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

时间:2022-07-16 03:27:44

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

摘 要:随着全国“数字国土”工程的全面展开,以数字测绘技术、3s 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地籍测量中广泛使用。文章就 GPS 技术,遥感技术及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GPS 技术;遥感技术;摄影测量技术;地籍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开展,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地籍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资源整合、深化应用的新阶段。然而,在地籍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地籍管理工作的各项业务成果,有其科学性、现势性、权威性。我们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了土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等成果,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已充分发挥他的优越性,但更新维护难度较大,况且它的优势仅体现在图件和报表的输出上,地籍其它业务在信息化方面无从体现。所以以权属管理为核心的土地登记工作深入开展;土地登记公开查询、地籍统计台帐的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管理等工作正在全面推进。在地籍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地籍部门积累了大量的地籍数据、资料和图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地籍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成为推动地籍信息化建设的绝佳契机,使国土资源管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全面可靠的基础保障。

1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1GPS 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 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成功应用将减少人力费用,定位精度高,测站间无需通视,在没有现成基准控制点的遥远地区能进行高精度的定位计算,且定位不受人眼视线的限制。该技术操作简便,容易使用。随着 GPS 接收机不断改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由于 GPS 接收机的自动化程度高,操作非常方便,因而减低了野外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精确地三维系统,24 小时免费使用,全天候作业。因控制点之间无通视的要求,省去大量建造标志的费用,同时野外实测时间短,人员少,大大降低了测量成本。

1.2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更调查,及时准确地获取变更信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遥感的出现,扩展了人类对于其生存环境的认识能力,增加了数据的准确性,遥感技术增大了观测范围;能够提供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像,用于监测动态变化的现象;能够进行大面积重复观测;大大“加宽”了人眼所能观察的光谱范围,遥感使用的电磁波波段从 x 光到微波,远远出了可见光范围;而雷达遥感由于使用微波,可以不受制于昼夜、天气变化,进行全天候的观测;详细程度高,航空像片的空间分辨率可以高达厘米级甚至毫米级。与航空遥感相比,航天遥感能够进行连续的、全天候的工作,提供更大范围的数据,其成本更低,是获取数据的主要方式,而航空遥感主要应用于临时性的、紧急的观测任务以获得高精度数据。然而,就目前而言,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遥感技术尚存在一系列难题。难以准确获取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较低,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等等,遥感技术虽已受到普遍关注,但因受财力投入条件的制约,我国目前仍没能力形成数据更新的周期。

1.3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数字摄影测量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高效率、自动化程度高、低成本、周期短、作业方式简单以及不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这能为我国大比例尺土地信息调查提供测绘的基础。同时能为我国现阶段城镇建设提供快速的测绘数据更新成果。所以,在地籍测量中,运用摄影测量的方法测绘地籍图具有质量高、速度快、精度均匀、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并提供了精确的数字化地籍数据,实现自动化成图。

2地籍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国土资源管理手段粗放的局面难以扭转,而且若干年后,终因资料和数据库缺乏现势性而失去应用价值,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是可想而知的,随着“3S”技术在“两库”建设中的应用,使“两库”具备了更强的自动处理和空间决策分析功能,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的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数据支持和多方面的技术服务。我们将要全面建设的“两库”,是土地利用信息和有关专题信息的空间载体,是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系统建设的定位框架,“两库”中 的地籍信息数据,通用性强,使用面广,将来一定是国土资源部门最宝贵的财富,切实把它维护好,管理好,开发好和应用好。

3现代信息技术下地籍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

为了加快实现地籍管理系统化、信息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目标,目前各地地籍基础业务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3.1 在完成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和城区城镇土地调查工作的同时,同步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当前必须遵循的步骤是:首先进行基础数据的录入建库工作,其次在规范的数据库基础上加快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地籍信息化系统建成后,再陆续进行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最后实现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同步变更,确保数据库数据、图件表格与实地四者一致,以实现数据库的延续性和准确性的目的。

3.2 实现地籍成果变更的日常化和维护的自身化。随着高新技术在地籍管理中广泛应用,加强地籍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的同时,也要适时引进计算机专业、测量专业等技术人才,充实到地籍管理也要适时引进计算机专业、测量专业等技术人才,充实到地籍管理 队伍。设立测绘、信息中心机构,从事地籍基础图件、资料和数据成果的日常变更和维护工作,确保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

3.3地籍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加快,尽快完成并发挥地籍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工作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地籍信息系统将成为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信息平台,地籍信息系统建设成后,将首先使土地登记(从窗口受理、资料扫描录入、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打印缮证、资料归档、窗口发证等各个环节)实现办公自动化、一条龙服务。同时,还可实现“日日登记、时时更新”的工作模式,显著提高地籍管理的审批效率,促进地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建设,增加办公透明度,通过规范的数据库建设,日后可以实现与其他系统集成、整合,满足如规划、土地评估、统计等等,以及数字城市的应用。今后,地籍信息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均可充分共享地籍成果。

4 结束语

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区别,其主要标志在于技术是否高度集成和数据流是否连续。测绘仪器的智能化和内置软件的高度集成以及数据的无线传输,促进了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对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多种测量模式的分析,比较地籍测量同“数字国土”之间的关系,总结地籍测量的基本框架.将测绘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地籍测量中已经势在必行,并且随着 GPS 卫星的拓展和 Galile划的全面实施,各种航空航天设备的精度不断提高,利用卫星定位与 PDA 组合模式和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将是地籍测量手段中 最具有广泛前景的技术。

参考文献

[1]马春秋.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宿州学院学 报,2009 年 05 期.

[2]李建平;余元军.GPS 测绘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8 年 05 期.

[3]李鸿儒.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及监测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 年 02 期.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着力点 下一篇:探讨土石方填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