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副效应

时间:2022-07-16 12:40:04

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副效应

(黄色线为各大洋主要洋流方向)

制图 | 郝鹏飞

A冰川消融

冰川被视为淡水的储存地,山地冰川的后退,特别是在北美、阿尔卑斯、亚洲中部、非洲中部著名冰川的消融,应当引起人们对当地未来水资源问题的重视。南北极的冰川也开始出现回退现象,西格陵兰的雅各布港冰川是公认的世界流动最快的冰川,它至少从1950年起就持续地以大于24米/天的速率流动,但在2002年就开始快速后退、瓦解。冰川移动变缓将使更多的冰山断裂、融化,释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B飓风南移

飓风曾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北大西洋现象,在2004年4月,第一次有飓风在南半球的大西洋形成。有关于气候变暖导致飓风南移的研究认为,气候变暖、特别是北冰洋浮冰的融化,使得北极的大气压降低,冷高压的消失会带来更多的风暴。

C水温升高

1950年代至1980年代间,环南极的南大洋水温升高了0.17℃。水温的升高影响了生态系统,同时降低了海洋吸收CO2的能力。

D海水酸化

目前,海洋的吸收量约为每人每年一吨的CO2,据估计自1800年以来海洋已经吸收了几乎一半的人类活动所释放的CO2。不过CO2溶解在水中将导致海水酸化加剧,这会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与繁,影响珊瑚礁的形成。

E破坏生态生产力平衡

在高CO2浓度下,缓慢生长的树种只能在短期内得到生长的推动,而长期的获益者是藤类等快速生长的植物。一般而言,特别是在雨林中,这意味着藤类将成为占优势的物种;而由于生长周期很短,它们所积聚的碳很快就会因为腐枝的分解而重新回到大气中。相反的,缓慢生长的树木可以将空气中的CO2固化数十年。

F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这种现象出现时会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带走了热带降雨,造成流经之处的天气异常。由于近年全球变暖日益严重,厄尔尼诺现象越发频繁。

G拉尼娜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从它的特征来看,正好是厄尔尼诺的反面,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的一两年,并同样伴随着全球大区域内的气候混乱。近年由于气候变暖增强,拉尼娜逐渐减弱。不过,由于拉尼娜是影响北太平洋区域的重要气候现象,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很大。2008年的南方雪灾,多数的研究认为与拉尼娜现象密切不可分离。

H北大西洋暖流中断

北大西洋暖流是热盐循环的一部分,热盐循环是一股环流,从北太平洋发轫,穿过印度洋、赤道来到大西洋,在北大西洋由于水温降低和蒸发后盐分密度变大而下沉,变成深层洋流,在海洋深层顺着来路返回。它充当了在不同纬度之间运送热量和水汽的角色,造成了北欧、北美大陆的温和气候。

目前有观察报告和预测研究表明,由于格陵兰冰川的融化,大量淡水流入北大西洋,可能会稀释热盐循环的密度,同时气温升高也使得北大西洋的热盐循环遭到影响,有可能令来自温暖地区的洋流中断。由于没有得到来自热带的温暖水汽,北大西洋一带的冰川在融化到一定程度后会重新生长,导致这一带的气温剧降,这就是著名的“后天事件”。

不过,最新的研究比较乐观,科学家认为目前北大西洋能提供的冰川数量应该不足以带来立即中断热盐循环的淡水。不过,科学家也认为,热盐循环受到影响会带来其他重要的后果,例如大洪水和风暴的增加等。

上一篇:搬家:从鳕鱼到疟疾 下一篇:越来越慢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