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密闭式吸痰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7-14 11:02:03

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密闭式吸痰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234-01

【摘要】目的:清除机械通气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保持人工气道通畅,促进患儿疾病恢复,以顺利拔管、撤离呼吸机。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26例机械通气患儿使用台湾太平洋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密闭式吸痰包进行气管内吸痰。结果:通过精心有效的护理,采用密闭式吸痰包吸痰的患儿中发生气道黏膜损伤 4 例,人工气道堵塞、肺不张、低氧血症、感染等并发症均未发生。结论:密闭式吸痰减轻了患儿生命体征的波动,避免了生命体征的剧烈变化对患儿疾病恢复的影响,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且护士操作过程简便,提高了气道管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密闭式吸痰; 新生儿; 机械通气; 护理

新生儿机械通气是指新生儿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微弱,不能满足生理需要时而建立人工气道,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方法[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 是集中治疗危重新生儿的病室,随着医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被广泛用于危重症新生儿的抢救。对于机械通气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加强呼吸道管理,而有效吸痰是保证气道畅通的关键,也是较频繁的一项护理操作。气管插管吸痰可以采用开放式吸痰(OS)或密闭式吸痰(CS)两种,目前密闭式吸痰在国内新生儿的应用还不广泛。此前,我科一直采用的是开放式吸痰,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此方法副反应很多,如一过性低氧血症、肺容量减少以及心血管系统不稳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密闭式吸痰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可以保证肺容量、避免心肺系统不稳定的一种技术[2]。自2010年11月以来,我科对机械通气的患儿采用了密闭式吸痰法,此法可以保持气管插管与呼吸机连接完好,不脱开,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血氧饱和度和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3],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0年11月~2012年3月对126例机械通气患儿采用密闭式吸痰法,其中男77例,女49 例;年龄20min~25天,其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69例,呼吸衰竭23例,新生儿窒息17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15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机械通气时间 2~7d,平均3.5d。

1. 2 吸痰方法 采用台湾太平洋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密闭式吸痰包进行吸痰。此吸痰包由无菌保护薄膜、较柔软的硅胶吸痰管、各种型号的呼吸管道接口、三个注水孔( 2绿 1 黑) 、尾端控制负压钮组成。打开吸痰包后,先选择与气管导管型号匹配的导管接头与气管导管连接,然后将T 型套口的两端分别与呼吸机、气管插管连接,吸痰管尾端与调节好负压(100~ 150mmHg)的吸引管相连接。用无菌注射器从气管导管连接较近的绿色注水口注入无菌生理盐水约0.5~1ml,以利于稀释痰液并减轻吸痰管与气管插管的摩擦力,将保护薄膜内的硅胶吸痰管送至导管内所需深度后上提0.5 cm后,按下控制钮形成负压进行气管内吸痰,边吸边旋转上提,如痰多或粘稠时,在旋转上提过程中稍减慢速度,即可吸出气管内较多量的痰液,忌来回以导致气管损伤,吸痰时间10~15S。每次吸痰后,要通过吸痰管上的黑色注水口注入约5ml无菌生理盐水将吸痰管冲洗干净,松开控制钮负压即消失,抽回吸痰管退至黑线处,分离吸引管,将保护帽套上吸痰管末端,以防止污染。

2 护理措施2.1 加强密闭式吸痰系统的管理 选择合适的密闭式吸痰管型号,一般吸痰管直径不超过气管插管内径的1/2,以免吸引负压过高引起肺不张。密闭式吸痰管应注明开始使用日期,每24h更换一次,可有效防止细菌定植,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4]。吸痰前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以检查吸引负压及吸痰管是否通畅,同时湿润吸痰管,可降低吸痰管与气管插管之间的摩擦,便于吸痰管插入;吸痰后及时冲洗吸痰管,以防止痰液粘附于管腔内壁阻塞吸痰管。每次用后吸痰管应退至黑线处,如未完全退出可增加气道阻力,影响通气效果。

2.2 加强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2.2.1 做好气道湿化 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生理性的加温湿化功能丧失,加上机械通气时,呼吸道大量失水,如果湿化不足,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干结,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从而引发气道阻塞或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恒温湿化器或加热导丝可使气体进入患儿气道前充分加温加湿,以减少寒冷、干燥的气体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湿化装置温度一般设置在35~37℃左右。呼吸管路中的冷凝水要及时倾倒,并按污物处理,避免交叉感染,集水盒应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处,以防止冷凝水进入气管插管中。

2.2.2 有效排痰 吸痰10min可配合使用震动排痰机,设置频率15-20Hz,每侧胸部各5min,顺序由内向外,由下而上,可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泡塌陷,改善呼吸功能[5]。

2.3 病情观察 吸痰时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评估患儿面色、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等指标,临床护理中我们发现操作前、后以上指标保持相对稳定,使用密闭式吸痰法对患儿生理参数的影响较小。密闭式吸痰不但能维持较好的氧合状态,保存肺容量,改善心肌缺氧所引起的心率增快和血压增高,且吸痰后血气指标更容易恢复到基线水平,保持了血液流动学的相对稳定[6]。

2.4 口腔护理 口腔病原微生物较多,口咽部上皮及细胞黏附的呼吸道病原菌容易进入患儿下呼吸道,诱发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口腔护理的作用和质量,每 4 小时进行1次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粘膜及舌面,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及促进疾病转归。

2.5 拔管前后的护理 如患儿经过呼吸机支持治疗后病情稳定,离氧耐受良好,血气分析指标满意,可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前予充分排痰后吸净气管内及口咽部的分泌物,解开气管插管固定胶带,拔管时要使气管插管与保持适宜负压的吸引管连接,要边拔出边吸引。拔管后将患者头转向一侧,再次吸净口咽腔分泌物,并配合医生予1:10000肾上腺素喷喉减轻喉头水肿,遵医嘱给予吸氧并做好口腔护理,注意观察有无呼吸窘迫症状和呼吸道堵塞发生。

3 结果 126 例使用密闭式吸痰的机械通气患儿经过精心护理后,其中发生气道黏膜损伤 4 例,人工气道堵塞、肺不张、低氧血症、感染等并发症均未发生,治疗效果满意。

4 结论 密闭式吸痰技术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可保持生命体征的相对稳定,预防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促进疾病恢复,且操作简单、无需脱机进行,提高了气道管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

参考文献

[1] 李慧珠,孙玉英,孙茂梅,等.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应用户及护理[J]. 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 4) : 23.

[2] Choong K,Chatrkaw P,Frndova H,et parison of loss in lung volume with open versus in line catheter endotracheal suctio -ning[J].Pediatr Crit Care Med,2003,4:69-73.

[3] 柳晓晓. 传统吸痰法与密闭式吸痰方式的临床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7,32( 5) : 22.

[4] Stoller JK, Orens DK, Fatica C,et al. Weekly versus daily changes of in line suction catheters: Impact on rates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and associated costs. Respir Care,2003,48(5):494-499.

[5] 徐瑾媛,武礼琴,张新芳,等. 震动排痰机在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J].农垦医学,2008,30(1):63-84.

[6] 王晓萍.传统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方式的临床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41

上一篇:门诊输液室的护患沟通技巧 下一篇:语言艺术在医患关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