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在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

时间:2022-07-15 12:02:28

我国正在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

如果把2002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增长仅仅看成是宏观经济指标的回 升,那就大大低估了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变化。对于一个依然处在快速增长期的经济来说,结构变化往往比总量变化更重要。结构变化的引人瞩目之处,是出现了一批新的高增长的主导产业。 本文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这个阶段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增长特征,对此不宜简单套用历史经验来解释。相应地,政府在产业发展和宏观经济方面的政策也应有必要调整。

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增长,主要依赖于一批新的高增长产业的带动。其中处在"龙头"位置上的,是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这些行业拉动了一批中间投资品性质的行业,主要是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建材、化工等;以上两个方面又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业的增长。在由这种逻辑关系构成的增长格局中,快速增长的行业大多数属于重化工业。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这批新的主导产业的快速增长,对2003年以来宏观经济取得好成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上现象表明,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重化工业发挥特殊重要作用的阶段。同国际经验显示的一样,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动密切相关,典型形态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导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20世纪80年代起主导作用的是轻工、纺织等行业,90年代初中期,高增长行业转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新一代家电(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和房地产(当时泡沫较大)等。1997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实际上就是90年代初期起来的高增长行业开始乏力,而新的主导行业又没有出现,形成了主导产业的"断档期"。这种局面直到2002年下半年才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新的重化工业阶段并不仅仅表现为重工业比重的上升,其增长机制的变化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第一,作为高增长产业群龙头产业的住宅和汽车产业,近年来其产品的80%~90%由居民个人购买。也就是说,居民个人已经成 为这一批高增长行业的最终消费主体。由此引出了几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果:增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具有较为可靠的市场导向基础。大众消费使相关产业能够形成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主导产业。以居民大众消费作支撑,不排除局部和短期的泡沫,但出现大范围、长时间泡沫的可能性较小。第二,这批高增长产业中基本上形成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尽管不同行业存在差异,但资料分析表明,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增长中,增长最快的是"三资"企业,较快的是民营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相当于平均水平,而集体企业则低于平均水平。总的趋势是,非国有企业和混合经济企业成为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的投资和生产行为与过去相比也有较大变化。第三,以若干龙头产业为先导,按照投入产出的关联关系,相应形成了几个高增长产业群。如汽车高增长产业群、房地产高增长产业群、机械制造高增长产业群、消费品高增长产业群等。第四,按照可借鉴 的国际经验,住宅、汽车是国民经济中〖CM(12*2/3〗带动力量最强的行业,这两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龙头或主导地位的确立,将为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10~20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比如7%~8%)搭建基础平台。尽管其他短中期因素会使经济有一定波动,但基本的增长力量比较确定。

以上几点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以往不存在或不突出的特征,遇到的不少是新现象,仅靠过去的经验难以解释,需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做出新的概括。一个可供讨论的判断是:我国开始进入一个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以市场为基础、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逐步提高、可持续性较强的新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之所以强调"新"的重化工业阶段,是因为目前的重化工业快速增长与20世纪50年代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有实质性区别,那个时期没有搞市场经济,重工业发展基本上没有居民消费基础;与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的高增长也不同,那时的房地产增长与居民的住宅消费关系不大,市场作用的程度也明显地低。既然是新阶段就应当关注可能出现的新的规律和特点,在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上有必要调整,以市场经济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视察和分析问题。既要重视历史经验,也要防止被历史经验所欺骗。

上一篇:名家短论 第3期 下一篇:禽流感难搅经济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