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

时间:2022-07-16 08:19:18

浅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苏教版小语教材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编写特色。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样的教育思想呢?笔者以为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营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发展

情绪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知解释,认知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个恰当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充分开阔思路,发展思维。

其一,教师应时时以温和的形象走进课堂,引领学生进入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清晰地记得顾中杰同学在《我最敬仰的老师》一文中那让人心动的话语:“前几天,我发现万老师把胡子刮干净了,我想万老师一定是在让自己变得年轻一些,好与我们更亲近……” 从学生的语言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温和的外表形象多么重要。其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建立温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摒弃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时时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其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和艺术,调动、激励学生,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其四,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在学习过程中即使是答题离谱的学生,也不能“一棒子打死”。相反,要竭力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其五,充分地利用教材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如《长江之歌》的教学,一上课我先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江的磅礴气势,无穷力量。随后,我又用色彩丰富的图片,并配以豪放的音乐,激情的解说词,从多种角度齐头并进地引入。这样情由境生,境由情入,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的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的解决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土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产生弄清问题的迫切需要。例如,教学《秋姑娘的信》时,当讲完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的信之后,我又拿出了几封信,让小朋友猜一猜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信里说了什么?这展示来信的情境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可能没什么,但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非常神秘。他们纷纷开动脑筋,举手发言,说出了许多让我们想不到的答案。其中有个小朋友说:“这封信是写给我的,秋姑娘叫我要多穿衣服,不能感冒了,如果生病了就不能好好学习了。”你看,学生说得多贴切呀!由此可见,这样的情境,不仅活跃了气氛,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来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只有在探究活动中,思维才能开始和发展,知识才能真正掌握。而创新教育更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的间接经验得来的,更多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生成的。如在教学《小镇的早晨》前,我在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家乡小镇的特点。学生通过几天的观察与探究活动,概括出了家乡小镇早晨很多方面的特点。如上街买菜的人多、街道上背着书包的学生多、卖菜的摊点多、农副产品多、超市和商店开门早等。这一亲历的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取了许多知识,而且对学生倾听、观察、传递信息等能力的形成也是一个促进,更为新课的学习铺平了道路,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开展合作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学会共同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见,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合作,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获取知识、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教学苏版《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第三自然段时,因为这一自然段讲的是古今中外三位名人事业有成的事例,所以我把全班学生分成李时珍组、爱迪生组、齐白石组,让每一组的同学对指定对象事业成功的秘诀进行合作学习。同学们通过对事例的品读,小组交流、讨论,形成小组意见,然后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学生的观点在交流中进行了交锋,智慧的火花产生碰撞,最终达成了共识。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获取了所要掌握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

实践证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

上一篇:雅俗共赏重读《春》 下一篇:诗歌教学中两个基本环节的适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