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写中的“发现”

时间:2022-07-15 11:11:49

新闻采写中的“发现”

新闻采访和写作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新闻是最大的本领。“撞到记者枪口上”是一种发现,“脚板底下出新闻”,“思考也能出新闻”。

在新闻采访和写作的过程中,“发现”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发现”是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关键一步。有人说,新闻竞争说到底是“发现”的竞争,天底下有的是新闻,只待去发现。善于发现新闻是最大的本领。谁发现了新闻,谁就有“用武之地”;发现得越多,贡献也就越大。发现不了新闻,就当不了记者,或当不好记者。

“撞到记者枪口上”是一种发现。这是一种偶然性的发现。在无意中发现新闻,有的记者风趣地称其为“一不小心,就抓住了一条大鱼”。有人说这样的记者机遇好、运气好,其实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机遇”和“运气”。“偶然”中有“必然”,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如果记者没有新闻敏感,没有“发现”的意识,再大的新闻事实撞到他的“枪口”上,他也可能发现不了!一次我在姜堰市溱潼镇采访有关环保的新闻,中途闲聊时有人谈到这个镇上退休女教师王佩兰是当地有名的“孝媳”,这像一块巨型磁铁吸引着我。于是,我中午没有休息,赶到王老师家中采访,连夜写成长篇通讯《期颐婆母古稀媳 四十一年未了情》,在姜堰人民广播电台播送,在县级报纸刊发。后来我又写成《孝顺媳妇年七十》和《溱湖孝媳》分别在当年的地市级泰州日报和省刊《党的生活》上发表。

“脚板底下出新闻”。这是主动发现新闻,即带着采访的目的,去跑新闻。谁跑得多,谁发现的新闻就多,抓到的好稿就多。新闻界常说的“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说明记者要勤快。只有深入实际,到现场去,才能感受真切,不扎到生活的海洋里,就没法写得有血有肉,只能以空话、套话来应付。有经验的记者,总是把功夫下到采访上。听说姜堰市和平手套厂厂长秦国民被村民称为“回乡型人才”,我两次前往采访,全面调查了解,对细节材料认真核实,对人名、地名、时间、数字等关键材料做到口问手写,慎之又慎,回来后写成《回乡“能人”秦国民》,发表在当年泰州日报“圈点经济人”栏目上,虽仅500字,但却沉甸甸,反响很好。

“思考也能出新闻”。当记者要腿勤、手勤、眼勤,但许多人在介绍经验说到“勤奋”时,都没忘记“脑勤”二字。事实上,“脑勤”的确重要。在社会生活中,有些新闻事实是明显的,谁看到了都会把它抓住,有些新闻事实并不明显,特别是表面上看不是新闻,但往深层次想,往深层次挖,就是个大新闻。“弹棉花”这一手艺与瓦木工一样太普遍了,为什么过去不能发财如今却能致富?姜堰市梁徐镇港西村二组徐元乔收购纺织厂用剩的下脚棉,弹成棉纱卖给石棉厂生产保温材料,变废为宝,此为成功秘诀。“见之人所皆见,思之人所未思”,一则《弹棉花弹出致富曲》的通讯见诸报端。

有人说,“观察”与“思考”是记者的两翼,缺少任何一翼,都像鸟儿少了翅膀一样,飞不起来。缺乏思考的记者,新闻事实发生在他的眼皮底下,他也会视而不见。边观察,边思考,才能发现真正的新闻。江苏双登集团把追求产品的差异性视为生存的根本,我写成《与众不同――双登的制胜法宝》,先后被泰州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角”和泰州日报“增创乡企发展新优势”两个专栏播发。姜堰市振泰食品有限公司创品牌、树名牌,我把这一“发现”和“思考”结合起来,分别以《姜堰振泰食品打好“农”字牌》和《振泰绘好“龙头”带动全身》为题写成新闻稿件,先后发表于当年的江苏经济报、中国乡镇企业报和经济日报,收到较好的社会影响。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用科学发展观推动传媒业转变增长方式 下一篇:瑞士航空公司空难危机事件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