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育肥效益影响因素浅析

时间:2022-07-14 10:38:48

摘要肉牛肥育效益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既有先天性因素,也有后天性因素。从品种和类型、年龄和性别、杂交类型、营养水平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对肉牛肥育效益的影响,以期指导肉牛育肥饲养。

关键词肉牛;育肥;效益影响因素

1品种和类型的影响

肉用品种的牛比乳用牛、乳肉兼用牛和役用牛能较快地结束生长期,能早期进行育肥,提前出栏,节约饲料,并能获得较高屠宰率和胴体出肉率, 肉的质量也较好,屠体所含不可吃的较少。肉用牛能较均匀地在体内储积脂肪,使肉形成大理石纹状,肉味鲜美,质量较高。同时,牛的体型对牛肉的生产水平也有一定影响,肉用体型越显著,其产肉性能越高。我国著名的五大地方良种黄牛品种,以秦川牛和鲁西黄牛屠宰率和净肉率较高,18月龄平均屠宰率分别为58.2%~58.5%,而南阳黄牛、晋南黄牛和延边黄牛分别为55.6%,53.9%,56.5%,水牛的屠宰率大约在40%左右。就肉的质量来说,水牛的粗纤维较粗于黄牛。

肉牛品种类型可分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一般大型品种较晚熟,小型品种较早熟。达到最佳上市体重的时间,早熟品种时间短,晚熟品种时间长。因此,应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牛,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育肥效益。

2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年龄对肉牛肥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一般来说,肉牛在第1年生长速度最快,以后逐渐减慢;第2年增重速度为第1年的70%;第3年的增重速度又只有第2年的50%。年龄小的牛比年龄大的牛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此外,年龄对资金周转也有影响,我国犊牛价格高于2~3岁架子牛,且犊牛饲养期又较2~3岁的架子牛长。因此,饲养犊牛,资金积压时间长,周转慢。因此,了解年龄对肥育牛影响后,在组织肉牛生产时,可根据市场需求,比较灵活地选择不同年龄的牛,若希望4~5个月后出售商品牛,就可以选择2~3岁的阉公牛;若希望生产高档牛肉的,则可以选择当年断奶犊牛或1岁牛犊。

牛的性别也能影响牛肉的产量和质量,公牛的生长发育比母牛快,成公牛比阉牛有较高的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屠宰率和较大的眼肌面积。但13月龄屠宰的秦川牛其屠宰率、净肉率及脂肪比例较低,肌肉、骨骼比例及肉中含水量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屠宰率、净肉率及酮体中的脂肪比例逐渐增高,而肌肉、骨骼比例及肉中含水量则相应下降。由于牛的年龄不同,在育肥期增加的体重不同,消耗的饲料也不相同,年轻牛虽然每天日消耗量少一些,但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屠宰体重。因此,要多消耗饲料。

3杂交类型的影响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肉牛生产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品种间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胴体出肉率高;但杂交类型不同,肥育效果也不一样,实践证明,轮回杂交和三品种杂交的效果要优于二品种杂交。轮回杂交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优良品种牛与生产性能比较低劣的品种牛杂交,杂交后代中公犊全部育肥屠宰,母牛经过培育适合种用的留下来当繁殖母牛,交替使用不同品种的公牛,这样能保持杂种优势,杂交后代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和生产效能,实施三品种轮回杂交,需稳定科技队伍进行有效管理;否则很难实施。

4营养水平的影响

营养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肉牛的产肉量和肉的品质,若营养供给充足,就能获得较快的增重,只有肥育度好的牛,其产肉量和肉质才是最好的;若营养缺乏,势必影响肉牛的增重速度。饲养水平是改善肉的品质、提高肉的产量最重要的因素,牛在正确的培育、放牧育肥和舍饲育肥情况下,能提高肉的产量,并获得含水量少、营养物质多、品质优良的肉。用不同的饲养水平培育幼阉牛在18月龄屠宰试验证明,肉牛在饲养不良的情况下,体重大大降低,肉的产量和质量也显著下降。试验表明,在良好的饲养情况下,幼阉牛体重比一般水平饲养的几乎提高1倍,胴体重增加1.1倍,内部脂肪的产量增加5倍多,每千克肉发热量增加40%,屠体中骨含量减少17.9%。科学地组织放牧育肥和舍饲育肥是提高产肉性能的有效办法,牛在天然草地放牧育肥100~150d能增重100~150kg,而牛的体重能增加60%~70%,成年牛体重增加30%~50%,牛肉的营养价值则提高1~2倍。因此,只有按牛的营养需要合理投料,结合市场需求科学饲养,才能达到理想的肥育效益。

5参考文献

[1] 何静宜,田永娜.影响肉牛育肥效益的四种因素[J].农村百事通,2005(15):45.

[2] 王金明.不同营养水平对肉牛肥育效果的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07(1):22-23.

[3] 许永忠.提高肉牛肥育效益的措施[J].浙江畜牧兽医,2000(1):25.

[4] 李松龄,陈冠军.如何提高肉牛饲养经济效益[J].河南畜牧兽医,2001(12):43.

[5] 刘建明,陈香波.提高肉牛经济效益的关键[J].畜禽业,2001(6):38-39.

[6] 奉鸣.提高专业户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几点措施[J].四川畜牧兽医,2002(4):34.

[7] 刘太宇,史素荣,程伟,等.农区商品肉牛肥育饲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草食动物,1999(1):21-23.

上一篇:三群配套生产模式――皖西白鹅产蛋量低的一种... 下一篇:一种解决兔舍通风透光和保温矛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