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宗教观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7-16 08:46:43

当代大学生宗教观调查与思考

摘 要 在大学生中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参加宗教观问卷调查,分析了调查所反映出来的观念模糊、法规不清等问题,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工作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宗教观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是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宗教观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宗教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此次宗教观调查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76份,有效率88.0%。有效答卷中,男生88人,女生88人;党员20人,团员153人,群众3人;年龄介于18岁到25岁之间,平均年龄20.9岁。本科4个年级共计149人,研究生均为研一学生,计27人。涉及工学、农学、人文、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从调查结果中得知,客观题一共8道题目,被调查学生的答错题数(含漏选和错选)介于2-8道之间,平均每位学生答错5.1道。以下就此次问卷调查反映的几方面问题详细论述:

1 当代大学生宗教观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宗教知识薄弱

问卷调查第1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历史流派三教九流中“三教”的了解程度。62.5%的学生答错,表明其基础的宗教知识薄弱,对古代流派缺乏甄别能力;另答错学生中有55.1%学生选择了答案B,即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此三教为当代世界三大宗教,说明学生对中国古代宗教和世界当代宗教的情况不是很清楚,出现混淆。

1.2 学生宗教概念模糊

(1)宗教活动概念模糊。问卷调查第2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活动概念的掌握,其中答案B在复活节做祷告的行为属于明显的宗教行为,为备选答案。有40.3%的同学选择了错误答案。说明学生对宗教庆典、传统活动、宗教附属品等认识不清,不能把这些行为和真正的宗教行为明确上网区别开来;问卷调查第4题考查学生对特定的宗教行为(封斋、做礼拜等)的甄别能力,35.2%的学生答错,其中15.1%的学生直接选择了不清楚,说明这部分学生概念不清,缺乏基本的认识。

(2)宗教与风俗习惯两者混为一谈。问卷调查第3题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宗教与民俗习惯的关系,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二者互相影响,但明显不能等同。有21.6%的学生答错,而答错的学生中大多数错选了“二者属于相同范畴”。

1.3 学生关于宗教的法律法规了解不足

问卷调查第5题考查学生对国家关于宗教的法规是否了解,89.8%的学生出现错选或漏选。这表明,近九成的学生对于我国法律法规中关于宗教的根本宗旨不够了解。多数学生知道公民有信仰自由,但却不知道国家实行政教分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也不知道在校园内传教是严厉禁止的。

1.4 学生对宗教背景知识了解不足

(1)学生对宗教经典著作知识了解不足。问卷调查第10题考查学生对宗教经典著作的认识,除答案B(《易经》、《道德经》)外,其他均为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的经典著作。本题有35.8%的同学答错。(2)学生对世界主要组织不够了解。问卷调查第11题考查学生对当前主要教派的了解,95.5%的学生答错或漏选,漏选率93.2%,错选率2.3%。说明当前部分的派名和教义有一定的欺骗性,很多学生在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下,无法做到见到主要的名字就避而远之。(3)学生对宗教节日缺乏了解。问卷调查第12题考查学生对宗教节日的了解情况,其中81.8%的学生出现漏选,说明有部分宗教节日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宗教意味不断减退,当前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一些节日其本质是宗教节日,有其宗教内涵。

1.5 学生接受宗教观教育不足

问卷调查第6~9题考查学生接受宗教观教育的渠道和频次,以及潜在的对宗教感兴趣的程度。调查表明,75.3%的学生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被动地了解到宗教知识,通过正规学习等情况了解的比例非常小;82.1%的学生从未或很少接受宗教观教育,国家关于宗教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均为偶然获得。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教授专业知识,对于宗教等知识,缺乏专业的老师来讲解。

调查还显示,35.4%的学生经常或偶尔进入宗教场所游玩,19.3%的学生一直或偶尔佩戴避邪物品,以上学生受家庭或周围环境影响,对宗教有潜在的认可和兴趣,比较容易受到宗教活动的吸引。

综上所述,本校学生在宗教观方面的教育亟待加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宗教基础知识讲解,锻炼学生的宗教甄别能力,提高学生对宗教本质和相关法律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宗教渗透的免疫力。

2 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2.1 加强课堂内外的引导和宣传

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中关于宗教知识的讲解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充分利用板报、海报、宣传栏、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提高学生对的认识和宗教甄别能力。

2.2 加强大学生宗教观调研和监管

在班级中布控网络,通过学生干部对学生参加宗教相关活动的动向进行监管,及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信息;对辅导员和相关教师进行宗教知识培训,要求辅导员以身作则,带动学生对宗教知识的了解,提高对宗教本质的认识;学校保卫处等部门加强巡逻和监管,发现在校园内进行不正常的宗教典籍交流和宗教音像制品、小规模宗教仪式,以及传教、宗教活动等不良及违法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和控制;各年级建立学生信教档案,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3 结语

当代大学生在文化价值的取向中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如何在大学生中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提高科学素养,正确看待宗教问题,坚决抵制宗教渗透,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议题。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参加宗教观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宗教观教育所遭遇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机制,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可供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炳毅.从视角下试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11):74-77.

[2] 郭文华.宗教思想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教书育人,2005(12):7-9.

[3] 罗石.宗教影响与高校德育[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1):44-48.

[4] 魏庆东.大学生对宗教与风俗习惯关系模糊认识的原因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6).

[5] 贺收喜.宗教对高校的渗透及其预防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9-111.

上一篇:特殊教育教师的价值观对特殊教育工作的主导作... 下一篇: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