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交流中学习

时间:2022-07-15 08:20:12

在数学交流中学习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为数学交流提出了具体目标,把“会数学交流”定位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交流有助于学生把日常语言和数学的抽象语言联系起来,也有助于把数学思想的各种表达形式(实物的、图象的、记号的、口头上的、内心里的……)结合起来。它是数学学习的驱动力,有效的数学交流,不仅可以激活、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可以使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的仔细品位,透过现象看本质,让他们有机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依照教学目标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学会数学交流。

一、创造交流情境与机会

学生的认知过程必然有情感伴随,只有以情为动力、以知为依托,做到情理交融、互相促成,才能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所以设计问题时除了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积极有效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这样课堂讨论交流才能在充满情趣、宽松且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时出示“冰天雪地”游乐园。把学生请进画中自由观察,根据你发现的已知条件提出问题,让同桌解答。老师给了学生自由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观察和交流,学生才会不断迸发出新的火花,打开思维的大门。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把自己说的和同桌说的综合起来,提出一个复杂些的新问题并解答。在解答过程中教学生从简单的分步计算开始,再融合成综合算式,并找出计算的顺序。

二、重视动手操作过程的语言表述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知识必须以语言为载体才便于传输交流。进行信息加工的心智活动,如果只停留在动手操作,不加以分析、概括,那么是肤浅的。具体的操作只有通过语言进行表象加工,再通过抽象的认知过程才是认知的全过程,才能使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例如:我们教学数的组成时,让学生动手用学具分一分并把自己分的过程说给同桌听,并总结出有多少种分法。如6的组成让学生拿出6个圆片或自已喜欢的图形分一分,同桌为一组,“你分我说”或“我说你分”。用诸如3和3组成6,6可以分成1和5等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最后把每一种分法都写下来,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又如左边摆4个红色三角形,右边摆2个蓝色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用什么方法求,为什么这样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出来:第一种方法用数,怎么数,按什么顺序数,数出结果;第二种方法:把右边和左边的个数合并在一起,求出一共是多少,用加法2+4=6计算出结果。这样在交流的进程中即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又学会了知识。

总之,合作交流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课程改革以后使用最多的一种学习方法,其效果也非常好。我们在教学中有妨多动动脑筋,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快乐学习。

上一篇:用情感感化学生 下一篇:美术的主要分类及中国传统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