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义务教育阶段的诗歌教学

时间:2022-07-17 04:36:07

浅谈义务教育阶段的诗歌教学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中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早就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说。这些民族文化的精华既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又能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我们现在使用的新教材就十分注重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以人教版新教材为例,除了在阅读文中收录了大量诗歌以外,在每册课本后面的附录里也收录了不少诗歌。这足以证明新教材对古代诗歌和古代文化的重视。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好古代诗歌呢?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那就是“朗读”“品评”和“背诵”。由于古代诗歌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的传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诗、品诗的方法。

一、朗读

朗读对于诗歌的意义,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应知道它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已经给出了强有力的结论。怎样朗读更有效果、更能读出诗的味道呢?在朗读之前,做好以下准备:1.查字典读准音;2.划分好节奏;3.把握准感情。从而为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做好准备。必要时教师可做好示范,以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这种抑扬顿挫的读书方法,而且对此种朗读方式感兴趣。我相信,学生在这样的朗读声中是能品出其中三昧的。

好的朗读,也是使学生充分认识诗歌艺术力量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界,才能更准确地体会文中的表现手法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从而受到感染。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朗读更准确,更富有感情,使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重轻都能恰到好处,符合诗歌的语言规律,体现诗歌的语言美。

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由此得知,反复诵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鉴赏诗歌,还可以做到熟读成诵,从而提高学生背诵的能力。

二、品评

好诗如画。在朗读的基础上对诗歌加以欣赏和评析,诗歌的意境是由情与景交融而出现的艺术境界,“情景者,境界也”,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的描绘,与诗人内在的情感有机结合而创造出来的生动画面。“境”就是诗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整体画面,“意”就是蕴涵在这些景物和画面中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诗歌中,有的以意取胜,直接抒发强烈真挚的感情,如李白的《行路难》、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有的则以境见长,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短短的五句二十八个字,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残阳夕照,道远村僻,游子思归,悲绪四溢的秋野图景。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并和学生一道,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写诗中的整体画面,激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再现诗中作者创造的意境,从而使学生理解作者在诗中所描绘的生动画面和寄寓的感情内涵,在思想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和熏陶。

例如教授杜甫的《望岳》一诗时,我们假设一个场景:假如你现在就在作者当时的地方,眼前同样是泰山的此情此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把你的所见所闻表述出来。很明显,考生要想成功地完成这道题目,肯定得对全诗有个整体的了解。其中的“所见”,就是作者描绘的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而“所感”当然是作者所表达的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伟大抱负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样一来,我们不但考查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在这其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创造力更体现在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语言的描绘把抽象的文字通过想象转化为形象的画面,但是毕竟文字的表达也有局限性,况且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这么强的表达能力。而画画却是学生们喜欢的活动,尽管画得不一定好,但只要形似即可,表意即可。画面的布局,景物的设计,颜色的搭配,人物的衣着、表情等都会融入学生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和诠释,不同的学生会赋予同样一首诗歌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再现此景此情此意。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这些诗画结合的作品,也可以使学生们互相借鉴,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背诵

“诗”和“歌”合称为“诗歌”,其实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唱的一首歌。义务教育阶段对诗歌的考查,还是停留在背诵默写阶段。即便这样,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遗忘率很高,毕竟所学的诗歌离我们这个时代相当遥远,想要学生真正感受和领会到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死记硬背的现象比比皆是。

怎样提高学生背诗的兴趣呢?特别是一些较长的诗歌,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行路难》等,对于一些文学基础、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要一口气背完并保留在脑子里,实非易事。八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古诗苑漫步”给了我启示:唱!罗文一曲《满江红》激情澎湃;王菲的《水调歌头》委婉动听;邓丽君的《虞美人》哀怨惆怅……就连天王级的歌星周杰伦,在他所唱的歌曲中无时不闪烁着古典诗词的影子。因此,学生在我的倡议下,把难记难背的诗歌用自己喜欢的歌曲的音调唱出来。如白居易的《观刈麦》,我们就用周杰伦的《千里之外》来唱,不但朗朗上口,也让学生们乐此不疲;有的学生用《但愿人长久》的曲去唱《木兰诗》的词,用《在水一方》的曲填上《关雎》的词。当然,也不是每一首诗歌都可以找到合适又上口的曲调,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尝试,总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长此以往,不断积累,在潜移默化当中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总之,古代诗歌的教学,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而要品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在诵读的基础上记忆。“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义务教育阶段诗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上一篇:考前30天阅读理解一 下一篇:“黄河”“长江”古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