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思考

时间:2022-07-15 02:59:31

对高职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要:自学能力培养是当今社会对教育工作的要求。笔者结合在高职院校的实践,分析了高职生自学能力现状和成因,提出须加强和改善辅导员、授课教师和高职院校本身的工作,以培养离职生自学能力。

关键词:高职生;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102-02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新行业新岗位不断产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知识量急剧增加,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需求。高职教育作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使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享受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不容轻视。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许多人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不符,甚至背道而驰。工作后要尽快上手并占有优势、求得发展,特别是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必须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不断更新、补充知识,强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我塑造能力。由此可见,不论是社会发展还是自身发展,都要求我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这也是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

一、高职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自学能力是指自己在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按照学习规律、不依赖他人的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即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其基本结构要素包括熟练使用有关课本的能力;良好的听、读、记的能力;独立思考、自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特征的学习方法及自我检查、评估的能力;并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组织自身学习活动的一种特殊本领,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异于一般本科院校,其培养的是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必须比其他类型人才具有更宽的知识面,具备更强的技术转化与技术创新能力。目前,相当多的高职毕业生不能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有些学生频频更换工作甚至赋闲在家。常有毕业的学生跟我说,高职阶段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遇到的很多问题无法利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工作中倍感压力;针对知识量不足的现状,想利用业余自学来“充电”,却又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无从下手,对工作中的难题,无从创新。学生反馈的这些情况,反映了高职教育未能完全实现其培养目标。其中,自学能力不强是学生知识面不够宽、技术转换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最基本原因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真正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

二、高职生自学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在高职院校教学和辅导员岗位的实践情况看,在一个30人左右的自然班级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情况如下:

1.45人学习能力较强,课堂表现活跃,与教师互动较好,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2.约一半左右的学生虽然有好好学习的意愿,但不知道该学习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上课只是机械地听老师授课,对于不懂或是理解含糊的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意识,课内外不主动向老师请教;对待作业缺乏独立思考,普遍存在只求结果,不求甚解,敷衍塞责的现象。这样就无法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特点,在课余时间及时地消化、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导致不能将知识有机地整合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而是一直停留在由老师“指路”的水平,对专业学习的横向和纵深拓展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

3.其余三分之一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上课不做笔记甚至不带课本,经常在课堂上睡觉、看小说、玩手机游戏、聊天。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泰然自若地回答“不知道”、“不会”,作业不交或抄袭或敷衍潦草,“自学”更是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这些高职生的自学能力较差。笔者对其原因分析如下:

1.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相比,高职生的起点相对不高,缺乏自信

一方面,高职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导致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另一方面,高职生在高中阶段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有所欠缺,习惯于被动学习,依赖性强。这些自身能力的差距,导致部分高职生自信心下降。

2.高职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学习积极性较差,没有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有的高职生对所学专业的要求、前景不够了解,学习目标和方向模糊,甚至部分学生的专业选择都是家长一厢情愿,这导致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兴趣不大。有的学生受“学历至上论”观念、

“工人不伟大,劳动不光荣”等公众对职教的偏见影响,自感前途黯淡、希望渺茫。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学生无法给自己准确定位,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失去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3.高职院校管理层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自学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

高职院校对学生自学能力的现状缺乏深入分析,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未能建立起科学、可行的教学模式:未能将自学能力培养纳入教学成果考核体系或在考核体系中所占权重不大: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其知识面和和教学方法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均有差距;学风建设力度不够,未能改变部分学生存在的厌学、应付考试的情绪,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高职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

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即可掌握的技能。对于一名高职生而言,如果不利用在校接受系统教育的机会养成自学的习惯并内化为自身能力,而是指望在今后繁忙的工作中锻炼自学能力,恐怕为时已晚。笔者结合自己在高职院校的工作实践,认为在学校教育中,辅导员、专业教师两个微观层面和高职院校自身宏观层面的工作通过结合、加强和改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辅导员要明确高职教育的目的,拓宽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把自学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针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且标和培养模式,辅导员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时,遵循高职教育的特点,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做人、做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辅导员作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管理学生时,宜多采用鼓励、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主观上具备“要学习、要学好”的愿望。

(1)利用入学教育的机会,引导学生了解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目标,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2)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课程结构和能力培养目标,明确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

(3)及时总结学生在各类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引导学生树立“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信念。

2.日常教育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辅导员要对学生倾注爱心,保证与学生能够交流、学生愿与之交流。通过深入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思想动态,发现问题,从而有目的、有重点地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

(1)日常教育中,通过日常交流或针对性谈心引导学生重视

自学能力培养。

(2)结合教学进程和学生所呈现出的需求,适时地组织主题班会或讲座,加深学生对自学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如:开展学习方法讨论主题班会,举办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或就业形势等专题讲座。通过这些主题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耍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仅仅依靠从老师和课堂学到的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3)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络等资源和途径,涉猎各种专业资料,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

3.发挥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沟通纽带的作用,有效组织师生座谈,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对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掌握学生的思想活动是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授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因为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互不了解,学生有好的建议也无法、甚至不愿及时反馈给教师,导致教师授课“以我为主”,忽视学生的接受情况,交和学的互动性不强,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此,辅导员要主动发挥师生间沟通纽带的作用,通过组织师生座谈会,使教师和学生开诚布公地提出各自的意见和想法,进行沟通,达到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关系和谐的目的,进而保证高职教育的效果。

(二)专业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从授“鱼”到授“渔”的转变

1.上好第一堂课,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针对高职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对专业课程了解的实际情况,授课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尽量利用学生关心的生活事例或社会现象,提出与课程相关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课程的作用、主要原理、在专业体系中的地位或对后续课程的作用。通过这种做法,激发学生潜意识中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笔者在讲授《高职应用文写作》时,第一堂课讨论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事例,如:公务员考试、课程实验报告和假期社会实践报告、个人的学期总结与计划、各社团和协会向学校主管部门递交的申请等。通过这些,启发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也不是呆板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非常实用的文体,从而燃起他们对该课的兴趣。

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已在教学改革中成为共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成为引导者,使学生成为探索知识的主导者,做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笔者在讲授各类应用文异同点的时候,常实践课堂讨论法。在讨论中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相互解答。笔者作为授课教师适时地进行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达到一定深度,直至解决问题。这种鼓励、引导加点拨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把他们从被动接受的惰性中唤醒,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加强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无形中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

3.合理地设疑提问和点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师在授课时,应结合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灵活地设疑提问,请学生参与讨论和讲解。一方面可以摸清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问中要把握好尺度,不同难度的问题选择具备相应能力的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难度较小的问题让能力一般的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让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要多给予表扬性评价,尽量减少批评。这样,通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效避免受挫,从而提高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4.引导学生预习和复习,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预习目的、掌握预习方法,通过预习这一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加强听课时的针对性:授课中合理安排好学生的听、读、记能力的运用,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结合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布置课后思考问题或作业,引导学生复习,强化课堂学习效果。从预习到复习,不仅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和巩固知识的过程,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能够逐步总结出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法。

(三)学校充分认识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中加大自学能力培养力度

自学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辅导员和授课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是远远不够的。从高职院校宏观层面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工作能力,也是增强高职院校自身竞争力的需要,应将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摆到应有的高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通过制度化建设践行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保证达到切实效果。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关于“自学能力培养”应着重加强以下工作: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教学主体,也是教学改革实施的基础。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就无从保障,教学改革更是举步维艰。就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而言,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工录用机制,提高教工入校的初始素质。

(2)倡导继续教育,提升在职教工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

(3)鼓励实用性教学课题研究,普及优秀研究成果。

2.健全教育教学考核体系,将自学能力培养纳入考核内容

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考核体系建设,将自学能力培养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制订相关的政策和制度,采用合理的量化指标作为考核目标,激励辅导员和授课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充分调动学校内一切积极因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考核体系这一制度化的措施,从高职院校管理层面,督促教育工作者改进教育管理或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加强学风建设,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力度,营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可持续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的宝贵财富。离职院校要通过各种类型的宣传及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正确回答“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加大对自学能力突出、自学成果显著的学生的宣传,完善奖励措施,发挥学生间群体影响的正面功能,在全校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组织好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在学校统一管理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例如课余理论学习、文体活动、科技创新、实验实训、社会实践等),它以育人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展开系列开放性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高职院校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一项工作,已成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组织应与注重技术技能和操作实践的学生培养特点相结合,并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技能的要求,鼓励学生在创新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利用好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资源,从而发挥其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促进作用,成为工学结合的一种有益补充。例如,教师在课堂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在课外结合专业知识内容举办相关专题讲座、专业竞技比赛、校内实验实训等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

合理有效地组织第二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较好地把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更好地激发起他们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及技术、技能应用的创新愿望,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5.改善学生的自学条件

通过丰富图书馆图书类型和数量、增加电子阅览室数量、建设学科专业实验和实训室、师生教学教研资源共享等措施,以丰富学生的自学途径,形成外力,激发学生接受知识的兴趣和自觉性。

上一篇:包头历史文献资源探析 下一篇:解读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执行中的政府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