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模式

时间:2022-07-16 02:47:40

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模式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平民化趋势尤为明显,生源质量的下降逐渐引起了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对此本文就高效学生管理的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就以人为本的模式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一、高校学生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

当前环境下,我国高教事业中学生工作的主题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几年来高校扩招规模的加大,生源质量也呈现出了明显下降的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以前的精英教育成为了当前的大众化教育,现今高校学生的思想、素质差异都非常巨大。加上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受到了来自于社会各个层面的负面思想影响,其综合素质也处于下滑的趋势。因此高校学生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因此高教工作者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采用更好的工作手法来做好管理工作。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完成两个转变

(一)从刚性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

当前高校学生的管理模式主要是把制度作为中心,依靠制度手段约束学生的一种刚性管理模式。而我们这里所指的柔性管理主要是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当中遵循以人文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并在结合学生心理、行为规律及内在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的管理,旨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塑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从刚性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说服学生的效果,比如柔性管理中教育、引导、激励暗示等工作手段的应用都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从而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

(二)从教育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

众所周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教育和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另一角度来看,教育、管理也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但不论怎样,实现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实现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创建一个与显示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讲,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从教育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当中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切实改善学校服务条件和水平、满足学生的精神物质需求。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几项素质

(一)倾听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涉及的事务非常复杂,而且很多工作都需要同学生打交道,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应该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倾听其实是在工作中把学生放在了平等的地位上,有利于师生感情的提升,同时也能够提高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这对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着巨大的帮助。

(二)沟通

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够促进人际交往,沟通也是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而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老师也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的为学生服务、关心学生,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中一直存有较强的尊卑观念,因此高校教育管理人员不应该倚老卖老、压迫学生,而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第一,老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与学生沟通前的准备工作,从而提高沟通的有效性。第二,老师在同学生沟通时应该多表达一些鼓励性和赞美性的话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当学生的学习成绩落后时,或者在学校出现违纪情况时,这时交流沟通就相比于武力惩罚更加有效,因为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只有用温和耐心的语言开导学生,这样才能让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不断改正。相反,若采取惩罚措施,则会让学生更加反叛,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最终适得其反。

(三)激励

高等教育不同于初等教育,其中绝大部分学生都从家长身边离开,进入了高校的集体生活中,因此很多学生都有着巨大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都希望能够为集体服务和奉献。所以,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应该尽可能的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创造出相互信任的良好气氛,进而推动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学校举办歌唱比赛时,很多学生由于存有害羞和自卑心理,不能勇敢地参与其中,此时管理人员就应该积极开导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跳出心理障碍区,并且自信起来,给学生灌输重在参与、轻视结果的思想认识,最好就会踊跃地参与其中了。

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对策

(一)改变管理的自身目的性

以人文本的管理其核心就在于以人为中心,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即不论是什么时候管理、怎样管理都应该以人为中心。试想,如果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脱离了人的实际情况,没有结合高校内学生的具体环境,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反过来看,出台管理制度和计划只有结合学生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会出现一纸空文、难以实施的局面。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正在得到逐渐的改善,基本上已经从行政管理模式脱离出来,形成了以目标和制度来进行外控性的管理,但是仍然值得提出的是,这种转变虽然明确了具体的学生管理

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仍然没有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机制,浮于表面。

(二)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略

以人为本的管理同以物为本的管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以人为本管理理论的核心是人,人是管理中最具竞争力的资源,怎样管理都应该基于人展开。因此,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必须要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重视管理对象,深化对管理对象的认识和了解并从管理对象出发,尽量的解决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总之,高校必须管理模式的确定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实现学生自身的发展。

五、结论

总而言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努力把为学生服务放到重要位置并做好学生管理。同时,学生管理工作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管理理念,并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校内大力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重要模式。这对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魏新《21 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李阳宇《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3]逢锦聚.对高等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若干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04,(8).

上一篇:关注教师身心健康,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下一篇: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