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综合课—实现从眼写走向心写

时间:2022-07-15 08:55:50

作文综合课—实现从眼写走向心写

有人对中美两国的习作教学进行对比,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习作教学是指导学生用“眼睛”写作文,而美国的习作教学是指导学生用“心灵”写作文。简单地说,就是看着写与想着写的差异。

我们的习作指导会被定性为用眼睛看着写,并非空穴来风,看看我们的习作教学观摩课就可以得出结论。当下小学语文教坛上的习作观摩课,无一不例外的是“开源导说”习作教学。即老师创设习作情境内容,学生用眼观察,然后试着说说看到的情景与心情,再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写情境就美其名曰——开源,解决学生素材的难题。这也是老师们常常挂在嘴上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到下锅的“米”。把学生作文比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非常荒唐的,巧妇之米是别人种出来的,学生写作之“米”是自己的生活经历,是自己种出来的,学生与巧妇之比缪之千里;如果把习作比做“炊食”,身怀“炊食”之绝技的妇女才能称之为巧妇,可是,我们的学生身怀写作之绝技了吗?学生比巧妇,怎么比都不恰当,所以就容易被此话误导入歧途。

教坛上之所以常常有人撰文比喻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前的习作教学总是模仿指导法,即学习课文的写作技法,或者老师读优秀习作,分析优秀习作的行文技法,让学生仿着写,为了训练技法而不顾写作的内容,就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情境下,只顾训练习作技法而不顾习作内容,用这个比喻还是可以勉强的。但是,通过上世纪90年代习作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之争后,作文教学基本上就已定型,就成了“眼睛作文”“耳朵作文”。特别是名家名师的习作指导课,总是看到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乐哈哈,然后让学生把眼看的说一说,再写一写。老师们也十分钟情这样的课堂,新秀也仿着教学,一时间,全国的作文课都如出一辙,什么“游戏作文、实验作文、动手作文、参观作文、动画作文……”一拥而上,不胜枚举。然而,这些课表面名字不同,内容不同,可是根本却一致得惊人——总是课始活动(游戏),让学生课堂上开心一刻,然后老师提醒认真观察,游戏结束,请学生复述过程或说心情、感受,老师听后评价订正,然后下笔写作,其实就是看着写或听着写。这样的教学路子,越教越窄,为何?因为都是老师包办了“开源”工作,学生自己不会开源,而且误导了学生,让他们觉得只有像课堂上那样让同学们开心或是让同学们伤感的事才能成为习作的内容,日常生活太一般了,平常得没什么可写。所以,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下,只会用眼写作文了。可是,我们好多老师认识不到,反而听到观摩课上掌声越来越响亮,热情歌颂老师情境创设得特别,鼓励开课老师或自己也绞尽脑汁地去钻营情境内容的趣味性,以博得更多的好评。

所以,又有人说,我们的观摩课堂展示的不是学生如何学习,而是老师的才艺如何。在情境中,老师尽力地展示自己的才情,展示得迷倒学生,迷倒听课者,那才得意,课堂的追求目标都变了。观摩“眼”写的习作课堂真让人憋得慌。

心写,就是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用大脑去思考生活,在感受与思考中记录生活。心写作文,有心写的环境,这是用“眼”写作文的题目所不能达到的。如:《观察豆秧》《两只七星瓢虫》《我喜爱的小动物》《扳手腕》《一次难忘的竞赛》《我的好邻居》《我家的星期天》《奇怪的朋友》《买礼物》。这些题目都只会教学生用眼看生活。

我们来看看《美国语文》一书中的作文题目(随机抽取):1.为富兰克林的书写一条广告,登在费城的报纸上或出现在富兰克林时代。2.《自传》对世人展示了富兰克林生活的一个侧面。将你从《自传》中所了解的内容与富兰克林作为一名政治家的事业进行比较,将你的发现写成一篇短论文。3.在一篇日志中,探讨一个从19世纪晚期到现在发生重大变化的社会生活方面。4.改变生活的事情经常出人意料地悄悄降临到我们身上——与一个生活中重要的人的偶遇、失去亲爱的人、父母工作岗位的变化、突然搬迁到一个新的地方等。将你读到的故事联系你的实际,描写一个身边人对一个惊人的消息的意外反应。5.设计一本收录了内战日记和信件的书的封面,解释这些记录提供的对于这场战争的独特视角,说服读者购买这本书。6.今天,很少有人花时间来通信或写日志了。这为什么是一种损失?写一篇文章,探索进行这类写作的个人收益和历史价值。这些习作题目不是与生活应用联系,就是与思考生活联系,不动思维是写不出文章的。而写这些文章老师也绝不会要学生现场完成。

有人比较学生的写作过程说:同样写《我的爸爸》,中国的老师要学生先说说爸爸的外貌,再说说爸爸的特点,然后请用上刚学到的写作方法,把刚才说的记录下来。而美国老师却要求学生回去采访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伯叔邻居等,让他们说说对爸爸的评价,然后综合大家的评价和自己的思考,写出《我的爸爸》一文。以这种教学比较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孩子写作文为什么是口写、眼写,写出的作文虚假成分很大;而外国的作文客观性大,而且是经过思维综合分析之后才写下的,这就是用大脑写。

由此,也可以推导出我们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总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工具性是语文的特性。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教学生从课文中学习生字、词、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文章的结构等。很少有老师认识到学习课文是向作者学习怎么用自己的心、眼去认识世界,去思考生活。作者怎么从常人熟视的事件中发现观点,作者从一个怎样的视角看到了人们没有看到的内容……这种感受生活、思考人生、关注世界、发现美的宝贵素材全被老师们给忘记了,让学生只学习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怎么会思考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怎么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呢?

从《美国语文》中的习作题目设计,我们可以看到作文教学不能再停留于篇章方法、技能的训练教学上了,作文指导要走向综合,因为作文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活动,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整体展示。《课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定性为“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就是很好的方向引导。

作文综合课就是打破单一的方法训练课,以作文为主线,把各学科整合为一体,如作文课堂上,让学生做智力数学,从做数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反思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达到品德教育效果,这种教育不是老师的说教,而是从数学活动中获得的感悟,最后在文章中表达出来,这就把数学、语文与品德整合一体了。以作文活动为线把阅读与生活实际整合为一体,如《美国语文》中的设计:学习课文《弗吉尼亚通史》之后,设计这样的课题——联系你的生活经历,你很可能记得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候,所有的事情都不顺利。考虑早期美洲殖民者所面对的一切:饥饿、疲劳、疾病和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正如这篇叙述文中所表现的,是决心使他们不断前进。写下你对早期定居者的生活想象和看法。这就把阅读与思考生活联系在作文上了。把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与学习各种知识整合一体,如让学生策划到同学父母的工厂参观,写出策划书和最后的感受习作,这就要求学生有沟通能力,自己与家长见面谈计划,联系安排各项事宜,调查活动、搜集资料、写感谢信等各方面都要在实践中经历,又要在文章中体现,这就把策划能力、交际能力、调查能力、写作能力、统筹能力全整合在一起,最后落实在作文中。这就是实践了《课文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内涵。

可见,打破单一的写作方法训练课,实践多元的作文综合课,就是实现学生作文从眼写走向心写的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是势在必行的改革。

上一篇:其实作文教学也不难 下一篇:“下水文”比赛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