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真是不多了

时间:2022-07-16 07:49:35

时间真是不多了

最近30年,中国的乡下人大举进城,无论城市怎么关门阻挡,也挤在门口不回去。

但这几年,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也在鄂西渝南的深山里,我不断目睹相反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城里人,纷纷往乡下跑:买别墅、办农场、消夏、养生、打牌、发呆……有敏锐的学者甚至说:“逆城市化已经开始了!”

想想也对,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主推的城市化差不多快要走到尽头,中国人赚钱发财的劲头尤其大,人家芝加哥要膨胀100多年才开始衰落,中国的许多大城市,几年间就搞得寸土寸金、刀枪林立,再要想一夜暴富,没空间了!

托前人的福,中国地方大,“发展”晚,到现在还留着一片广大的乡村没“开发”。不像那些充分城市化的地区,再要大把淘金,就只能往“非物质”―情感啦、文化啦,“创意”啦―的领域去试运气,这里还有实实在在、一眼望不到头的乡村土地,有许多高山深谷、长江大湖,可供“空手套白狼”。那当然要去了,于是挖矿、蓄水、圈农地、造楼盘……各式资本蜂拥下乡,来势汹汹,资本的前路可比西方的宽。

不仅如此。中国的城市化还有个大毛病,就是把生活质量搞坏了。到处都是连锁店,买者和卖者不相干,一旦监管的责任和做事的良心打了折扣,地沟油泛滥,添加剂横行,“食”就成了一件冒险的事。再加上雾霾、噪音、光污染、被加班……稍有一点积蓄的城里人,本能地就要往城外逃。

正是上述这两个大转变,促成了城里人的下乡潮,一夜间,似乎所有的好东西都改姓了“农”:只有去农村,资本才能大幅增值,生活才能健康美好,寿命才能绵绵不绝……一位中产的朋友在电话里说:“现在不去,以后就没这个地儿啦!”

我理解这份兴奋。当初乡下人进城,不也是怀着同样的兴奋吗?城里才有商机,才能高收入,才有住楼房逛超市的好生活。具体的内容与时俱变,梦想的方向是一样的。

但疑问也就来了:都是追求好生活,为什么大部分乡下人都被挡在城市门外,城里人下乡却长驱直入,好像什么障碍都没有呢?你说乡下人是被户籍制度卡住了,至少到目前为止,城里人要买农民的地和房,法律也是禁止的啊。

答案其实很简单:下乡的城里人有钱,法规的限制再多,也架不住有钱能使鬼推磨,城里人总能通过各种球和迂回路,实质上占有土地、森林和河岸,更不用说造在这上面―和里面―的屋舍宅院了。进城的乡下人呢,多半只有体力,没有钱,屁大的一条法规,就足以挡住他。

所以,城里人下乡,实质是资本下乡,即便中产白领,也是搭上了资本这大飞毯的一角边,才能到乡下农家乐、慢生活的。

一个有钱,一个没钱,这背后是60年城乡分化的严酷历史,是这历史饱含的对乡下人的持续的剥夺。正是这剥夺造就了今天所见的新一轮城乡对流:乡下人进城当底层,城里人下乡当顶层。在城市里,乡下人常常是想当底层而不得;可大江南北,自然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乡村里,屋舍最堂皇,过得最优渥的,不都越来越多是城里搬来的么?

城乡失衡的历史非但没有终结,借着这一轮城乡对流,它还展开了更恶劣的新篇章:不但如过去那样,继续在阶层和人身上巩固城乡的不平等,更在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层面上,要将乡村连根拔。且不说那些正大面积铺开的美式工业化农场,如何深刻地破坏了乡野的生物多样性,单是那些在村里村外傲然耸立的都会式楼房,那些跟着这楼房一齐涌来的道路系统、商业设施、娱乐风气、环境污染……就足以近距离地直接毁灭乡村原有的生活系统了。

这不是中国能够承受的事。当年的英国可以将乡村崩溃的恶果转移到殖民地去慢慢消化,中国今天却不能,也没有可能再这么做。别看“北上广”那么财大气粗,呼风唤雨,中国的社会安稳的根柢,长远进步的根基,很大一部分还是深埋在农村。有成千上万稳定的乡村在,城里闯了再大的祸,也能慢慢补回来。许多研究都已经证实,1960年的、1970年的城市就业困难、2008年的经济危机,都是靠乡村托底,才没有弄得不可收拾。越是资本主义逼近其“发展”的尽头,全世界都开始寻觅非资本主义的方向,中国的有久远历史积淀的乡村世界,反而越可能贡献切实可行的求生思路。

也就是说,中国的乡村不能被连根拔,必须遏制这新一轮的城乡对流!

有办法么?有!

办法之一,就是响应100年前的号召,由这些年拿着大学文凭进了城的乡下人领头,联合其他有理想的城里人,一同返(下)乡,与留守的父老婆姨一起,守护土地,创造新的乡村生活。

这个“新”是什么意思?粗略说是这么几条:

友善环境的农耕模式,而不是那依然还是从城里人的口腹之需出发的“有机”农业;

区域自足的交易系统,而不是Wal-Mart那样恨不得一下子网住天下人的产销思路;

多样优质,因此也就美味的食物供应,而不是美式鸡腿那样品种单一、味同嚼蜡的劣质食物;

因地制宜、节能低碳的舒适乡居,而不是像那些从城里复制来的笨重耗能、大而无当的别墅,令居者隔绝于地气清风;

“小农”自主组合的半自治式社区管理机构,而不是早先那样自上而下强迫组成、很快就变成一种新衙门的“公社”;

低价实用的公共服务体系,而不是目前常见的那种垄断、低效、不断涨价的市场化“服务”;

在本土根植深厚,因而灵敏开放的乡村文化生态,而不是让城里的消费文化一统天下,把乡下人的身心搞得越来越粗糙、越来越保守……

把文化排在最后,绝非说它不重要,相反,它其实是前面6条的基础之一,只有大家摔掉了“发展主义”的迷魂汤锅,才能明白新乡村该是什么样子,该往什么方向奋斗。

蓝图是画得不错,能做到吗?

应该能!

今日如果返乡,困难是明摆着的:乡下没有好学校、好医院,政府的状况又那么差…… 但比较起来,有利的因素也不少:返乡者并非赤手空拳,你是来自城里,城市的资源和优势,你随身就带了不少,更还有城里同道的持续的后援;乡下有土地、有山河,只要守得住,你就是握有了足以令势利者低头的大本钱;至少到目前为止,你到了乡下,也就基本避开了城里的环境污染,这可是21世纪人类最稀缺的生活条件啊!返回家乡,也就是返回了自小熟悉的风土人情,返回了亲朋邻友构成的社会人脉,比起那些两眼一抹黑的外来淘金者,这更是不容小觑的一项优势……

说得夸张一点罢,年轻、有理想、有土地、能上网的返乡者,是有力量决定中国未来的大群体之一。

写此文的10天前,在高铁车厢里,一位30岁出头的小伙子对我说:“我想过这个事。”他出身皖南农家,虽没有读过正规大学,却凭着聪明和好学,成了上海某技术公司一位懂行的销售员。他说这两年,他和好几位年轻老乡屡次商量要回乡创业,却苦恼于人微言轻,不知道如何才能形成一个力量,保护老县城不被短视的开发商破坏光。“现在政府也站在开发商一边啊……”他频频喟叹。望着他虽然已身为人父,却依然带一点腼腆的神情,我不禁想,以中国之大,这样的年轻人何止成千上万!他们一旦下决心行动起来,那会聚成多大的力量!

这其实是用一种新的城乡合作,去遏制资本下乡及其新一轮城乡对流。因此,这绝不仅是返乡者个人的自救之道,也不仅是为了中国这一个社会的未来。100年前梁启超说,中国将成为全球资本主义与人类进步事业之间的最后的决战之地,看起来,觉醒的年轻人抢在资本的全面攫取之前返回家乡,守住土地,创建新乡村,正是这决战的一部分吧。

但我用了一个“抢”字。资本主义是当今世界上移动最快的东西,在中国,它已经毫不含糊地盯住了乡村,它的手正在四面伸下去,留给我们犹豫的时间,真是不多了!

上一篇: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与实践探讨 下一篇:论护理干预对静脉抽血前后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