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中小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分析

时间:2022-07-16 01:20:40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中小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分析

[摘要] 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甚至远大于市场中的投资行为,而我国证券市场中又有着数量巨大的中小投资者,因此,对他们的投机行为进行分析尤其显得重要。本文从宏观现状出发,分析中小投资者的行为特点,并探讨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市场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 中小投资者 投机 行为特点

长期来看,全部市场的投资者投资只需要承担市场风险,就可以获得投资收益,而投机不同,在任何一个投机行为中,投机者都要承担对价格预测错误的风险,一旦价格实际走势与投机者的预测相反,投机者就会遭受损失。投资的目的有二:一是获得股息或红利:二是从证券较长期的价值增值中获得资本利得。而投机则是希望在短期内通过价格的涨跌而获利的行为,通过低买高卖,预测市场走向,获得差价利润。因此可以看到,在整个证券市场中,投机是零和博弈的行为,是接近赌博的行为。

投机虽然属于零和博弈,但它的存在也有着一定的意义:(1) 价格发现功能。投机者依靠过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理智地分析客观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能够较为精确地预测市场近期走势。他们的理常常引导市场走向,这样就可以加快市场参与者对价格反映的灵敏度。(2)增强市场流动性。因为投机者敢于承担较大风险,所以,在市场大跌或大涨从而导致市场供求失衡时,他们敢于逆市场趋势而行,大胆买进或卖出,于是维持了市场的正常运转。

一、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行为现状

随着2006年我国股市的一路上扬,不仅上证指数在不停地创造历史最高点,交易量与参与交易的人数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然而,股市一片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如下问题:

(1)从每年股票指数日涨跌幅超过10%的次数来看,世界上以投机著称的香港股市的恒生指数从1970年~1990年这20年中只有7次,而我国沪深股市每年都至少有7次左右。(2)换手率指标:发达国家股市年换手率通常在50%以下,即使香港股市的年换手率也在135%以下,而深沪股市在1993年一年的换手率分别为220%和250%,日换手率最高可达25%。(3)据统计,上海股市因政策性因素引发的股指大幅变动,占所有异常因素引发变动的34%。

这些数据说明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整体行为特点:换手频繁,大涨大跌,受政策影响大。造成这种行为特点的原因是:没有多少投资者真正是以投资为目的去进行投资。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进行投机,以低买高卖为目的获得差价利润,而并非享受股票分红所带来的好处。“投资者不投资”似乎成了我国股市自建立以来就有的奇怪现象。

二、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行为特点及相应客观因素分析

1.显著的“羊群行为”倾向:“羊群行为( herd behavior) ”是指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 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舆论, 而不考虑自己拥有的信息的行为。大量的投资者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或相近的股票, 同时进出证券市场。“追涨杀跌”成为几乎每个投资者使用的手段。大量的“跟风”和“跟庄”行为的出现, 从而导致个股价格变化和市场指数变化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这一行为特点在世界范围内的证券市场普遍存在,已经成为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课题。很明显,从主观上来说,投资者的知识与经验决定了该倾向的盲目程度,而从客观上来说,信息不对称是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每个人都希望能从周围的人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于是盲目的跟随周围投资者的行为,形成了“羊群行为”。对于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尤其明显,由于各种法制法规还不是很健全,市场也未发展到强势有效市场,部分企业常常利用体制不健全之机,隐瞒必要信息、公布虚假信息。企业这种不规范行为使市场投资者无利可图,因而转向投机行为。相当一部分证券机构也往往为了自身利益盲目追求交易量,以致放松市场管理和怂容违法。同时,机构本身也常利用消息进行“内线”交易,操纵市场,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

2.“政策性投机”倾向:在我国过度投机的证券市场中,利好政策的颁布导致在相当长的交易周期内投资者交易频率明显上升, 加剧了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倾向, 而利空政策出台却导致在较长的交易周期内投资者的交易频率大幅度下降, 表现出较强的过度恐惧心理。在股市低迷时期他们坚信政策的力量, 这时他们会以一种投机的心理进行交易,被称作“政策性投机”。这种倾向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有现象。

在号称“政策市”的我国证券市场,政策对市场的巨大影响几乎令所有金融理论在我国市场失效。由于我国股市是新兴资本市场, 各种法规、制度还不完善, 对股市进行宏观驾驭的经验和技巧还不成熟。十多年来, 政府、监管部门对股市调控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具体操作中难免引发市场剧烈波动。

三、应对策略与小结

1.着力于市场的基本组织制度、基本支持系统、基本法律规章的完善,从而把投机活动约束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健康的市场活动基础。

2.政府应着力把握好政策的稳定性和适度性,政策出台前应认真调查研究、估计其出台后对市场的影响。对市场应有计划、有节奏地扩容,扩大市场规模,以进一步深化改革。

3.在微观主体方面,加快国企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严格约束证券营业机构行为,禁止内部“知情者”参与证券交易,把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放在首位,给投资者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

4.以多种形式对公众进行证券知识和风险意识教育,逐步锻炼其投资能力,强化其投资意识。

参考文献:

[1]胡昌生:《证券投资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王江:《金融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赵海: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投资策略研究[J].金融科学, 2003年9月

[4]吕末林:中国股市过度投机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3年7月

上一篇:风险偏好与投资组合规模选择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证券组合投资模型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