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管理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02 15:33:10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篇1

(一)然而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就比如牛圈选址不合理,栏舍建设较为随意,缺乏科学性,饲料种植和贮备缺乏规划,农民的防疫意识薄弱等,为今后的肉牛饲养生产埋下了隐患。其次,是没有把好种牛挑选关,有些养殖户为了节省养殖成本,引进的种牛体重不一,体况差异大,经长途运输后,发生疫病,甚至发生死亡。三是饲养方式传统落后,管理粗放,防疫意识淡薄,常发营养类疾病,生产受阻,影响养殖效益。(二)缺乏完善的肉牛生产体系由于松阳县的肉牛养殖起步较晚,因此缺乏完善的肉牛生产体系。当前松阳县的肉牛养殖主要以农民为主,受农民知识水平的限制,在肉牛的养殖过程中当地农民根本没有意识到完善肉牛生产体系这一概念。从种牛和小牛的引进、养殖管理过程、繁育过程等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一来就导致松阳县的肉牛养殖效率偏低。(三)饲料投入不合理青饲料是肉牛养殖当中必不可少的,然而松阳县几乎没有人工种植的青饲料,加之荒地缺乏管理,青饲料产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肉牛养殖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秸秆未加工直接喂养,青饲料投喂量少,如此一来不仅影响到了肉牛的肉质,也影响到了肉牛的生长和产量。(四)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松阳县当前的肉牛生产养殖主要是以农户为主,小型肉牛的家庭养殖场和专业的农场饲养户较少。这种分散的肉牛饲养方式使养殖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养殖的技术水平推广及生产方式等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最终导致了养殖效率低、出栏的肉牛肉质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如何促进松阳县肉牛养殖的发展

根据松阳县丘陵地区的实际情况,筛选出比较适合规模饲养、抗病力强、生长发育以自繁自养为主的肉牛品种,可以利用原有的旧废弃房屋进行改造作为牛圈,结合山上草坡、草地放牧,节省成本,集镇附近以引进牧区的架子牛进行育肥为主。二是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肉牛饲养技术方案,以节约粮食为目标,采取以粗饲料为主,以精饲料为辅的育肥技术,因地制宜制定不同育肥阶段的饲料配方,种植优质牧草、开发草山资源、推广秸秆氨化、青贮技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三是加强牛的疫病预防和控制,根据不同饲养日龄注射各种疫苗,做好防暑、防寒和保温工作。发展松阳县肉牛养殖龙头企业要促进松阳县肉牛养殖,首先必须将原本分散的农户和肉牛市场连接起来。应当在松阳县发展肉牛养殖的龙头企业,再由龙头企业进一步带动当地的农民,形成公司加农户或养殖合作社的模式,由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带动养殖户,逐步带领当地肉牛养殖户的肉牛养殖走向专业化,使松阳县的肉牛生产、管理以及繁殖等走向专业化、一体化。除此之外,企业或合作也会为农户带来更为先进的饲养、管理模式,进一步促进松阳县的肉牛生产率和牛肉质量。优化松阳县土地利用,开拓青饲料来源当前松阳县的肉牛养殖过程中,青饲料的缺乏是导致肉牛养殖效率低的原因之一。鉴于青饲料缺乏以及松阳县荒地多的情况,当地可以通过在荒地上种植牧草的方式来增加青饲料的来源。与此同时,在种植牧草的过程中还应有所选择,应当选择适宜当地气候且产量高的品种。推行标准综合化的养殖模式首先,推进规模化肉牛养殖,肉牛养殖的规模化使养殖户从原来的小打小闹的养殖走向规模化生产经营。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肉牛养殖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大幅度提高,进一步促进松阳县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其次,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关注投入品的使用,实现健康化的肉牛养殖模式。其中投入品主要为饲料和药品,饲养牛的饲料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不得对肉牛投放违禁的添加剂、激素等,而在药品的使用这一块,应当要依据国家的相关标准,严格控制对肉牛的用药。最后,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牛圈卫生打扫和牛圈的消毒工作。对于牛圈的卫生工作要做到及时清理牛粪便以及剩余的饲料,保持牛圈的清洁,并要按时消毒,防止牛圈细菌的滋生传播。除此之外,对于患病的牛一定要及时处理,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总结

当前浙江省的肉牛需求量大于肉牛出栏量,是松阳县肉牛养殖业的大好时机。松阳县作为一个农业县,其肉牛供应远无法满足其自身的需要,松阳县发展肉牛养殖业极具优势,但在肉牛养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如养殖规模小、缺乏科学化的养殖模式等。本文就松阳县肉牛养殖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推行标准综合化的养殖模式、发展松阳县肉牛养殖龙头企业进行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等建议。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篇2

我国肉牛养殖产业起步较晚,很多肉牛养殖场仍然应用传统老旧的肉牛养殖技术,导致肉牛产品产量和生产效率较低。只有应用规范化的肉牛养殖技术才能切实提升肉牛产品质量,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牛肉产品。本文就是对肉牛规范化养殖技术进行探究,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1我国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1.1肉牛养殖主要是以散养为主

我国肉牛养殖起步较晚,肉牛规范化养殖技术还不健全。肉牛集中养殖的模式还没有普及,仍然以散养为主,而且肉牛养殖户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很多肉牛养殖户文化水平较低,他们不能及时吸收外界先进的肉牛养殖技术,仍然是将肉牛放养,特别是小牛犊的培养阶段,经常出现营养不良情况,还会因为管理不当导致牛犊患病死亡。因为营养摄入不均衡,导致肉牛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

1.2饲料质量较差,营养成分不够完善

很多肉牛养殖户的经济实力非常有限,他们在选择饲料时更多倾向于小厂家生产的质量、市场销售价格较低的饲料。这些饲料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如果营养搭配不合理会抑制肉牛的生长,降低肉牛产品生产品质,使肉牛合理化的增肥,肉质的鲜美程度不能达到市场需求。

2肉牛的规范化养殖技术

2.1牛犊饲养管理

刚刚诞生的小牛犊因为身体免疫力较低,机体内部抗体较少,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可能导致牛犊死亡。母牛初乳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免疫抗体,饲养人员应让牛犊及时的吸收初乳,获得母源抗体增加牛犊机体抵抗力。小牛犊诞生后饲养人员需要对其脐带部位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其放置于经过消毒处理的干燥区域,并且做好该区域的保温工作,然后在应用母牛的初乳喂养小牛犊。此过程中需要注重的是,小牛犊诞生到初乳摄入的时间间隔不能超过1h。牛犊诞生4个月以后,母乳的营养不能满足牛犊生长的需求,这时饲养人员需要进行断奶处理,断奶前要应用营养均衡的饲料辅助喂养,代替一定的母乳摄入量。出生不久的小牛犊不能良好的调控自身体温,饲养人员需要对牛舍进行恒温设定,牛舍的温度不能低于5℃。小牛犊生长2周之后饲养人员需要在其角基处进行凡士林的涂抹,然后在应用一些磨砂类的物质对该部位进行摩擦,其目的就是促进牛犊角基的脱落。

2.2肉牛品种的选择

要想使肉牛产品的生产品质可以达到市场需求,肉牛饲养人员一定要做好肉牛品种的选择工作。饲养管理人员对不同品种的肉牛特质需要有较深入的了解,杂交牛体重增长情况较为良好,可以产出大量的牛若,但是该品种肉牛的牛肉品质与纯牛品种进行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就是要注重牛龄的控制,出生牛犊肉质虽然非常的鲜美,但是肉牛机体的抵抗力较差。年龄较大的肉牛,肉质口感会很差,所以通常情况下牛龄需要控制在一周岁以上,但是不能超过2周岁。肉牛的体型与牛肉生产品质有着非常紧密联系,所以饲养管理中需要结合肉牛体型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育。

2.3肉牛的饲料管理

肉牛养殖人员对饲料选择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做好肉牛饲料的管理工作。如果应用的饲料质量较差,不仅会影响肉牛影响物质摄入的均衡性,同时还会严重影响肉牛生长发育的健康性。要合理的选择饲料类型,并且对采购的饲料进行妥善保存,定期的对饲料质量进行审核,注重饲料的科学搭配,这样才能保证肉牛饲养的规范性、严谨性,提升肉牛生产品质,扩展肉牛养殖的效益空间。(1)饲草饲料的采购肉牛饲养人员在采购饲料前需要做好充分市场调研工作,并且结合肉牛养殖品种制定饲料采购计划。养殖人员不能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投入采购规模较小厂家生产的劣质产品。而是需要做到货比三家,在保证饲料质量的基础上选择市场价格较为低廉的产品。要求厂家出示国家质量检验审核报告,同时还需要随机抽取饲料样本送往检验中心进行减压,一定要避免采购添加剂含量过高的饲料。要根据饲养管理需求采购饲料,避免饲料大量的积压,要准备充足的秸秆和青稞,最大限度的提升饲料应用效率和应用价值,以此达到降低肉牛养殖生产投入的目的。(2)饲草饲料保管如果饲料保存不当,很有可能导致饲料在储存过程中出现霉变情况。一定要做好饲料的防潮、防雨、防火处理。对干草料需要扎捆堆垛,干草垛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其目的是为了加强通风面积,从而避免严重腐蚀情况出现。对那些容易霉变的饲料需要将其放置在低温的环境中进行储存,饲料如果出现了霉变情况一定要进行销毁处理,不能继续应用。(3)提供良好的牛舍环境每天都要进行牛舍的消毒,降低肉牛感染病菌的风险。除此之外要根据季节和温度对牛舍进行合理的管理,例如在低温季节要对牛舍进行控温,保证肉牛的正常体重增长;而在夏季要做好肉牛的病毒防治工作,提供新鲜的饲料。

参考文献

[1]王晓玉.高强度肥牛养殖的技术探讨[J].当代畜牧.2013,11:68-69.

[2]杨盛斌.育肥牛规模养殖前景与探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7:66-67.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篇3

1 肉牛的挑选和购买

在购买肉牛时,首先要注意根据肉牛的外貌特征予以观察,购买嘴和鼻孔比较大、眼睛有神的肉牛,同时,肉牛也要做到腿长、大腿粗、牛尾有力等特点。这样购买的肉牛其食欲好,并且更加健康。皮毛较软并且肉牛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这样的牛在发育过程中生长更为迅速,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较高。

选用高品质杂交牛能够有效利用牛的基因优势,使得牛能够在短时间内增长许多高品质的牛肉。如杂种牛较为缺乏,选用年龄在3岁到8岁的本地阉牛也能够实现短时期内牛肉的出产。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本地阉牛的健康和彪壮,这样在养殖过程中才能够实现出肉效率的增加。

2 肉牛的饲养

在肉牛的饲养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实现精细饲养模式,另一方面要通过改善饲料的配比,满足肉牛营养的供给。在喂养过程中,实现通过氨化处理的草料对肉牛进行喂养,提高饲料到牛肉的转化比例,增加饲料的口感以促进肉牛的食欲。同时,适当对肉牛补充混合肥料,通过玉米和麻饼以及面饼等的混合,降低肉牛饲养的成本。饲料的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肉牛的出肉率,使得在同等时间内,肉牛体重增长更为迅速。使用范围比较大的是增重剂技术,使用该种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饲料的回报力度,使得肥料得到最大限度利用。

做好饲料的处理对于肉牛的饲养来说也极为关键,在通常意义上来说,有两种方式进行饲料的处理。一种是使用青贮的方式,凭借乳酸菌在大自然中的发酵作用,使得饲料的口感发生改变,更适合喂养肉牛,同时也提高了其营养价值,延长了其保存年限。另外一种饲料处理方法是氨化处理,其相比较于青贮处理来说,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受季节的限制。被氨化处理的麦秸在与其他饲料搭配使用中也能够发挥很好的效果,能够作为肉牛在缺草季节时的应急饲料。

2.1 增强管理

由于肉牛的饲养区别于奶牛,其在饲养要求低于奶牛,但在整体的喂养阶段也是不能忽略的。从整天来看,肉牛的喂养管理需要做到几个方面,一是对饲料的调配,二是建立日常饲料的配比和饲养时段,同时,也要保证饲料的健康与安全,建立卫生和消毒的制度。

在饲料的调制方面,可以将干草进行切短后再投食,这样能够减少肉牛咀嚼和消化的时间,肉牛更容易上膘。同时,可以将切短后的饲料进行三至五个小时的浸泡,之后在其中掺入精料,并通过不断搅拌后,实现其对肉牛的饲养。在使用青贮处理或者氨化处理的肥料时,都可以直接使用进行喂养。

在喂养过程中,需要注意,增加在夜晚的饲料喂养量。这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养殖动物来说,牛的消化系统具有夜食的特点,在夜晚其消化能力比较强,在夜晚投喂也能够保证肉牛的肉量增多。在肉牛的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将其放置在室外,保证其日光的照射和空气的流通,这样能够有利于牛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在夜晚,将其带入室内进行管理。给牛饮水时可以适当添加食盐和苏打,这样能够提高肉牛活力,增加其生长态势。

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给牛洗刷体表的毛发也能够促进肉牛的血液循环,这样能够使得牛的生长和发育得到促进,在冬季时,该种做法更为有效。

2.2 加强防疫

疫病的防治在肉牛的饲养过程中极为重要。疫病的发生或多或少会对肉牛的出肉率造成影响,甚至导致牛的死亡。虽然牛的体格较为健壮,因此不易发生疫病。但在养殖过程中,仍然要加强对疫病的防治。

2.3 保持环境清洁

保持养殖场地的清洁能够有效避免肉牛感染各类病原和细菌。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对牛圈的消毒和驱虫达到防治的目的,与此同时,保证牛在生长过程中牛圈的清洁卫生,当牛感染某种疾病时,要对其进行隔离处理,保证牛摆脱疾病后,再将其放入牛群之中。在场地门口要建立消毒池,外来的人员和物体都要通过其进行消毒。同时对于肉牛的粪便和因病而死的小动物的尸体也要及时进行清理,避免病菌的滋生和变异。

2.4 做好免疫防治

对于养殖场中新购进的牛,要对其进行隔离处理,十天后如果发现没有异常情况和患病情况,才能够将其与其他肉牛进行混合饲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传染病由外部在养殖场内扩散。同时,对于不同年龄的牛适当进行分开饲养,避免抵抗力较弱的牛在与其他牛共同饲养时,其病菌也会相互传播。

定期对肉牛进行驱虫,使用口服除虫药剂即可对肉牛的体内和体外病虫进行清除,对于存在于肉牛体表的寄生虫和螨虫等,可以使用药物进行喷洒,保证肉牛皮毛的光洁和干净。

良好的免疫措施是防治牛的传染病和牛冬痢等疾病的关键。在应对牛的某些传染病时,要注意对牛进行免疫注射,做好免疫防范工作。由于牛的体格较为健硕,因此在防治时大可以采用免疫代替治疗的方式。建立肉牛的免疫档案,使得牛能够在常年免除疫病的威胁,保证健康的生长。

3 总结

因此,在肉牛的饲养过程中,其主要是通过对饲料的处理和对养殖的管理来增加肉牛的产量,增加其出肉率。同时,做好免疫防治工作,避免疫病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做好肉牛的品种挑选工作,选取良种进行培育的同时,还要对肉牛的毛色和体表特征进行观察,挑选精力较为旺盛的肉牛进行饲养。综合利用牛的养殖技术,实现肉牛的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张卫红,谭哲,吴妞霞,刘丁荣.牛的养殖技术[J].环球人文地理,2014,16:67.

[2]吉米兰木・克里木.育肥牛的养殖技术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4,07:45.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篇4

xx县无公害肉牛产业化项目

二、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

xx是一个五山半水四分半田的农业县份,农牧资源十分丰富。20*年全县肉牛饲养量35万头,肉牛业产值12.94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60.84%,畜牧业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目前这一产业中还面临着品种退化,养殖粗放,缺乏深加工拉动,效益不高,产业大而不强,缺乏竞争等问题,尤其是加入WTO后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急需我县的肉牛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移,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移。因此,以品种改良和无公害养殖为主要突破口,辅之以深加工,实施无公害肉牛产业化项目,其目的就是通过该项目推动我县肉牛业向产业化发展并进一步做大做强,使全县更多的农户通过肉牛养殖增收致富,意义十分重大。

三、项目产业基础

肉牛(一)基本情况

肉牛1、肉牛养殖基础好、规模大、专业化程度较高

畜牧业特别是肉牛养殖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县的主导产业之一。现在,宾县已成为黑龙江省肉牛养殖第一大县,全国重要的商品肉牛生产基地。1992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秸杆养牛示范县,1996年被评为全国秸杆养牛十佳县,1998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科教兴牧先进县。20*年全县肉牛饲养量35万头,其中90%以上为改良牛,肉牛质量全省最好,改良面全省最高。

存栏26.2万头,年出拦10万头。全县17个乡镇乡乡都有肉牛养殖,其中有5个肉牛集中规模养殖乡镇,肉牛育肥小区43处。年饲养10头以上肉牛的规模养殖户3300户,年出拦5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350户,年出拦百头以上的养殖户240户,年出拦500以上的养殖户4户。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肉牛养殖已成为我县肉牛养殖业的主导趋势。

2、肉牛养殖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大、位置重要

20*年,宾县农业总产值36.36亿元,畜牧业产值21.27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8.5%,肉牛业产值12.94亿元,占农业产值的35.6%,占畜牧业产值的60.84%。也就是说,宾县的畜牧业已占农业的半壁江山。而肉牛业又占到整个畜牧业的一半以上。

3、肉牛生产服务体系比较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的肉牛养殖业从繁育改良到饲养管理、防疫灭病乃至销售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服务网络。全县建立了114个肉牛繁育站,80%以上的村都有肉牛繁育点。17个乡镇每个乡都设立一个畜牧综合服务中心,可为肉牛养殖提供全程一条龙服务。此外,全县还建立14处牲畜交易市场,20*年全县外销肉牛7万多头,宾县已成为哈东地区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场。

4、政府对发展肉牛业重视程度高、服务力度大

按照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辅换位”的战略要求,我县确定了重点发展肉牛产业这一农业发展思路。为此,一是成立了肉牛生产领导小组,由一名县领导具体负责抓全县的肉牛生产,并成立了由农委、畜牧、科技等部门领导组成的肉牛生产办公室,具体抓有关工作的协调落实。二是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肉牛业发展的配套的政策措施。比如,在乡镇统一规划的畜牧小区内,养殖户入区养殖政府免费提供畜舍用地;允许肉牛养殖户在自家承包田内建设非永久性畜舍从事肉牛养殖;对肉牛养殖户给予荒山、草原、机动地优先承包权;对1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户,政府帮助协调落实专项贷款扶持等。此外,县里还下气积极推进肉牛的产业化发展,目前,已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哈尔滨鼎丰集团投资8000多万元在宾西经济开发区建立肉牛深加工企业,引进哈尔滨北晨国际贸易公司投资1.3亿元建立血清蛋白生产企业,这些龙头企业的建立将对肉牛的产业化发展形成强力带动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在肉牛繁育方面:一是二十多年来由于一直用夏洛来种公牛级进杂交,种公牛增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亲代对后代贡献率低,杂交优势不能有效发挥,以致出现越改越小,生产速度相对缓慢,效益下降。二是受市场效益的影响出现了追求身高体重,生产快,忽视肉的品质、屠宰率、净肉率等性能的现象,牛肉的品质下降等问题。三是近年来由于配种技术员迅速增加,培训工作跟不上,配种技术员只管配种,更深一点的知识如根据杂交双方亲合力不一选择不同杂交组合等技能不掌握,不能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更加加快级进杂交退化的程度。四是母牛繁殖率低,仅为60—70%,除饲养管理因素外,配种技术员的技术水平和不按技术操作规程作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牛饲养管理方面:一是我县肉牛多数是从役用黄牛转化而来的,因此,存在着商品率低,产肉率低的问题;二是饲养管理粗放,集约化管理水平低。我县肉牛生产主要是分散式的家庭经营专业户经营生产,不利于生产规模化、专业化;三是科学饲养水平低。多数农户还处于“有啥喂啥”原始落后的饲养方式,造成日增重低,生长速度慢,出栏率低,经济效益低。

此外,由于前些年宾县在肉牛业缺少加工企业的龙头拉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这一产业的发展。

四、项目实施主要内容、目标、进度及方式

(一)项目实施内容

1、推广应用杂交改良技术。开展三品种轮回、终端杂交,确立最佳杂交组合,建立肉牛繁育生产科技示范区,根据我县肉牛生产现有的基础和国内外市场肉牛生产发展方向,从以下几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最佳的组合。

①利木赞×夏杂母牛②西门塔尔×夏杂母牛③利木赞×西杂母牛④西门塔尔×利杂母牛

西×夏黄F1与夏洛来级进杂交二代对比

2、加强繁育站点标准化建设和技术员的培训。结合乡村繁育站点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站点标准化标准,增加、更新必备设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坚决取缔不达标站点及技术员,做到宁缺勿滥,加强培训工作,使技术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有进一步提高,以保护肉牛生产,提高繁育率,进一步调动农民养牛积极性。

3、推广肉牛无公害生产技术

以《哈尔滨市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肉牛》OB2301为依据,开展无公害肉牛生,重点要抓好肉牛的饲养管理。

①推广“三定、四勤、四要管理方法”

三三定:定时、定量、定位;

三四勤:勤添、勤拌、勤刷试、勤检查;

三四要:要短栓系、要搓舌、要慢饮。

②育肥牛选择,要选择18——24月龄改良牛,体重350公斤以上,育肥80——90天出栏,体重达450公斤以上。

③合理搭配饲养,加快育肥速度,饲养不允许使用激素,抗生素、化学防腐剂,并按标准配制肉牛饲料配方。

④饲料。饲养肉牛的精粗饲料必须由具备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的饲料厂供应。饲料种植基地应符合GB3095、GB3838、GB5618、NV/T391标准。

(二)项目达到的目标及进度

通过实施该产业化项目,要达到以下目标:

1、每年冻配4万头,其中三元轮回和终端杂交每年2.5万头经上,20*年、20*年两个实施年度生产三元杂交肉牛5.5万头,以后每年以30%的增速生产三元杂交牛。

2、技术人员培训方面,对现有114处繁育站技术人员进行考核,针对不同技术水平的人员进行培训,对考核合格约占总数60——70%人员进行巩固提高培训,对考核不合格约占技术员总数30——40%人员进行普及提高培训,培训后考试不合格,第一年留岗,第二年不合格淘汰取消从业资格。

3、20*年生产无公害肉牛2.5万头,20*年生产无公害肉牛3万头,项目实施年度生产无公害肉牛5.5万头.以后每年以0.5——1万头的增速,到“十一五”末年无公害肉牛生产能力要达到5万头以上。

黄(三)项目实施的方式

本项目由县政府组织实施,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县科技开发中心和县畜牧综合服务中心牵头实施。

在肉牛繁育上:以胜利镇、糖坊镇为重点,全县普遍开展三元轮回杂交和终端杂交,以确保每年生产2.5万头三元轮回杂交和终端杂交肉牛项目任务目标的完成。

在无公害肉牛生产的实施上:建立糖坊镇和永和乡两个无公害肉牛生产核心示范乡,并在全县建立7个无公害肉牛生产科技示范区,选择条件较好的肉牛科技示范户50户,以此带动整个无公害肉牛产业化项目的完成。

此外,以哈尔滨北晨国际贸易公司和哈尔滨鼎丰集团为龙头,进行优质肉牛精深加工,推进产业化。

五、项目投入与效益分析

1、资金投入。本项目资金投入上,以群众自筹为主,以金融部门贷款投入与政府适当补助投入为辅。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篇5

关键词:肥牛;养殖;技术;饲养;品种

牛肉在肉类市场中比较受欢迎,因为牛肉的营养价值比较高,而且口感也比较好。育肥牛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牛肉在市场上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对养殖户有着一定诱惑,很多养殖户都开始学习育肥牛的养殖技术,这促进了肥牛养殖业的发展。只有掌握育肥牛养殖技术要点,才能保证养殖的经济效益,这包括品种选择、饲养方式、饲养管理等方面,如果饲养方式不当,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1]。

1育肥牛的选择

为了保证育肥牛的质量,养殖户首先需要选择肥牛的品种,这还包括对肥牛体重、年龄、外貌特征等方面的选择。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肥牛品质主要有: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等,为了保证肥牛能卖一个好价钱,应选择肉质口感比较好的肥牛品种。比如养殖西门塔牛,应保证成年公牛的体重达到1000~1200千克,母牛应该达到600~700千克,选择时还要对牛的外貌特征进行观察,保证其四肢健全,而且形态正常,避免选择病牛。

2育肥牛养殖技术要点

2.1饲养方式

2.1.1散放圈养散放圈养主要是针对幼龄肥牛,一般是将月龄相当或者体重相当的牛放在一起圈养,这种饲养方式可以增加牛的体重,而且在进食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抢夺、打架的情况,避免了幼牛受伤,也避免了肥牛生长出现发育不良的情况。2.1.2栓系饲养栓系饲养主要是针对成年肥牛,这种饲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肥牛的进食量,控制其体重。在饲养的过程中,饲养员需要对每头牛进行编号,这可以了解每头牛的进食情况,也可以方便对肥牛进行疾病检测,对生病的牛进行特殊照顾。

2.2适应期饲养管理

2.2.1饮水在饲养肥牛时,应控制好饮水问题,不能放任肥牛暴饮,这会影响牛的肉感,也不能让肥牛长期处于缺水状态,这在肥牛运输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一定要保证肥牛正常饮水。在适应期,首次饮水后,应间隔4~5小时后再饮水,而且需要在水中加一定量人工盐,这可以及时补充肥牛体内散发的水分。2.2.2喂养优质干草肥牛饲喂的干草对其肉质也有一定营养,为了保证育肥牛的经济效益,饲养员需要控制好喂养的饲料质量。在肥牛饮水后,应喂适量优质干草,一般每次饲喂的量都不一样,一般是逐渐增加的方式,比如饮水后第一进食5千克优质干草,间隔2~3天后适当增加优质干草的进食量,再间隔5~6天让肥牛充分进食优质干草[2]。2.2.3混合精料的饲喂在饲养肥牛时,为了提高其抵抗力以及免疫力,也会饲喂混合精料。一般是饲喂2~3天粗饲料后,再饲喂混合精料,而且混合精料也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式进行饲喂,不能一次进食过多,也不能忽多忽少,这都会引起疾病。

2.3育肥期饲养管理

2.3.1饲喂方法在育肥期,饲喂方法与肥牛的体重有着较大关系,这一时期需要控制好饲喂的时间,也要设定好饲喂的次数。对于幼牛,一般是3次喂食/日,而且每次喂食的时间在1小时左右。如果是月龄较小的肥牛,或者体质比较弱的肥牛,则需要延长喂食时间。2.3.2管理方法肥牛饲养员需要掌握专业的饲养技术,为了保证养殖效益,需要加强对饲养员的管理。对于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应安排特定数量的饲养员对肥牛进行饲养,不同的饲养员负责不同的工作,管理者要安排好每一位饲养员的工作量,保证饲养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

2.4出栏判定

2.4.1采食量判定根据采食量进行判定是指,当采食量不超过正常数量的1/3时,肥牛就可以出栏了。这一般是以干物质为判定标准,肥牛采食量低于活重的1.5%时,则为出栏的最佳时期。2.4.2脂肪沉积程度判定脂肪沉积程度判定是指,肥牛某些部位脂肪的沉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出栏。当肥牛过了成年期,体积就会停止生长,某些部位脂肪增厚,比如坐骨端、腰部、腹肋部,这时候则为出栏最佳时期。2.4.3育肥度指数判定育肥度指数判定是指,通过科学计算的方式判定肥牛是否可以出栏。在计算时,主要是根据肥牛体重与身高的比例,计算公式是:育肥度指数=体重/身高×100。当指数越大,则证明肥育度越好,当指数在500~526时,则为最佳出栏时期[3]。

3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了提高育肥牛的养殖技术水平,需要做好肥牛品种选择,还要加强适应期、育肥期的饲养管理,加强对饲养员的管理,保证其采用正确的饲养方法,这样才能加快增肥速度,才能保证养殖肥牛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邵燚.育肥牛养殖现存问题与科学养殖策略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11):23-24.

[2]任丹.育肥牛养殖常见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6(05):33-34.

[3]马子林,罗锐.育肥牛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6(04):56-57.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篇6

对个体散养户而言,有30%的奶牛养殖者已经明确了将奶公犊进行育肥;26%农户出售给其他饲养户育肥方,仍有22%的农户选择将奶公犊卖给药厂提炼血清,还有接近22%的农户选择了宰杀卖肉等传统方式。

目前甘肃省奶公犊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奶公犊获得的经济效益缺乏科学认识目前奶牛养殖者选择自己饲养奶公犊育肥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鲜奶销售不畅,饲养奶公犊可以解决牛奶销售问题。另外大多数奶牛场不愿将初乳喂给奶公犊,不愿把精力分散在犊公犊育肥上;大多数的养殖户与屠宰厂错误的认为奶公犊的肉质没有专用肉牛的肉质优美,其实,这都是一种认识误区。根据调查,出生奶公犊平均售价为400~500元,而用鲜奶加补料的方式饲养45d售价在1200元以上,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如果采取用保姆奶牛分批次将奶公犊养至断奶,然后吊架子到7月龄再出售,该奶牛的纯收入也在3000元/(头•年)以上。另据相关资料报道[3],当把奶公牛饲料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分别提高5 %和7 %时,与外来品种的杂交后代相比,净肉量多,肉质基本没有差异,表明提高饲料营养水平能改善奶公牛产肉性能,但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必然会引起饲养成本的增加,对此,今后需要在营养需要、饲养管理、屠宰加工等方面研发专用技术拓宽奶公牛的盈利空间。加强肉牛和牛肉市场信息对奶牛养殖者的畅通和提高积极挖掘奶公犊经济价值的意识,将会进一步提高育肥奶公犊的数量。市场认知能力不够,产品优质缺乏优价,政府引导力度不强乳犊牛肉市场短缺严重,生活水平较高的城镇消费者希望用乳犊牛肉增加牛肉烹调用途、改进牛肉菜肴质量的愿望尚远未得以满足。据调查,目前北京星级宾馆饭店使用乳犊牛肉比率为26.47%,其中五星级使用乳犊牛肉比例为56.3%,四星级为25%,三星级为2%,而二星级以下宾馆饭店尚未使用乳犊牛肉,北京各个大超市上更是缺乏此类产品。其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产品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占有率不足市场消费量10%。另外,由于政府宣传力度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牛肉屠宰加工技术水平滞后,面对国内市场,犊牛肉也未能很好体现出优质优价,这也是多数肉牛养殖者不主动选择饲养奶公犊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乳犊牛肉待开发市场还极为广阔。缺乏科学的奶公犊饲养管理技术,专用饲料研发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并没有奶公犊专用饲料和相应的提前断奶技术,因此奶公犊养殖者不能对规模化养殖奶公犊进行设施投资。不仅奶牛饲养者缺乏相应的饲养技术,肉牛养殖者也同样如此,从而限制了肉牛养殖者饲养奶公犊的积极性。我国肉牛专用饲料所占市场份额几乎是零,致使奶公犊养殖者不得不使用奶牛、猪、鸡饲料,无形中加大了生产成本。另一极端,为了降低饲料成本甚至使用白面糊、小米粥,严重的营养缺乏和不平衡又严重影响生产性能。

甘肃省奶公犊资源科学合理利用的建议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篇7

畜牧肉牛、肉羊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特别是草食动物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湖北省荆门市从2006年起,通过开展示范办点,探索出“农户分散养母牛,公司集中育肥牛,协会统一售肉牛”的“沙洋模式”,并在推广中走出了一条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经营,循环化发展的现代养牛业发展之路。

突破原有思维定势,实现三个转变

由食粮型畜牧业向节粮型畜牧业转变

近年来,全球粮食供应日益紧张,人畜争粮矛盾日益突出。荆门市虽然是产粮大市,但用作饲料的玉米、大豆相当一部分要从北方调进,这对以猪禽等食粮型为主的荆门市畜牧业发展形成制约。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食粮型与草食型肉牛、肉羊畜牧业并重,加快发展畜牧牛、羊养殖业与保障粮食安全并举。

由种草养殖肉牛、肉羊向秸秆养殖肉牛、羊转变

荆门市从90年代开始大力推广种草养肉牛、肉羊、山羊,年种草10多万亩。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补贴政策的落实,种草面积逐年减少,发展草食畜禽面临挑战。同时,作为粮食主产区,荆门市年产农作物秸秆300多万吨,利用率却不足20%。发展秸秆养殖肉牛、肉羊不仅是解决秸秆焚烧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而且能够调整农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选择优良品种的牛进行养殖是获得高效益的关键。因为良种牛不仅肉质好,生长快,饲料报酬高,而且卖相好,发病率低。要改变以前搞级进杂交的做法,积极引进利木赞等品种进行三元杂交,不断提高改良效果和经济效益。

由养牛役用向肉用奶用转变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牛的役用功能逐渐减弱,耕牛逐渐减少。而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对牛肉牛奶的需求不断增加。荆门市从1976年开始进行耕牛品改工作,繁育了一大批杂交母牛。1984年开始尝试水牛挤奶获得成功,但中途因故停止,导致大量杂交母牛流向广西、广东,他们利用荆门杂交牛开发了水牛奶系列产品。为改变“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荆门市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养牛发展思路,由原来役用向肉用奶用转变,着力发展肉牛和奶水牛养殖。

打破原有发展路径,创新三种模式

组织链接型模式

扶优扶强产业龙头。通过龙头企业带农户,形成养母牛、繁小牛、育肥牛、售肉牛的分工协作机制。沙洋县高阳镇实行一家一户分散养母牛、繁小牛,科牧公司以承诺价回收架子牛集中育肥,养牛协会统一组织销售,走出了一条“农户分散养母牛,公司集中育肥牛,协会统一售肉牛”的肉牛养殖模式,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被分配到不同主体,充分发挥了各经营主体的优势,缩短了经营周期,提高了养殖效益,破解了农区发展养牛业的难题。政府从山东济宁畜牧改良肉牛、肉羊大型繁育调拨基地引进改良肉牛品种。济宁畜牧改良肉牛、肉羊大型繁育调拨基地品种最全:该基地牛羊生产起步早、改良好、品种纯,已有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首批引进良种牛羊繁育改良的定点示范单位,是经过长期严格本品种选育成的专业化大型肉用品种牛羊。长期供应:优质新型改良肉牛、肉羊、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鲁西黄牛、育肥小公牛、肉牛犊、三元杂交肉牛。鲁西小尾寒羊、南非波尔山羊、夏洛莱羊、杜泊绵羊、以上品种适应能力强、抗病耐寒、生长速度快、耐粗放、效益高、受全国各地养殖业的喜爱。

加工带动型模式

在抓好生产发展的同时,着力培植产品加工龙头,以加工龙头带动产业发展。鼎盛源肉牛发展公司投资1500万元,兴建屠宰肉牛6万头的生产线,为“康师傅”等方便面企业提供牛肉料包。

循环利用型模式

抓住荆门市被定为全省唯一国家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市的机遇,积极做好循环农业大文章。

第一,发展秸秆养畜,过腹增值。充分利用秸秆等农副产品,大力发展秸秆养殖肉牛,促进资源有效利用。

第二,推广牛粪养菇,变废为宝。针对养殖肉牛发展带来的粪便污染,积极为菇农无偿提供土地,建设双孢菇养殖示范基地,引导农民利用牛粪养菇。

第三,实施菇料还田,培肥地力,形成“秸秆养牛―牛粪种菇―菇料还田”的循环发展模式。

坚持多管齐下,抓好三大措施

坚持培植典型

一是抓大户,带散户。选择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养殖户进行重点扶持,以大户的成功经验引导示范农户发展养牛。二是抓小区,带区域。坚持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集中连片建设肉牛育肥、母牛挤奶养殖小区,辐射带动区域发展。三是抓重点,带全局。根据资源、区位等不同条件,把钟祥市、沙洋县、掇刀区三地作为发展重点,集中项目和资金,实现率先突破,带动全市发展。

坚持科技服务

为帮助农民掌握肉牛养殖技术,荆门市将养牛培训纳入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广肉牛短期育肥、秸秆处理利用等养牛实用技术,组织专家与养牛户结对子,提供母牛繁育、人工挤奶、鲜奶加工与保鲜等技术指导。对重点乡镇、肉牛养殖小区实行技术联包,跟踪服务,由市县两级派驻畜牧技术人员驻场指导。

用科学方法喂养,养牛应尽量让牛吃好吃饱青绿草料,同时补饲其他必需的营养饲料。使其在18月龄~24月龄体重达300千克左右出栏,也可经短期强度育肥后体重达500千克以上出栏。稻草和麦秸通过氨化后粗蛋白含量可提高,不仅能降低饲养成本,还能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因此,农村要大力推广普及秸秆青贮、半干贮和氯化等秸秆处理新技术,推广秸秆养牛。

坚持政策驱动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篇8

一、发展现状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始终坚持把牛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常抓不懈,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张基地规模,推行科学饲养,兴办龙头企业,完善服务体系,牛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止2010年底,牛存栏总量达10.71万头,年出栏5.7万头,实现收入1.4亿元。止今年6月底,牛存栏总量达12.31万头,出栏商品肉牛3.45万头,冻配改良1.78万头,实现养牛收入9800万元。全县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场)34处,其中养牛小区29处,青贮窖26.2万立方米,玉米秸秆饲料加工点74处,为进一步提高全县牛产业发展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特点是:

1.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了牛产业发展定位。县委、县政府立足我县悠久的养牛传统和丰富的饲草资源优势,科学决策,牢固树立了“牛果产业富民”的指导思想,先后制定下发了《县牛产业发展规划》、《县“十二五”牛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县十四届二次党代会把“建设全省农区优质肉牛繁养基地”列为全县经济社会“三二一六”发展战略之中,县十四届十七次全委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对牛产业发展进行了部署安排,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牛产业发展的奖励政策,进一步提升了牛产业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统一了各级党政组织和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各乡镇、有关部门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紧密结合实际,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促进牛产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突出繁育基地扩张,强化了牛产业发展基础。坚持把肉牛繁育基地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方面加快建设集中优势产业带。按照不同区域饲养传统及基础条件,科学合理布局,在南部山区8乡镇利用天然草地优势,重点发展基础母牛,繁殖后备牛群,在什字塬区5乡镇发展规模化肉牛育肥,初步形成了“南繁北育”的产业布局。另一方面加速肉牛繁育步伐。继续坚持走以千家万户繁育为主体、专业繁育大户为骨干的路子,落实了一系列基础母牛及犊牛保护措施,近两年投放能繁母牛保护资金150多万元。现有基础母牛存栏6.9万头,占牛存栏的64%。

3.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转变了牛产业发展方式。一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积极招商引资,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科技研发、繁育育肥、饲料加工等为一体的标准化养殖企业。二是加大小区建设力度。把标准化小区养牛作为发展现代牛产业的重要措施,坚持“科学规划、统一标准、机制创新、管理规范、效益突出”的原则和“合理布局、相对集中、人畜分离、综合利用”的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在注重场址选择、规划建设、科学饲养管理等工作的同时,探索出了两种养殖小区发展模式:一种是项目带动模式。依托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暖棚牛舍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建设,建好小区基础设施,引导农户入驻小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分户经营。另一种是农户联建模式。由政府协调,动员养殖大户联合投资建设养殖小区,由入驻养殖户选出负责人负责小区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农户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养殖小区的建成,有效地调动了群众开展规范化养殖的积极性。截止6月底,全县共建成养牛小区(场)29处,饲养肉牛4200多头,实现经济收入1100万元,入驻农户户均增加收入0.55万元。

4.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了牛产业发展进程。一是加强黄牛改良工作。坚持把黄牛冻配改良作为科技推广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采取多种形式每年开展两次黄改冻配技术员业务培训,累计培训黄改技术骨干780多人(次)。多方筹措资金,组织乡村修建黄改冻配点38处,定期运送政府统一采购的液氮细管,督促指导各点开展黄改业务。持续落实黄改冻配“以奖代补”政策,有力地促进了黄改冻配工作,使肉牛良种率达到了78%,良种化程度明显提高。二是提高秸秆利用。充分利用玉米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狠抓了玉米秸秆加工转化利用工作。每年青贮时节县上统一采购,下发青贮包装袋、菌素和饲草料加工机械,协调组建服务队,采用“来料加工、回收兑换、上门服务、成品销售、引进开发”五种模式,积极推行养殖小区“联户青贮、分户使用”和村集体“统一青贮、分户使用”机制,派驻技术人员下乡入户指导,严把“青、碎、实、满、严”五关,确保了青贮质量。2010年全县玉米秸秆加工转化率达到73%,不仅保障了牛产业饲草供给,促进了肉牛养殖从粗放饲养向精细化养殖的转变,提升了养牛科技含量,而且加快了农作物秸杆利用步伐,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5.强化疫病防控,确保了牛产业安全生产。坚持以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为重点,严格落实了动物防疫双轨承包责任制,牢牢抓住“免疫、检疫、监测”三个关键环节,按照“格式统一、一户一帐、一头(只)一号”的要求,狠抓了春、秋两季动物防疫集中免疫、经常性补针补免、防疫档案建立和免疫卡片、家畜耳标的佩戴等工作,做到了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标识率100%,保障了牛产业生产安全。

6.狠抓项目建设,增强了牛产业发展后劲。把项目建设作为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投资、招商引资等渠道,先后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冷链体系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南德温肉牛冻配改良、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等一批肉牛产业发展项目。同时,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预算100万元牛产业发展资金,用于黄牛改良、村级防疫员报酬等。特别是近三年连续实施了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项目,总计投资153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99万元,为我县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良繁体系建设、玉米秸秆加工转化、基础母牛补贴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牛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创建全省农区优质肉牛繁养基地和牛产业富民增收的总体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思想认识不到位,抓落实不够有力。牛产业虽然在我县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将牛产业确定为农村支柱产业之首,但在抓宣传、强措施、促落实的过程中,没有持之以恒的将牛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应有的位置,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对发展现代畜牧业认识不足,缺乏敢创敢试、大干快上的勇气和胆识,同时,受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力不足;肉牛繁养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养殖小区入驻户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制约,仍然以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分户经营为主,规模养殖仅占全县总农户的10%,牛产业发展步伐缓慢。

2.产业化水平较低,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一是大部分已建成的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标准低、档次低、技术水平低,设施设备不完善、不配套,与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差距较大。二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短、加工带动力弱,与基地农户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运作机制,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凸显。三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信息不灵,交易市场功能不足,收购、运销、加工等环节不畅,牛价基本掌握在牛贩子手里,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养殖户得利不大。四是畜产品市场波动周期加快,幅度加大,而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低,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普遍较弱。五是随着规模化养殖和养殖小区的发展,畜禽粪便和污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养殖场污染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系列化服务滞后,科技养殖水平不高。一是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薄弱,技术人员少,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技术水平低,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二是畜牧科技示范推广普及面小,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落实还不到位,农民科技养牛意识不强,肉牛饲养管理水平和效益不高。

4.资金短缺,制约了牛产业快速发展。一是产业发展融资渠道不畅。由政府引导、金融支持、群众自筹、社会帮扶相结合的融资机制尚未建立,群众普遍自身积累少,自我发展能力弱。养殖企业薄利经营,存在贷款难、融资难,影响扩展养殖规模。二是县财政每年列支的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远远不能满足蓬勃发展的牛产业需要。三是畜牧建设项目少,缺乏大项目带动,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够,资金短缺成为牛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

三、几点建议:

发展牛产业,创建全省农区优质肉牛繁养基地,全面提升牛产业开发层次和水平,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推进全县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扭转阻碍牛产业发展的比较效益低等不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牛源不足、资金困难、综合养殖水平不高的局面,建议在今后的牛产业发展中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增强对牛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从全国情况看,肉牛产业有萎缩的迹象,但肉牛市场需求有增大趋势,肉牛价格将逐步走高,大力发展牛产业前景乐观,加之我县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牛产业的诸多有利条件,为此,全县上下要坚持大力发展牛产业的信心不动摇,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牛产业发展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持之以恒的把发展牛产业摆在重要位置,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以建设全省农区优质肉牛繁养基地为契机,切实加强舆论宣传,强化组织领导,细化措施落实,优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体系,努力营造更加浓厚的牛产业发展氛围,做到牛果互抓,互促互支,全力推动牛产业快速发展。

2.加强规模养殖,进一步提升产业化养殖水平。要按照经营规模化,饲养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的目标定位,坚持以提高养殖效益为中心,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努力向千家万户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养殖发展。同时要坚持以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和规范养殖大户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大、中型繁育场、育肥场为骨干,以外销市场为导向,着力扶持培育“一户一棚一窖一池”养殖大户,大力发展规模养牛重点村、重点社,继续扶持建办规模较大、标准高、管理科学、效益好的肉牛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大力推进基地规模的扩张,带动牛产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3.加强肉牛繁育,进一步提高肉牛存栏总量。一是加强肉牛改良工作。要以建设全省农区优质肉牛繁养基地为目标,以扩量提质增效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本地黄牛良种的选留和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切实加强肉牛冻精改良站点建设,继续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狠抓肉牛品种改良,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和肉牛品质。二是制定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标准。针对目前散养户养牛比较效益低下,养牛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对适龄母牛可每头每年补贴500元,优秀母牛犊每头每年补贴300元,调动群众养牛积极性,吸引有条件的农户主动养牛,养殖农户、育肥企业加快补栏,增加母牛存栏数,提高自繁自育能力。对闲置的温棚牛舍,已建成的养殖场、养殖小区要采取大户承包、无偿使用、农户联营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进行集中养殖,彻底消除空壳圈棚。同时要出台措施,对于基础母牛进行保护,防止母牛、牛犊被宰杀和外流,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养牛的热潮,通过养牛总量大幅度的增长,为规模化养牛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按照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要培育龙头企业。积极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协调解决龙头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及粪便加工转化、科学育肥等配套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龙头企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能力。二要壮大经济实体。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力度,使产业链条向良种繁育、饲草加工、育肥推销以及肉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延伸,不断壮大肉牛产业集群,打出品牌,占领市场,提高附加值。三是完善经营体制。积极引导企业与基地和农民建立契约关系,强化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市场+饲养场+农户”等经营模式,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要积极推行“协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农村养牛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优秀体育教案范文 下一篇:杜绝校园欺凌的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