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对学前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作用

时间:2022-07-16 11:16:17

音乐活动对学前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作用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而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同时也包括容易被大家所忽略的心理健康。3-6岁是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很多心理活动或良好的心理因素都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所以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音乐;学前儿童;心理因素;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47-01

一、音乐活动有助于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注意力在教育心理学中非常重要,它是保证学生顺利获取知识的基础。很多孩子的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效率不高,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注意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意志力的增长而不断加强的,越是在年龄小的时期,注意力的控制越差,注意的时间也越短。但是在学前儿童时期,注意力的培养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注意力的培养可以有很多方式,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利用音乐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音乐的学习有很多类型,如有声乐学习和器乐学习,这些学习内容是儿童所喜爱的,同事在学习声乐和器乐的时候都要保持积极的注意力。根据学生的注意力发展情况,我们根据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按照不同年龄来进行教学,有目的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注意力。在注意力培养方面,器乐的教学更为明显一些。器乐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例如钢琴学习,幼儿在学习钢琴时需要对乐谱认真的阅读,要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听教师讲解的时候,也要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掌握弹奏的要点。在自己练习演奏时也要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既要阅读曲谱,同时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手指,对手眼协调能力,手脑协调能力,都要不断地锻炼。通过整个钢琴的学习过程,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学习都与注意力有关,如果没有好的注意力就不可能取得好的学校效果。也正是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幼儿的良好注意力,这种注意能力的提高伴随着学习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发展,以至于延展到其他学习活动中。可见音乐学习对幼儿注意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二、音乐活动有助于学前儿童意志力的培养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一个方面,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在人心理活动中非常重要,是意志的力量使我们在处理问题或者面对问题的时候能积极的去面对,合理的进行解决。学前儿童对意志过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少,往往将自己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停留在情感过程中,在学前教学中,我们将引导学生的心理过程逐渐进入到意志过程阶段。

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意志力的帮助来完成。音乐是容易被幼儿喜爱的,把握住幼儿的兴趣爱好,对这种兴趣进行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对于学习钢琴的幼儿,可以从对钢琴的认知、对钢琴学习的喜爱、到用自己的意志力来实现相应的学习阶段目标。学前儿童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音乐学习对意志力培养的作用,帮助幼儿逐渐养成用意志力控制自己行为的好习惯,这样的心理素质将对人的身心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音乐活动有助于学前儿童良好情绪的培养

幼儿期是人心理因素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情绪情感的塑造在学前儿童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心理素质,积极良好的情绪是学习生活的保证,在学前儿童期合理构建幼儿的良好情绪,体验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音乐可以培养幼儿积极良好的情绪,体验积极向上的情感。丰富多彩的音乐使幼儿感受到愉快的情绪状态,感受到表演带来的成就感。如,让幼儿学唱欢快的儿童歌曲,并伴以游戏或律动操,多方面的感官刺激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组织进行演出,器乐合奏或者合唱活动,这些活动丰富有趣,幼儿积极从事。经常用积极的情绪来刺激幼儿,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愿意去探索知识,鼓励幼儿的好奇心,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四、音乐活动有助于学前儿童合作能力的培养

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对学生素质的新要求,建立起良好的与人合作能力,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音乐知识的学习,可以建立起幼儿合作能力。

现代中国家庭中,在金字塔形的家庭结构中,处在塔尖的独生子女们,表现的极其自我中心,家庭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可以由孩子自行支配,这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在幼儿园这样的集体生活环境中,很多幼儿难以适应,不愿意融入集体生活中。学前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音乐教学内容来逐渐改变这样的心理现象,使幼儿学会合作,帮助幼儿建立起合理的人际关系。音乐教学的内容让幼儿所喜爱,可以合作的环节非常多,如进行器乐合奏,以班级为单位学习打击乐曲目,每位幼儿使用一项乐器,教师合理的编排,组织进行演出,在这种合作中,幼儿逐渐认知到合作的重要性,潜移默化的增强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五、音乐活动有助于学前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人积极进取的动力,是每个人所共有的一种潜在能力,怎么样将其调动出来,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来不断地训练和培养。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学前教学所设置的课程简单生动,极易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这正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歌唱、舞蹈、器乐表演等,不但要进行学习,而且要适时的展开表演活动,使幼儿逐渐习惯展示自己所学的内容,无形中让幼儿树立了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池瑾,冉亮.学前儿童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试谈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关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商业服务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