的方式,即从原生态农业转向了石油农业。

五是从经济形态看,主要表现为从实物经济更多地向虚拟经济转变。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社会以创业、投资办企业为致富的主要方式。后来则有越来越多资金不投入实体经济,而是在房市和股市上涌动。有研究认为,2007年城镇居民增收的70%以上来自于炒股和炒房。可以看出,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实际是大企业、大项目、大资本、高消耗资源、过度消耗环境、虚拟经济等等在推动着我们的经济发展。显然,从资源的可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支撑能力看,这是一种充满危机和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无就业的经济增长失去意义

虽然目前的发展模式仍推动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中国经济已陷入了无就业增长的境地。

一是从地方上看,实施大项目、大资本和大企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能迅速增加地方的GDP总量。按目前的税收分成体制,只有做大做强,才能显著地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但大项目、大资本和大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越来越高,相同投资规模容纳的劳动力就业水平却日益下降。过去石油、水电开发,汽车和化工项目建设落户在哪里,哪里都会成为一个石油、水电、汽车和化工城市,几千人、几万人,甚至十几万到几十万人可能因此而就业;而现在相同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容纳的就业却以几十人到不超过千人而计,超过万人就业的项目已经十分罕见。

二是第三产业是容纳就业最大的产业领域,但从与国际同样发展水平的产业结构看,我们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成了一个难以调整的顽症。工业化超前和城市化滞后,使第三产业发展没有相应人口集中的市场容量。而城市收入差距大和居民收入增长的缓慢,却使第三产业缺乏消费的能力,再加上对一些第三产业发展领域的行政管制,使得我国第三产业没有对吸收就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各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和管理必然增加支出,如将农贸市场变成现代化的大超市,将小商小铺变成大百货商店,将流动的商贩变成固定的窗明灯亮、装修现代的店铺,于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门槛成本大大提高。从对个体私营企业调查的情况看,其创业、投资和经营环境相当恶劣,大学生就业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劳动部门公布的数据,却增加了1200多万个就业机会,据说93%以上的新增就业在个体私营经济中,城镇登记失业率被控制在4.1%。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最多时就业职工达8000万人,目前则不到2000万人。而且,石油、电信、电力、铁路等垄断行业,相对它们的资本规模,对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小。从大的分配格局看,由于国有企业和地方的做大做强战略的实施,资本要素和与资本有关阶层的分配能力越来越强,而劳动要素由于供给大于需求和隐性过剩及失业,其参与分配的能力越来越弱,结果是整个国家居民的收入增长与经济和企业利润的增长相比显得缓慢,中小资本的萎缩及失业者增加,使基尼系数居高不下,投资与消费的比例长期失调。

行政管制压制民间创业活力

从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前期,虽然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有企业生不如死,对个体和乡镇企业多有责难。实事求是地讲,只有那些政府不会管、管不住和管不到的地方才生机勃勃,创业造就了一定规模的中等收入者,吸收了数以亿计的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充满着一种强劲的活力。

但现在,我们的经济增长只是那些大资本、大项目和大企业在推动,只是那些政府的道路、桥梁、广场、办公楼、培训中心建设在推动。试问:数亿农民和城镇劳动力能在这样的企业和项目中得到最终的转移和长久的就业吗?

同时,创业、投资和经营与政府有关的各种审批越来越多。政府各部门的检查、处罚越来越多,各种审批、许可和处罚中的收费也越来越多,2007年竟然高达16600亿元之巨。实际上反思一下,进入21世纪后,中国城镇居民创业意愿不到5%;许多国家大学生毕业创业比例一般在20%左右,中国不到1%;不创业,哪来的企业?没有企业哪来的就业?就业不足工资水平怎么提高?

从税费制度看,创业不仅门槛越来越高,收费也越来越多;生产经营增值税很高,如果不偷税漏费,真实创业、生产和经营,所剩无几;而财富积累,利用财富出租食利和增值,却基本不征税。整个税费制度,是一个不鼓励创业,而是鼓励靠资产食利的机制。

从融资体系看,金融业高度垄断。在金融管制下,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基本上贷不到款,使经济发展缓慢,创业艰难,就业严峻。

从土地高度垄断的管理看,过去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和经营,或在家里,或私搭乱建,或在集体土地上建设,总能找到一个地方;现在家里不让创办企业,土地又批给大资本、大项目和大企业,中小创业者基本上拿不到地。

虽然政府也制定了一些像《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就业促进法》这样的法律,还有发展民营经济的国务院36条等,但这些法律和文件原则性都太强,在清理注册登记、审批许可,改善融资条件,合理执法,减轻税费负担等等,能实质和关键地促进创业和就业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具体有用的政策出台。

上一篇:炒外汇最能经常赚钱的方法 下一篇:创业融资过程5个不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