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英国挑战者交手的故事

时间:2022-07-15 06:38:41

我与英国挑战者交手的故事

练拳之人,尤其是练功夫的人遇到同道挑战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我在教拳时也会有武术爱好者来挑战。每次接受挑战都是对自己太极拳技法的检验,同时也可以在挑战中不断成熟……

有一次和一个师弟聊天,刚好他夫人也在,她说:“你把比武经历写出来让我们这些门外汉看看,也了解一下武林,知道一些‘江湖风云’好吗?”当时答应了他们,也想把自己所经历的一些交手过程写下来,一是从中总结自己在交手中的水平发挥,以期再有提高;二是把有些常识写出来供爱好者研究,希望他们能从中得到启发;三是给那些没有练拳却又向往“江湖”的人讲述一个真实的武林。

那么多次“比武”(权且称作比武吧)的经历,先写哪个呢?还是先从个头最大的写起吧:

故事发生在2003年“非典”之后的夏天,受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的研究生苏跃金、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彩霞老师等洪式太极拳爱好者的邀请,结束天津的交流后,我于8月初来到北京授拳。

Wells,一个强壮的英国武者,就是在这个时候偶然认识的。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带着苏跃金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几位学生去北体田径场练拳,经过田径场边的小树林时,看到一位运动员模样的人正同一位高大的外国人谈论太极拳,当时我还跟我的学生开玩笑说:“你们看,这位向老外吹咱们中国的太极拳呢。”

当我的教学进行了十分钟左右时,那位向外国朋友介绍太极拳的运动员走了过来,他自我介绍说他叫张勇,家在江苏连云港东海县,他是利用暑假的时间来北体训练拳击的,目前正跟一位老师学习杨式太极拳,他说有一位英国的朋友想跟我切磋太极推手,不知道行不行。我说可以啊,大家可以一起交流的。经过介绍后,Wells用熟练的汉语向我提出:“我可以和你推手吗?”语气中含着挑战的口吻。我笑着答应:“可以啊,不过我也是门外汉,我想可以和你交流一下。”就这样我们的推手切磋开始了。因为是第一次和外国朋友推手,加上推手的地方又是刚铺好的柏油路面,从心里也没有想将对方怎么样。虽然老外人高力大,我自持十年的实践对抗经验,不至于输给他。就这样,我们从规矩的定步推手到散推,Wells一直处于进攻状态,我处于谨慎的防守状态。这时候带老外来的那个张勇不干了,他着急地大声喊:“李老师,不要给他面子,摔倒他。不然他该看不起你,说洪式太极拳不管用了。”

我笑着抬头看Wells一眼,听到张勇的叫喊Wells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显得十分傲慢。也就是这一瞬间,Wells右手用力向我推来,我以左手接他右手内侧,以洪式正圈向我的左前方引出,同时迅速进右步,到他的身后以套步控制住他的左腿,右手同时顺缠进到他的右大臂下,一个进步靠法将他摔出两米多远。他起来后向我竖了一下大拇指,又投入了战斗。因为思想有了争斗求胜的意念,接下来的一下Wells摔得更惨,Wells一个嘴啃泥飞了出去,牛仔裤也被磨破了。这次他起来后向我抱了一下拳(中国武侠电影里的礼节他都会,哈哈),然后又深深鞠了一躬,说:“老师,我可以向您学习吗?”我说:“只要你喜欢当然可以。”

Wells学的十分认真,在动作的细节上可以说一丝不苟,如果不是我让他休息,他自己是不会停止的,他的这种精神让我和我的学生感动。我毫无保留地向他传授了洪式的核心功法,划圈、母式“金刚捣碓”及推手技法等。

第二天下午,Wells又提出推手,这次他十分小心,变化也快了。就在他试探性的进攻时,我以右手探住他的右手,左脚进到他的右腿前面,左手以腕部搭在他的右肘关节外上侧,腰向右转,一个捋法,将Wells打了一个前空翻,他摔倒后又接连在地上打了好几个滚。一个从天津赶到北京跟我学拳的朋友,用他手里的数码相机拍下了这一瞬间,因为相机不好,所以效果也差,但却保留了我将Wells发出的过程。这一下让Wells领略到了太极拳螺旋的威力。

后来,我教他“金刚捣碓”时,WeIls问到“金刚捣碓”的技击作用,我告诉他,套路里的招法都是前辈们实践经验的精华,它们不仅可以在推手中应用,更能在散手中应用。不信,我们可以试验。说着,Wells一个右直拳向我打来,我右手顺缠从他右手外侧接住后迅速变里缠向右下,同时我以左手背向其左脸庞迅速拍击,就在将要触到他的脸时,我故意停顿了一下,也就半秒的时间,Wells本能地抬起左手进行防护,这时,我左手里缠拿住他的左腕向左下方,使其左手超过中线,同时我右手放开他的右手,以极快的速度按在他的左肘部,进行发力,一下将Wells腾空打出了三米多远,他屁股着地,仰面朝天地摔倒在地上(这一幕被张勇用Wells的摄像机录了下来,并被Well带回了英国)。当时,在周围观看的学生都看呆了,这一下把Wells也吓傻了,我问他疼不疼,他说不疼不疼,嘴里直说:“太神奇了,太神奇了。”从接手到Wells飞出倒地也不过1至2秒的时间,充分体现了拳论“动急则急应”的雷霆万钧之势。

事后,我给Wells讲,论身高、体重、力量他都大于我,为什么我能把他轻松发出摔倒,而他却动不了我呢?这就是“功夫”,“功夫”是力与巧的结合,力是基础,巧是方法,再加上方向、角度、旋转同身法、步法之间的精妙配合,方能达到这种效果。而这种效果的产生和获得都离不开老师正确的传授及自己的苦练和实践。

经过两天的学习后,Wells告诉我,他从来没有听到过像我讲的这么独特的理论及精巧的技法,表示十分佩服。他问张勇他要付给老师多少学费时,我告诉他你并不是专门来学拳的,大家偶然相遇是一种缘分,是太极拳让这么多本来素不相识的人走到一起,并相处得十分愉快。我这次不收你学费,大家交个朋友好了。听到我诚恳的答复,Wells就像小孩一样,脸红红地说:“那多不好意思,那多不好意思。”我接着说:“不收你学费可以,但我有一个条件,就是你回到英国后不要保守,一定将你学到的知识介绍给你英国的太极拳朋友。…‘一定一定。”Wells也认真地说。

那天上午练完拳后,Wells想请我吃饭,以示谢意。我问他可不可以带着我的其他学生一起去,9 Wells开心地说,他就是这个意思,想请大家一起吃饭。来到北体南面不远处的一家酒店,我们选择了靠近大厅池塘边的桌子旁坐下,听着音乐、谈着中国传统文化、品尝着美昧中餐,十分惬意。吃饭时,我向他了解学拳的经历。方知他已经练了三十多年的中国功夫,因为他在台湾工作多年又喜欢中国文化,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通。Wells在台湾拜一代宗师王树金(“闪电手”张占魁的弟子,后又跟王芗斋学成拳,1949年从天津到台湾,上世纪60年代到日本授拳,接受日本各路高手挑战皆胜)为师,先后学习形意拳、八卦掌、大成拳、太极拳、气功等功法,并在英国一个大的太极拳组织担任委员职务并分管财务,还是《太极拳》杂志的记者,并在英国伦敦开有一个武馆,进行中国功夫的教学,并有自己的网站。在当地享有一定的名气。

说这些并不是向大家炫耀,而是真实地讲述一件事情,从Wells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人务实好学的精神,以及输得起的胸怀,这些都是绝大多数国人武师们所不具备的。Wells好学苦练的精神让我感到佩服,毕竟他已经是46岁的中年人了,而在他们当地又有一定的名气,我经常拿Wells做范例来教育我的学生,让他们学习Wells务实好学、不怕输的精神。

我把如何将Wells发出的技法也做出了介绍。当然这其中的配合要点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述的,但详细的应用说明比笼统的搭手发人于丈外要好理解得多。因为还有不少朋友想了解具体发人的技术。

后记:Wells回国后,连续写了两篇文章介绍洪式太极拳和我的教学方法。2004年5月25日,我收到学生苏跃金转发过来的电子邮件,说Wells计划2004年6月初到北京办事情,希望能到山东跟我学拳。因我要去香港,他的时间也紧张,就回信让他到北京后先忙工作,有时间跟苏跃金交流一下。小苏后来告诉我,Wells忙完工作就到北体找他,两人在一起练了一天拳,小苏请他吃了让他不断说“好吃、好吃”的中国菜。2005年7月初,Wells带着学生来到菏泽学拳,菏泽电视台采访他时,他表示要做在英国传播洪式太极拳的第一人。Wells回到英国后忙着新书的出版,并于2006年3月将其翻译出版的《苌氏武技》给我寄来一本,据说他是第一个将《苌氏武技》翻译成英文的外国人。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中文系的Wells近几年一直研究东方哲学,并往返世界各地参加相关的活动,介绍东方哲学。

前面提到带Wells找我的那个张勇,曾经是江苏拳击队的队员,精通散打。在看到我与Wells的交手后,甚是手痒,忍不住想讨教一二,经过几次试验亦是十分佩服。当时他想到菏泽找一个工作,然后跟我学两年拳。但生活有时候不会尽如人意,后来他去了南京工作。2006年国庆节长假期间,他同我的学生田淼一起过来学拳,并正式拜师学艺,成为了洪式太极拳的第四代传人。

上一篇:论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 下一篇:学武氏太极拳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