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15 09:25:50

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实行校企合作,推进科技创新是我国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办好高职院校的正确途径。本文从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出发,结合计算机专业探讨了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体系,对校企双方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作用进行了分析。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promo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and it's also the correct way to do a good job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omputer special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ode of teaching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roles of both sides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re analyzed.

关键词: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计算机教学;项目集成;教学模式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computer teaching;project integration;mode of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237-02

0 引言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以技术为培养目标,其知识体系的应用性、技能性决定了教学模式融入行业与企业合作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有效促进学生就业,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逐步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校企合作特点

1.1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重在“学以致用”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前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学知识只有在实际岗位中得到应用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应用能力。

1.2 校企合作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 企业是高职院校的服务对象,通过校企合作合作,学校可以获得社会行业职位标准,培养出适合岗位需求的合格人才。通过校企联合,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企业参与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环节中,能够吸纳适合特定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1.3 校企合作的核心是教学和生产 在校企结合过程中,企业关心的是生产和效益,学校关注的是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加强双方沟通与合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合作,优化教学和生产过程,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双方受益。

1.4 校企合作是行业文化和教育事业融合 校企合作可以把学生在校就能体验企业的工作情境融入到企业文化,单纯校园教育的教学效果得到升华。同样,高校教育的先进文化、校园的精神文明以及科学精神、研究能力等,也对企业有很大的渗透力。

2 教学改革模式

校企合作的利益核心应该是实现“学生成才,企业发展”。学生成才指的是通过校企共同开发专业、制订课程方案、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培养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适用型高技能人才。学生成才也是学校的核心利益。企业发展则是指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因素更多地进入学校,进入教学,让学生完成企业员工前期的培养培训工作,进入企业实习、就业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胜任本职工作。同时,学校成为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基地,节约企业培训成本,增强竞争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1 指导原则 学生成才,企业发展。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计算机专业根据企业订单培养的需要,主动改革课程体系,邀请企业进入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共建实训基地。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要求,实践“任务驱动”和“项目集成”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形成完整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2.2 合作模式 订单式培养,企业进校园。招生就业环节:“订单式”培养、定向招生就业、企业冠名班;教育教学环节: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人才培养与素质训练,项目合作及联合开发教学项目、学校承接科技开发与技术项目;资源配备环节:按企业和学校的资源流动关系共建培训中心。这种合作模式是企业向学校提供技术、设备支持,在校内成立培训中心或基地,承担企业后备人才培养和在职职工继续教育任务。学院利用企业灵活的社会资源以及实践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我们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开展合作,通过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的校企合作关系,源源不断地将企业先进的理念、设计、技术、管理、服务等技能培训的核心要素引入教学,为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就业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2.3 培养体系架构(图1、图2)

2.3.1 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校内教学设计。主要实施基础能力培养与专业素质训练,来完成职业定位。其中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以案例课程教学形式为主,职业能力目标定位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第二阶段:校企结合教学设计。该阶段在整个校企合作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作为基础能力的实战又是岗前培训环节,技能类课程,比如C、JAVA程序设计,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根据岗位工作的需要,重点训练学生完成岗位工作流程任务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将特定企业的项目产品为实训内容,通过“任务驱动、项目集成”模式,部分专业课程现场学习。

第三阶段:校外教学设计。校外教学设计也是在企业进行的顶岗实习环节。顶岗实习以岗位职业标准为核心,以实际工作内容为主体来确定学习目标。也称作预就业,作为与企业岗位完全对接的实践教学形式。

为了充分完成校外的教学培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每位学生制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2.3.2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以职业岗位为目标,重点突出职业技能。分阶段划分教学模块,按工作岗位确定实际工程项目,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培养目标。在职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从培养目标、规格的制定到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教材的编制、教师的聘用以至毕业生就业等,各环节各流程都不同程度地需要与企业结合,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

2.3.3 教材建设

根据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执行计划,落实教学任务,与合作企业协调聘任项目实施主讲教师。同时培养校内教师,提高手机应用程序、游戏设计与开发能力。结合实际情况,组织编写适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采取案例为导向,按照层层递进的不同任务组织各知识点,学生中间使用反响较好。与其他院校合作编写教材《JAVA程序设计》,抓好课程建设工作,力争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点课程体系。

2.4 改革实践成果 实现了双方受益,多方满意。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资源互通、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取得了“多赢”效果和多方认可。图3为2013级Android定单班就业形势与分布图。

企业获得了人力资源储备,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低成本的外加工产品,学校的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和文化资源。

学校建设了供需对接的专业,推动了课程改革,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创新了师资培训模式,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完善了实践教学的条件,拓展了教育和培训服务领域,提升了教学质量,推进了“双证书”制度。

3 结语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校企合作内容丰富,实施教学与社会资源双向流动与合作,通过改革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打造高水平强应用的教师队伍,建立完备的实习实训基地,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机制。我国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正处在广泛开展阶段,学校与企业双方应针对所处区域行业发展以及自身特点总结出相应的教学模式,来深化“校企合作”的理念,达到校企“双赢”,促进社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2年.

[3]郑春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

[4]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5]陈天高.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09.

上一篇:教学名师示范课堂作用分析 下一篇:开展设备期间核查在纺织纤维检验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