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重型肝炎患者的希望

时间:2022-07-15 12:03:50

人工肝:重型肝炎患者的希望

49岁的古交市农民朱先生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肝病差点要了自己的命。

去年4月的一天,多年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朱先生像往常一样一大早起床,到自家农田准备春耕事宜。中午进餐时细心的妻子发现一点异常:一向到这个时候吃饭都狼吞虎咽的朱先生匆匆扒拉几口饭后就倒头睡觉去了,而且显出十分疲乏的样子。第二天休息后疲乏不仅没有好转,小便也开始黄如茶水,第三天眼珠子也黄了。一周后,当实在撑不住的朱先生被送到太原市传染病医院的时候,一家人吓傻了:冯先生患的是“重型肝炎”,专业上称为“肝衰竭”,老百姓俗称“肝坏死”。这个病若不尽快实行人工肝治疗,病死率高达70%~80%。

太原市传染病医院立即对其进行了人工肝治疗。就像大家期盼的一样,治疗开始后一直迅速升高的黄疸开始缓慢下降,乏力症状迅速减轻,极度低下的肝脏功能逐步恢复,两个多月后就出院了。

什么是人工肝

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太原市传染病医院的副主任医师霍灵道,霍主任说,一提到人工肝,不少人都会认为就是人工制造一个肝脏,把它安装到病人体内。

其实目前的人工肝还没有做到这一步,现在的人工肝就像人工肾(肾透析)一样,也是一套体外循环系统,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去除严重肝病时排不出去的毒素,有时还能合成一些体内缺乏的物质补充肝脏合成的不足,通过暂时及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肝脏疾病。

人工肝与一般药物治疗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通过“功能替代”治病,后者主要通过“功能加强”治病。由于目前的人工肝以体外支持和功能替代为主,故又称人工肝支持系统。

人工肝的作用原理是基于肝脏损伤的可逆性及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即通过人工肝辅助治疗,期望在内环境改善情况下肝脏细胞能够再生、功能能够自发恢复而避免肝脏移植。对实在不能恢复的肝脏,也可通过治疗暂时改善术前身体状况,多活一段时间,争取等待供体肝脏的时间,为肝脏移植和其它治疗进行准备。

所以人工肝的主要用途有两个:促进肝脏再生和功能自发恢复,或作为肝脏移植的“桥梁”与辅助手段。

人工肝目前尚无统一分类,传统上按照人工肝组成及性质分为非生物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及组合型生物人工肝。

20世纪50年代,多数研究者认为引起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是毒性物质在体内的异常蓄积,而且这些毒素多数是可透析的小分子物质,因此早期人工肝装置的设计以提供小分子毒物血液净化的功能为主。如果把人工肝再粗分一下,可以理解为机械性或物理性和生物性。

机械性主要机理是通过物理手段,利用特有的生物膜和化学物质的吸附作用,将患者体内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清除,并补充体内所需物质;而生物性人工肝则是通过体外的生物反应器,利用人源性或动物源性肝细胞代替体内不能发挥生物功能的肝脏而发挥代偿功能,从这一点讲,生物性人工肝更符合“人工肝”这一名称。但由于生物性人工肝问题多多,远没有达到临床需要所以目前人工肝的治疗仍以物理性为主。

人工肝主要治疗哪些病

据霍主任介绍,人工肝治疗的主要疾病是重型肝炎和肝衰竭病人。所谓重型肝炎,就是老百姓说的肝坏死,是在短期内发生的以高度黄疸、乏力、不想吃饭,甚至恶心、呕吐、出血、昏迷为主要症状的严重肝病类型。

重型肝炎有几个特征:

1 既往有或没有慢性肝病基础,短期内迅速出现严重黄疸、疲乏等症状;

2 化验时血液中胆红素特别高(常超过正常值10倍以上),黄疸上升速度也很快;凝血功能的指标明显异常;

3 严重时出现腹水、出血、昏迷、肝脏萎缩。

重型肝炎发生的原因不同,我国主要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占重型肝炎的87%~91%,尤其是乙肝病毒的感染最常见,有时戊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也可引起。

过度劳累,急、慢性肝炎活动期没有及时休息治疗,不恰当停用抗病毒药物,饮酒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近些年药物中毒引起的重型肝炎逐渐增多,特别是多种药物混合使用、超剂量或长期使用、含有伤肝成分的偏方中药等。患重型肝炎时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功能极度降低甚至衰竭,许多毒素排不出去导致黄疸、中毒甚至昏迷。

对重型肝炎和肝衰竭,以往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内科药物治疗和肝脏移植,其中药物治疗病死率高达70%~80%,因此对多数患者而言,肝移植是最有效也是最后的选择。但肝移植技术受到供肝短缺、技术要求高、费用昂贵等因素的限制,短期内很难普及。人工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介于内利药物和外科手术之间的治疗方法。

由于人工肝以体外支持为主,具有安全、有效、简单和经济的特点,能在大多数较大的医疗机构推广,适合于很多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因此,人工肝从开始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此外,由于人工肝具有快速降低黄疸、清除体内多种毒素、补充凝血因子的作用,因此,近年人工肝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治疗暴发性肝衰竭,到后来的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度黄疽、胆汁淤积性肝病、急性中毒的解毒,以及肝移植前后的肝脏支持治疗等,对并发严重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的终末期肝病患者也可起到暂时辅助治疗作用。

人工肝的主要作用原理

1 血液、血浆灌流。血液灌流的确切含义是血液吸附,即溶解在血液的物质被吸附到具有丰富表面积的固态物质上藉以从血液中清除毒物,可使患者的中毒症状显著改善。目前血液灌流作为人工肝的方法之一主要用于重型肝炎肝昏迷,重型肝炎伴有败血症、胆汁瘀积及瘙痒、药物中毒等。

2 血液透析。肝昏迷的中毒因子可能为中分子物质,而聚丙烯腈薄膜具有清除中分子物质的作用,特别是未与蛋白质结合的多数氨基酸,在透析前后进行分析比较,绝大多数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等皆有明显降低。

3 血浆置换。血浆置换为一种常用的人工肝技术,经典的方法是将患者的血液抽出来,分离血浆和细胞成分,弃去血浆,而把细胞成分以及所补充白蛋白,血浆及平衡液等回输体内,以达到清除致病介质的治疗目的。治疗重症肝炎、术后肝功能障碍、急性肝功能衰竭、肝性昏迷等、恶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重症肌无力等。

4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近年来。此项技术在国内外得到蓬勃发展,临床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已经从最初的提高危重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扩展到各种临床上常见危重病例的急救治疗,如急性肝衰竭、肝肾综合征、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都有了成功应用的报道。

5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近年来用于临床的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由白蛋白再循环系统、活性炭、树脂和透析等方法组成,能清除脂溶性、水溶性及与白蛋白结合的大、中、小分子量的毒素,同时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有较好调节作用。MARS人工肝主要用于改善-重型肝炎肝性脑病的脑功能,改善血液动力学及肝脏的合成功能,对于肝肾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6 生物型或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是将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等与特殊材料和装置结合,构成的人工肝支持系统。目前这些生物人工肝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人工肝离我们还有多远

如果有人说人工肝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会大吃一惊。其实非生物人工肝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启发,西方学者Kiley等首先用血液透析治疗肝功能衰竭的动物,初步证明该方法对降低血氨水平、提高肝昏迷清醒率有一定效果。

随后Shibusawa和Kono将血液透析疗法用于肝功能衰竭的病人,但效果不甚明显,需要改进。

1956年Sorrentino证明了新鲜肝组织匀浆能代谢酮体、巴比妥和氨,首次提出了“人工肝脏”的概念。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人工肝技术已经有好几种,包括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分子吸附等。仅以我国为例,每年接受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患者超过7000多例。通过人工肝治疗,目前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病死率已经从过去的70%~80%降到50%左右,全国也有数百家医院能开展一些不同的人工肝治疗。

人工肝作为肝病重要的治疗手段和肝脏移植的“桥梁”,在重型肝病患者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技术发展也非常迅速。随着现有人工肝技术的规范和新型人工肝技术的发展,人工肝技术必将成为重型肝病最重要、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上一篇:《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解读五 下一篇:盛夏健康驾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