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语文学习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16 09:47:53

学困生语文学习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如何激发学困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语文学习的能力,是当今语文教育的主旋律。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困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 学困生 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因此,我们必须具备很强的服务意识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师生心灵的对话,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学困生的教育

教育是面向每个学生的、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的成长,学困生也是教育的对象,他们有权力享受教育,他们也需要被人关爱,也想体验成功的喜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我们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创设乐学氛围,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语言,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育语言应是导火索、冲击波、兴奋剂,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之功效”。

我们对学生激励的方法,可以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引导的手势,同样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功效。我们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成功与进步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予以肯定、表扬,如“不错”“真棒”“你真厉害”“你真行”“我真没想到你这样聪明”,等等。适时使用暗示信号如“激励的手势”“满意的微笑”“期待的眼神”等,这样,学困生的自信心倍增,极大地提高了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老师不能放弃学困生,而是要利用学生本身固有的好奇心以及他们对成功自尊的愿望,采用最佳积极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有特色发展。

二、加大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关爱,提高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的课堂容量大,内容多种多样,尤其是写作对素材的积累要求高,学生动起来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我们多给一点爱心和耐心。我们应该做到“好看的要爱,有伤疤的更要怜惜”。因此,老师不要嫌弃学困生,绝不把他们当作包袱,切忌轻易向家长及班主任告状,要处处关心每一个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学起来才有积极性。

三、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学困生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教学中一定要确定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效果如何。老师应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智力特点,为学困生制定合适的目标。孔子说,因材施教,“其材”不一,其“教”也不一。如果为所有学生制定同一个教学目标,会导致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长此以往,能力差的学生如果无所收获,他们会丧失信心和学习兴趣。因此,可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不同目标,如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背名句,讲解文言文,组织知识竞赛等;成绩较差的就要求他们多看书,做中等题;而对于特别差的学生只需让他们看懂书即可。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妨按学生的实际能力来制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1.设计好导语,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意导的艺术。在开放式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导、生生互导、师生互学、生生互学”多向互动的过程。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成功的导入,往往会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创设情境,设计问题

教师要注意问的艺术,我们可以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认知矛盾的焦点处、教材前后的衔接处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呈阶梯状设问,以激发学困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授课效果,培养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情景,以情激趣,要使学生亲临其境,触景生情,才能使学生有感而发。因此,我们要以实物演示情景,用图象、声音、多媒体再现情景,用语言描述情景,用音乐渲染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感受自然流淌,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感染熏陶的目的。

3.化难为易,给学困生“减负”

老师应尽量将教材化难为易,尽量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先问学困生,扩大学生的参与率,使多数学生每堂课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减少学生作业量是一种“减负”,但除此之外,还应注重课堂“减负”,教师要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讲课不能面面俱到,不“满堂灌”,而要精讲精练,发挥学困生主动性,使学困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4.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用新的理念作指导,努力设计灵活多样的教法,围绕学生的学,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5.注重对学困生学习的评价

学习语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知识和技能都需要长期积累和训练,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有的学困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考试成绩仍然不是很理想,如果老师不善于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进步,他们很容易产生失望,自卑心理,兴趣淡然,甚至放弃。学困生在学习上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为学困生设计一个评价表:上课纪律5%、上课发言5%、家庭作业5%、朗读对话课文5%、老师抽查5%、学生主动学习10%、每日阅读5%、测试60%。老师告诉他们只要认真做好“上课守纪、积极发言、完成好课后作业、背好名句、读好课文、主动参与”这几项,他们就会取得一定成绩,就会进步。这样在一个具体的学法指导下,具体学习目标指引下去努力,学困生是不会没有兴趣的,并且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会激励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困生也有头脑,有专长,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会的人。只要老师善于用自己的爱心与智慧,循循诱导,寓乐于学,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用语言和行为来感化和滋润学生,学困生一定会体验学习成功的欢乐。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韩永昌.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

上一篇:改变农村班主任工作的措施 下一篇:如何设计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