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游戏联谊 努力打造快乐体育

时间:2022-07-16 08:40:51

加强教学游戏联谊 努力打造快乐体育

【摘要】原始意义上的体育概念,是指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而游戏则是以娱乐心理和精神为追求的一种艺术性活动。这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然而,随着社会对学校体育课程及其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如把原来的“体育”课程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教学与娱乐游戏也相互走近,于是就历史性地产生了“体育游戏教学法”。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游戏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大有“星火燎原”之势,由此也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和推崇。笔者在心理驱动下,对这种娱乐教法进行了一段时期的实践探索,并从中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与教益,现提出予以共享。

【关键词】初中体育 游戏与教学 联谊应用 实践与探讨

众所周知,有史以来的体育运动是指以训练体能和技能为主的一项锻炼活动。而体育游戏则是以身体训练为重要内容,以游戏方式为活动形式,以发展人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按一定规则形成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方法。它具有加强体质、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作用和意义。在学校教育中,通过有效性的体育游戏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深化课程情感,培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享受之中掌握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并逐步走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良性发展道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的主要平台,在当前新课程理念的强力推动下,探讨体育课程的有效教学问题显得更为重要。笔者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与体会,试对此作简要阐述。

一、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作用与意义

初中学龄正是第一青春期发展阶段,他们的思想活跃、性情活泼好动,可以说正是“玩性”十足的时候,因而对游戏之类的东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之相应的是,体育课程教学许多时候呈现出机械单调、枯燥乏味的现象,而且体能消耗相对较大。如果执教者能够把游戏与体育教学相互融合,则能会发挥互补映衬的作用与效果。理论和实践表明:体育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活教学状态,激发体育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效,还有益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竞争心态和团队精神都大有促进与裨益。

二、开展初中体育游戏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片面追求游戏教学的趣味性而“舍本逐末”,因为毫无原则的强行滥用与传统教学的简单机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有时候前者所引发的负面效应比后者更甚。因此,在初中体育课程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求:一是要有思想性和有效性。初中生的思想比较单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特征,因此选择游戏要适合其心理、生理特性和认知基础,要本着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意志品质等。所谓有效,就是让学生在享受快乐时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二是在选编游戏时要与教材要求相配合适应。无论怎么说,教学是目的,而游戏只是服务于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已。例如,有位青年体育教师在进行“蹲踞式跳远”教研公开课交流中,虽然游戏带来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是由于随意性太,失去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驾驭而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后同时问及几位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他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说出“所以然”!确有“忘乎所以”之嫌。因此,选择体育游戏必须随教学任务而定,切忌“貌合神离”或“本末倒置”。

三、体育游戏在初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与探究

正因为游戏元素在体育教学中所占的成分比较小,而且是不可或缺的辅作用,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适当安排的同时更要注重合理安排,要让其充分发挥“最佳配角”和“无比助兴”的重要作用。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得出,体育游戏一般运用于以下几处比较适宜:一是合理运用在准备活动之中。室外体育课正式开启之前,正常安排的几分钟准备活动就是让学生的身体器官调整到某种需要的状态,以有效防止骤然运动而呈现极端不适应现象。这是体育游戏发生效用的第一适合期。如传统教学中的准备活动通常是慢跑和定位操之类的单调项目,执教者可以把之变换成蛇形跑、换位跑、跳皮筋、踢毽子之类的兴趣奔跑游戏,为课堂学习营造一个良好心境。二是合理运用在技术技艺教学之中。由于技术技艺对素质才能的要求较高,而且锻炼的强度较大,训练方法单一乏味,学生们往往对此不感兴趣。如中长跑运动项目等,学生们非但对其抵触甚而畏惧厌恶。如果执教者能把之改换成“抢占敌方制胜点”、“男女混合接力”等游戏方式,则一定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三是合理运用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在历经劳心劳力的体育学习之后,学生们都要有一个放松恢复的适应过程,这就是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的整理运动时期。此时,执教者选择安排一些带有舞蹈性质的动作游戏或者是“摆图案”之类的智力游戏,则能较好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变相减缓他们的身心疲劳程度,努力让学生尽快地恢复身体和心理的正常状态,以利于他们较好地投入到下一个的学习节奏之中。

实践证明,在学校教育中,游戏教学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合理应用,这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双赢做法,应当引起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尝试探讨。

上一篇: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反思试卷的能力 下一篇:浅议新课程下初中体育教师的新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