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燃料乙醇市场分析与发展建议

时间:2022-07-15 06:13:28

我国燃料乙醇市场分析与发展建议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燃料乙醇市场供应现状及预测,然后阐述了燃料乙醇市场消费现状和预测,最后提出燃料乙醇市场发展政策建议、发展规划建议、技术研发动向建议。

关键词:燃料乙醇 市场 建议

1.燃料乙醇市场供应现状及预测

2006年我国着手调整燃料乙醇的发展模式,2007年国务院叫停粮食乙醇项目;鼓励发展以甜高粱茎秆(东北、山东等劣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薯类作物(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及纤维素等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的燃料乙醇。 在国家发改委的布局下,燃料乙醇的产量呈几何增长。2003年全国的产量只有7万吨,2004年达到20万吨,在扩大试点后的2005年达到75万吨,2006年达到133万吨,2007年达到145万吨,2008年达到165万吨,2009年达到171万吨,2010年燃料乙醇的产量大约175.7万吨。2010年我国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基本情况见表1。

目前,许多地方计划上非粮燃料乙醇项目,未来几年新、扩建燃料乙醇项目有八个项目,包括中石化海南椰岛项目、中石化江西东乡项目、中粮集团、湖北金龙泉啤酒集团公司与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合股投资、四川宜宾项目、湛江燃料乙醇项目、云南新鑫燃料乙醇项目、浙江舟山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情况见表2。如果以上项目能如期完成,预计2015年我国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25万吨/年,其中,非粮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61万吨/年。

2.燃料乙醇市场消费需求现状及预测

根据《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要求,本着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国家在部分省份试点地区已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无铅汽油。从2008年4月15日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在全境封闭销售、使用车用乙醇汽油。

我国借鉴国外的经验,选择不改变汽车供油装置,不影响动力性能E10车用乙醇汽油,即国内的乙醇汽油是由燃料乙醇与普通汽油按照体积比1:9的比例调和。2008年我国汽油消耗量约为6500万吨,以10%的比例混配,燃料乙醇需求量超过600万吨,另外,汽油销量每年以6.1%的速度增长。自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以来,燃料乙醇的进出口都很少,可忽略不计,燃料乙醇的消费量即为产量。2009年我国燃料乙醇消费量149.3万吨,和需求量600万吨相比,供需缺口达到将近450万吨。据国家规划,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由此可见,燃料乙醇产业在我国市场前景广阔。

3.我国燃料乙醇发展建议

3.1我国燃料乙醇发展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燃料乙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从产业起步到形成,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财税扶持政策;对燃料乙醇生产原料产地进行合理规划,支持原料生产和农村产业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村利用低质地,就近开发利用非农田种植能源作物,收集利用农业物秸秆、林地及木材加工剩余物,确保资源稳定供应。

建立有效的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标准,制定产品设备可靠性标准、规范及测试程序,加大力度规范市场。对工厂布局要综合考虑原料资源、产地、集散运输、燃料厂附近油品销售市场范围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最经济合理方案。

3.2我国燃料乙醇产量发展规划建议

近期内,以木薯等非粮食淀粉为主生产乙醇,主要通过改进淀粉糖化技术、提高发酵水平,改进乙醇分离工艺;甜高粱是高产能作物,可以作为理想的乙醇生产原料,但因其转化为乙醇的技术需要进行示范工程建设后尽快实现商业化生产;加紧研发纤维素乙醇发酵技术,到2015年后开始用农林废弃物类木质纤维素试商业化生产燃料乙醇。

2010年-2015年,700万吨乙醇/年。

原料:薯类为主,甜高粱、菊芋、甜菜以及甘蔗等。

技术:常规淀粉乙醇生产技术、先进固体发酵及改良的液体发酵。

2015年-2020年,200万吨乙醇/年。

原料:秸秆类农林废弃物。

技术:酶水解纤维素的生化转化技术,或气化后化学合成乙醇的热化学转化技术。

理想目标:到2020年达到2500万吨乙醇/年生产能力。

保守目标:到2020年达到1000万吨乙醇/年生产能力。

3.3我国燃料乙醇技术研发动向建议

技术进步在燃料乙醇产业推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改进使美国玉米乙醇、巴西甘蔗乙醇成本基本与汽油价格持平。

3.3.1非粮作物原料生产乙醇技术

目前广西中粮木薯装置成熟醪乙醇浓度已经达到14%,先进的高浓度液化技术和同步糖化浓醪发酵技术可使成熟醪乙醇浓度18%-21%,提高了装置产能,也减少了后续生产的能耗和水耗,是将来木薯乙醇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另外通过发酵和精馏过程中换热网络集成技术和新型塔件技术,对生产工艺能量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3.3.2甜高粱原料生产乙醇技术

一是借鉴巴西成熟的甘蔗乙醇生产工艺-甜高粱茎秆液态发酵;二是固态发酵研究,把重点放在工程放大、生产过程连续性、设备自动化方面。

3.3.3木质纤维素乙醇

木质纤维素生产乙醇技术难度大,目前世界上还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主要有酸法和酶法两种工艺,目前酶解纤维素乙醇技术面临三大技术瓶颈:高效生物质预处理技术;低成本纤维素酶的生产技术;高耐受性的代谢C5产乙醇的微生物菌种。

木质纤维预处理技术主流工艺有稀酸蒸汽汽爆工艺和氨法氨爆预处理工艺,两者都取得实质性进展,纤维酶技术,美国杰能科和诺维信两家酶制剂公司大力研究,成果显著。诺维信筛选复配制出新的酶制剂,提高酶系的降解能力,秸秆乙醇用酶的成本降低至原来的1/30。

纤维素乙醇发酵工艺最可行的是联合生物加工工艺,该工艺可将纤维素酶、水解、发酵组合在一步里完成。

由于国内在预处理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据理性估测,中国纤维素乙醇形成规模化生产至少还要3-5年,目前,对于纤维素乙醇应该加大科研力度而非产业化开发力度。

参考文献:

[1]史济春,曹湘洪.生物燃料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2]李军,等.我国发展燃料乙醇的基础条件和前景[J].石油科技论坛,2009.

上一篇:用电监察管理工作探析 下一篇:论加强高校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