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损益和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7-16 10:49:00

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损益和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摘 要:公允价值计量一直是国内外会计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范围较广,公允价值应用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方面都会给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情况。针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损益和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公允价值;损益;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167-03

一、问题的提出

公允价值计量一直是学术界、会计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对其内涵的表述有多种说法,总体来说,公允价值的内涵可用“三公”来概括,既“公平、公正、公认”。公允价值是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的价格,隐含着一系列假定(比如完全市场假设)。因此,从本质上说,公允价值是市场对真实价值的“点估计”,是兼具相关性与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

公允价值计量在国际上早已跨过了“该不该用”的争论阶段,进入了“如何有效应用”的阶段。美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较为充分,早在1953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APB第43号研究公告中就有体现。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FASB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宽,使用力度逐步加大,在此期间,诸多学者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做了实证研究。例如,巴思(Barth,1994)调查了银行投资证券的公允价值估计及以该估计为基础的证券利得和损失的价值相关性。同期,学者们还就公允价值信息是否可增加金融资本监管效率问题进行了探讨。巴思、兰兹曼和瓦伦(1995)在《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盈余波动性、监管成本及合同现金流价值的影响》一文的研究中发现,公允价值盈余比历史成本盈余波动大。公允价值会计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也较多。步入新世纪,美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程度没有削弱,而是加强。

中国应用公允价值可谓一波三折,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1998年公允价值的首次启用阶段,2001年会计准则修订与公允价值的全面回避阶段,2006年公允价值的再次引入与全面推广阶段。再次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此次引入,并没有完全照搬国际会计准则,而是更充分地考虑了中国的国情,并做了审慎的改进。新准则颁布后,学术界和会计界对公允价值应用的研究问题又掀起一波狂潮。葛家澍(2007)对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了研究,卢士月(2008)对公允价值应用下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杨冬梅(2009)以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为主题进行了研究,笔者拟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损益和盈余管理影响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中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情况较多。从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到第33号,其中列明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有十八个方面,大致包括有: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资产减值、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债务重组、收入、政府补助、企业合并、租赁、金融工具、石油天然气开采、合并财务报表、非货币易。

目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已逐步应用到多个方面,尤其是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方面应用较充分。

(一)公允价值应用于金融工具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公允价值应用于金融工具对企业损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次,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再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转出“资本公积”,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总之,企业在持有金融工具时,以资产负债表当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标准调整其账面价值,调整的结果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处置后再确认“投资收益”,并同时结转资产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由此可见,公允价值应用于金融工具对企业损益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二)公允价值应用于投资性房地产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其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企业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也是利润的构成部分。由于现行会计准则准许企业自由选择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方式,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出于不同的目的,而采取一些有利于自己的做法。在房地产市场火爆,价格持续上涨时,企业将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由成本模式计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这将大幅度提高公司净资产和当期净利润,而且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下,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摊销,不需计提折旧和摊销减少的成本支出也会增加企业的当期利润,由此而产生的利好影响十分明显;反过来,在房地产价格处于持续下跌(低迷)的情况下,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会采用成本计量模式,从而规避公允价值的变动对其当期损益的影响。由此可见,企业出于不同目的的考虑,对于计量模式的选择可能不一样,但是无论选择哪种计量模式,对企业当期损益的影响都是比较重大的。

(三)公允价值应用于债务重组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新准则规定,企业在债务重组中用以清偿债务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则高于其账面价值部分以及取得债务重组豁免部分作为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这样一来,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可能通过债务重组的途径,获得债务重组收益,增加当期损益,提升每股收益水平。这对ST类公司影响尤为明显,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维持公司业绩,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以债务重组作为手段来提升公司的利润。可见,公允价值应用于债务重组对企业损益的影响非常显著。

三、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公司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往往在对外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有意地选择有利于公司的会计政策和方法,改变盈余信息的披露。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广泛采用的计量方法,它的使用需要依靠活跃的交易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和素养要求很高,稍有差池,就有可能被管理当局利用,成为盈余管理的手段。

(一)公允价值应用于金融工具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将公允价值应用到金融工具中,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损益直接列入利润表。企业在投资股票等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企业还可以对二级市场进行投资以及交叉持股,从而通过影响公允价值变动进而影响净利润,这就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手段,在市场形势较好或较差的时候大量持有金融资产就能起到增加或减少报告期利润的作用。

金融工具准则除在财务报告中引入更多风险信息而导致报表项目波动性加大,进而影响利润之外,其执行过程中还有两个环节的操作可能影响财务报告:一是金融工具的分类;二是公允价值的计量。金融工具的分类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为管理层操纵利润留下了空间。同时公允价值的确认本身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主观性,这些都为企业操纵盈余留下隐患。

(二)公允价值应用于投资性房地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中国投资性房地产的界定标准还不完善,有的上市公司可能会将一些非投资性房地产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来核算以达成自己的目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本身具有人为主观的因素,房地产的活跃市场很难找到,这也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上市公司如果将早期低价购入的房地产变成投资性房地产,在初始转换时就会大大提高当期净资产和当期净利润。

这些都为企业操纵盈余留下了隐患。再加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这直接减少了成本费用,增加了利润。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计入了当期损益。甚至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别有用心地从关联企业手中低价购入土地使用权等,然后转换成投资性房地产,利用价值重估增值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增加利润。

(三)公允价值应用于债务重组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在原准则中,将债务人支付的资产与重组债务的差额部分计入资本公积。新准则规定,债务人清偿债务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债务的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这些规定有可能诱使一些债务负担沉重的上市公司以债务重组为手段来减免债务,获取利润,通过报表的反映提升盈余水平。除了支付对价与债务的差额可以计入当期损益,有的债务人还可能通过资产评估等方式,高估某些资产的公允价值,最终达到增加当期损益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公司业绩,一些上市公司很可能会以债务重组作为手段来提升公司的利润。

公允价值本身并不是造成盈余管理的原因,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特别是由于中国价格市场的不规范,公允价值可能成为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利润操纵的工具。

四、结论

公允价值是出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是兼具相关性与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但是,由于公允价值在确定时主要通过相同项目的市场报价、以类似项目价格为计量基础、估价技术确定等途径来获得,而这几种途径都存在主观成分或假设条件,再加上中国缺乏健全、成熟、有效的市场经济环境,会计准则体系还不健全,执行与监管机制有待完善,管理层及相关从业人员素质水平低等主客观原因的存在,公允价值计量一旦被人为地利用,将导致难以体现其公允性、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以及公允价值的计量具有顺周期效应等问题,最终导致的后果是公允价值计量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效果不理想,更多地成为了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事实上,对公允价值提出质疑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允价值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估计、假设和判断而影响其可靠性。公允价值正如一把“双刃剑”,其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提出了调整,但是,作为一种计量工具,它自身是无过的,关键在于如何应用它,我们不能就此而否定它。

为了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会计实务中,应努力完善内外部环境,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良好土壤。通过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和完善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制度约束,还应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与业务水平。同时通过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强化对鉴证机构的监管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与业务水平等方面来完善实施公允价值的外部环境。此外,还应加快建立公允价值审计制度,强化对企业的监管。注册会计师在公允价值审计过程中尤其要重点关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谨慎适度选用、投资性房地产范围的划分及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债务重组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的确认、各项金融工具的划分及计量问题。只有从内部和外部齐着手,双管齐下,才能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合理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玉德.公允价值计量理论与实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 杨冬梅.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J].管理学家,2009,(7).

[3] 李清文.浅谈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3).

[4] 盛明泉.金融稳定视角下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5] 卢士月.公允价值应用下的盈余管理[J].商业经济,2008,(12).

[6] 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7,(11).

[7] 杨江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6).

[8] 何颖月.金融危机下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J].商业文化,2010,(2).

上一篇:中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和控制 下一篇:精细财务预算管理在电力安装企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