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专业合作社视角的安徽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06 07:33:17

基于农业专业合作社视角的安徽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

摘 要:随着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在衔接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节点作用愈渐突出。本文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分析安徽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探讨依托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可行性;发展策略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村技术骨干或农业大户牵头,组织本地农民按合作原则参与建立的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作社,农户可以进行专业化、特色化的农业生产,及时获取市场的供求信息获取最大利润。同时,专业化、规模化的物流活动,还保证了农产品在流通中的保质保鲜。

一、安徽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家政策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社加速发展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使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据安徽省农委的统计数据,全省2011年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0126个,年均增速达70%。由于自然条件、经济环境和各地政策扶持力度的差异,皖南皖北的农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略有差异,组织模式也各具特色(肖梅,2009),总体来看,安徽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显著,通过政策扶持,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从整体发展质量来看,我省与其他省份农业合作社均存在“小、散、弱、空”等问题(许晓春等,2014)。同时,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不高、管理不善、组织化程度低、结构比较松散、规章制度不合理促使“伪合作社”的存在,伴随入社和退社规定的宽泛,社员流动性较强。

(二)安徽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问题剖析

本文主要以农业专业合作社视角发展农产品物流,为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剖析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弊端显得尤为重要。我省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多样化的地形地貌促使农业专业合作社呈现区域分布不均和发展不足的现象,尤其是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耕地支离破碎,加上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历史原因,使农业专业合作社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自然条件的限制促使农业专业合作社呈现地区分布不均衡,同时伴随经济社会条件、政府重视程度等差异情况,使得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和帮扶作用受限。同时,安徽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还受到社会条件的限制,主要包括:1)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由于在资产抵押品和信用评级方面达不到银行的贷款要求,农业专业合作社很难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取得贷款,使合作社难以实现多渠道、大数额的融资。许多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资本构成主要是社员入社时缴纳的资金和政府扶持资金为主,融资方式主要靠内部融资。启动资金和发展资金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政策宽泛,难以落实。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针对性和可操作不强等问题,削弱了政策的支持作用,尤其是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涵盖的内容不够广。3)信息化、现代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内部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外部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设备支持,导致合作社在信息化、现代化方面发展缓慢,对市场需求变动反应迟缓,难以实现科学生产、实时跟踪和保质保鲜。

二、通过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可行性分析

(一)培育规模化、特色化农业合作社,提升农产品物流需求

从省内农产品现状来看,农产品生产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商品量少等问题。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标准化运作,生产品质良莠不齐、产品供应与需求难以匹配,产品价值量不高。根据国外成功的发展经验,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政府牵头、龙头企业主导、中小农户参与等一系列措施保证农业规模化发展,同时积极吸取科学的发展经验,以合作社为强大的主导平台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和生产,一方面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市场风险承担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低价物流运输,实现农户价值和消费者价值的协同提升。此外,我省在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时应当积极考虑自身县域自然特点和农业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特色鲜明的合作社扶持和引导,通过合作社建设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物流基地的规划与建设,提升农产品种植品质和运输品质,实现物流运输的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

(二)提高农产品加工层次,转换和提升农产品物流价值

我省农产品供应和消费市场主要以初级和低级档次产品为主,产品价值量低且运输过程中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货损严重,品质难以保证。而经过精细加工或深加工的农产品市场供应较少,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省80%的农业资源可作为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料,但转化率还不到20%。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产品分散、小规模种植,种植户经济实力、生产规模、市场信息预测和风险抵御能力不足,其次农产品小规模生产与中高档消费需求不匹配,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欠缺。而通过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农户抱团发展,依托合作社强大的经济、技术和管理地位深化农产品加工层次,从农产品的采摘、储存环节直接进行简单的加工预处理,提升了农业附加值和产品的品质,便于后期进行深加工操作。同时,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在保存、运输等方便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可以较好地减少因物流而导致的损耗。

(三)依托合作社―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储运过程中的冷藏保鲜能力

能否保质保鲜是农产品实现其价值的关键所在,而这依靠单个农户的力量难以实现。农户参与农业专业合作社可以获取在资金、技术、设备、市场地位和政策上的优势,通过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储运环节加强合作,在合作社加工处理后即可通过第三方物流向外运输或者在本地仓库冷藏。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要注意是否有专业的冷藏运输车辆、运力如何、能否保证农产品及时的运输等问题。

三、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物流的策略研究

(一)通过合作社发展,提升专业化物流需求

(1)通过土地流转,推动合作社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农业专业合作社可以实现规模经营和连片作业,把散落的一家一户的土地整合起来,推动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需求。目前我省土地流转率偏低、流转速度较慢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流转价格偏低、流转方式不灵活、流转信任缺失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必须首先基于土地流转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充分考虑提高农民的流转收益,加快形成规范有效的土地流转价格,推动土地商品化、市场化和政府政策补贴的同步进行。

(2)规范和加强合作社的成立与管理,提升专业化、组织化程度。通过严格规范社员的入社和退社条件,解决农业合作社组织程度低、社员流动大的问题。加强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标准规范的社员章程,保证合作社专业高效地运转。同时在财务管理和利润分配方面,建立会计核算体系和社员个人账户。

(3)政府落实合作社优惠政策。为解决政府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合作社专项资金、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支持力度,在合作社成立和发展过程中给以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应根据各县域农业生产特点和各合作社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帮扶政策。此外,还应积极引导合作社发展,构建政府搭台、合作社唱戏的良好局面,鼓励合作社与市场对接。

(4)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融资能力。农业专业合作社贷款难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合作社自身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内部自由资本不充足。二是合作社信息披露不充分使得银行和合作社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合作社缺乏贷款所需的信用评级、资产抵押物、担保等方面的限制条件。为解决融资方面的困境,一方面,合作社可以通过成立资金互助组织,加强内部融资;另一方面,政府可以牵头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贷款信用担保和信用评级的专门机构。

(二)基于合作社视角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

(1)调整“重生产,轻流通”的投资结构。“重生产,轻流通”的投资结构是限制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发展省内农产品物流需要调整原有的投资结构,加大流通、加工环节的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工艺。并根据农产品的自身特征,对其进行科学的保鲜、包装等处理,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2)加快物流基础要素建设。鉴于农产品易腐易烂、保鲜期短的特性,交易时间和运输路径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为此,必须增加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快我省公路、水路网建设,尤其是乡村公路的修建、改造和升级。水运方面,加大对长江水系、淮河水系码头、航道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加强港口配套建设。同时要着重发展农产品专用运输车、冷藏车(船)、冷藏库等冷藏保鲜设备,提高农产品运输、储存过程中保质保鲜能力。

(3)提高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和物流业的标志与核心,借助信息技术,农业专业合作社可以全程控制农业生产,在流通过程中也能实现全方位的跟踪。为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信息服务网络,构建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强与第三物流企业、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的信息合作,实现彼此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共享,实现小农户生产和大市场的对接,拓宽本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突破传统的二维市场限制,发展多空间市场。

参考文献:

[1] 肖梅.基于合作社的安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途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375-14377.

[2] 许晓春,孟枫平.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4(2):15-20.

[3] 郭航婷.农业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2.

[4] 韩红莲,张红程.发达国家鲜活农产品物流实践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0(8):4285-4286,4318.

[5] 王珍,韦道菊,杨忠于.安徽县域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研究[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

[6] 高山平.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税收优惠措施的思考[J].现代农业,

2011(7):70-71.

[7] 李南洁,李志,姜数辉.基于土地流转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构

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3):1812-1813.

[8] 申秀清.关于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J].北方经济, 2008(12):89-90.

[9] 韦道菊.安徽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9):22-25,64.

[10] 程庆,魏项健,陈水莲.安徽特色农产品的物流配送发展研究 [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170-171.

[11] 王亮.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1-47.

上一篇:蚌埠市物流网络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起底贸易融资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