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英语教学心得

时间:2022-07-16 08:07:11

新课改下中学英语教学心得

【摘要】新课程改革所蕴涵的思想可用平等?个性?开放?多元来概括。平等,即:学生享受平等;个性,即: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多彩的人格;开放指教材的开放性;多元,提倡教材?教学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它强调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由原来关注学科知识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也就是以人为本,民主教育思想。其特点是交给学生通向社会的钥匙。其真谛是不仅满足一般学生的发展,还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有利于教育质量的真正提高,更有利于每一所学校办出特色,获得成功。

【关键词】培养能力 提高技巧 实战性 当主体

学生本身英语功底薄弱,如何正确使用新教材?真正体现课改精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关键先要教师领悟什么是新课改,怎样才能做好新课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迅速适应新的教学形式,才能较快领悟到新教材的基本思路,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因此这就须英语教师具备雄厚英语功底,否则就无法驾驶新教材的教学,上好新教材。

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自己的主人,引导他们:"主动成人,被动成器。"新课就是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设计和展开的,非教师的多讲,而在于让学生多实践,多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所有的这些就须教师在教学上有所突破,就此我就谈谈我个人在英语教学中的感悟。

1.培养学生英语"听"的能力

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最终达到的目的不仅是写,还要会说,所以听力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1.1 兴趣的培养

人家说兴趣就是成功的关键,确实如此,所以教师可先让学生听英文歌。这点可克服学生听力的困乏感,从而提高他们听的积极性。

1.2 养成良好"听"的习惯

学生听力的障碍,多数在于他们想听懂每个单词,听懂每个句子,这样影响他们听的语速,当然平时得多训练语音,克服障碍,得让学生坚持一点,即使听到不理解的词也要坚持听下去。

其实听力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依靠平时的努力,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2.让学生提高完型填空的技巧

阅读能力一直都是学生们的一大难点,能阅读好文章,并且能准确的理解文章,都是学生们的一大障碍。所以在每天的教学环节上我会加上一个快速阅读小环节,在每节课的后五分钟给同学们选读一篇较简短的文章进行来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能力。

2.1 须培养学生先浏览全文的习惯

接着再让学生来选择填空,一定要使学生掘弃边看边填的不良的习惯,学生边看边填这不仅影响阅读的速度,也严重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2.2 注重上下句,上下文的联系,上下文的前后呼应,教会学生这样做,才能使学生从文中获得语篇信息词,提高答题准确率。

2.3 巧用常识和和背景,这就要求老师鼓励学生扩大阅读,了解生活常识,文化背景知识并加以运用,这样做将会大大简化复杂分析与判断过程,很快得到正确答案。

2.4 通读全文,检查前后是否连贯,内容是否清楚,主题是否突出,尽量从意义语法上仔细权衡,并加以改正。

学生要是能够真正掌握,运用这些技巧,完型填空的难度也就会降低了。

3.如何教好学生提高阅读理解

3.1 课文方面

首先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但是学生往往对此无头绪,这就要求老师在备好课的前提下,设置些简单化的问题,学生也就能有目的地进行阅读。

设置一些细节题,让学生进行精读,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细雨节题来了解全文。

课堂结束前,让学生复述或改写全文,

3.2 选材方面

因材施教,教师应做到选材广泛,内容丰富,趣味性强,难易适中,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3.3 速度方面

教师可先选择快速阅读的文章先让学生尝试进行泛读,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接着再选些精读?有难度的文章,先让学生剖析,归纳?总结作者写作意图等来达到获取详细信息和深层次理解的目的。

英美历史?文化?地理?风俗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这有利于学生扩大阅读知识面,提高英文文学反应及降低阅读难度。

4.提高写作水平

在写作方面我从培养学生兴趣方面着手:

基础差的弱势群体,我让他们两人一组,去背些初中的对话在课前进行表演,对高中生来说现在背初中的就较为容易,所以他们从表演中获得兴趣,学习激情也一下子高涨起来。

对于中等生,我让他们背些高考范文,在课前做"duty report"学生听完之后,我设置问题提问全班同学,这样师生互动,并且学生也在听力方面取得进步,同时也减少中国式英语的表达。

对于优生,我鼓励他们自己写作,写好后优生之间互改,接下来我再帮助订正,这样优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并且写作方面也形成一股竞争力量。同时优生帮助差生读音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之间的差距明显缩短,优生更加优秀,全班学生写作都明显提高,写作兴趣也更浓。学生从学习互助过程中尝到甜头,他们懂得了互相探讨的过程就是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

在整个教学中,重构自己对教育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多些探索,多些创新,多些引导,这样才不至于使教育生命空载与枯萎,才能共同享受每个教与学所带来的乐趣,教师的努力与付出才能磨炼出学生的智慧,这就是我对新课标里教育观念的重建。

上一篇: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