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化学学习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时间:2022-08-07 09:45:24

运用多种化学学习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通过运用积极的化学学习评价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构学生评价机制,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发挥传统的教师评价的优势,使之成为学生的动力,努力运用多种方式,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我们要不断研究制定和发展周详、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真正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关键词】化学学习 评价方式 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初中化学学体评价目标可以表述为: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健康的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在已有水平上获得长足的进步;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环境意识,能够文明地交际,有良好的团队素质。

在化学学习评价的实践中,化学教师需要通过学习,逐步明确评价的内容应该与课程目标一致,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化学学习评价的实践中,我们的做法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运用积极的化学学习评价策略,提高学习积极性

1.注重过程评价,对学生发展全程给予关注和引导。由于化学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教与学,促进学生发展,因此要注意加强过程评价。通过过程中的改进和不断改进的行为过程来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发展个性。通过过程中的改进和不断改进的行为过程来收获良好的习惯,播种习惯收获素质,最终发展个性。其方式主要有:集体小组式、专题式、全程式。

2.建立激励机制,多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激励性评价。由于评价的对象九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师生赞许与期望,可以强化其优良行为,进而养成习惯,从而提升品质。因此我们从发展性目标出发,在各种学习评价中十分注意加强评价的激励性。

二、建构学生评价机制,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自我反思。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总是以一定的价值尺度为基础的。自我分析就是把自身的行动及其结果,与一定的价值尺度相比较的过程。自我分析是个体认识自我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社会尺度与他人尺度的比照,对自己进行理性分析,获得个体言行、社会形象的解释,这是个体良性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比如作业做完后,教师公布标准答案和多种解题过程,让学生对照并自己批改作业。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同学评价。同学评价是认识自我的又一条路子。人总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反映中去认识自己。比如分学习小组,选定一名学习较好的任组长,各自作业做完后,小组讨论各习题的解法及答案,教师综合各组意见后公布标准答案,然后各组成员流水作业,进行互改。学生在批改中学习好的解题方法,也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这就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也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教师中肯的评价永远是学生发展的动力

善于捕捉机会,对学生做到适时评价。要做到这点也要求对班上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只有真正符合学生心理的评价才是有效的评价,因为不同的学生其需求是不一样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是师生双边的交流活动,而不是单一的传授,在交流的过程中就有许多机会等待着我们去捕捉。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学生在课堂的不同表现,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我们千万不能视而不见,不要觉得一句鼓励的话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其实它也许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四、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最佳教育效果

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使学生的能力差异明显,如何使全体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得以提高,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这就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发展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倾向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我们通过多年的摸索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既科学又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验考核方法,并付诸于实践。如何使评价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我们要不断研究和设计周详、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真正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其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上一篇:开放式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下一篇:引导关注非期待性答案 搞好语文课堂对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