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改革,愈精彩

时间:2022-07-14 08:24:04

愈改革,愈精彩

摘 要:简单比较了旧版生物、科学课程中的生物、新版生物的特点。通过最新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体验,总结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经验,使改革更精彩、更高效。

关键词:改革;体验;主体;主导;提升

从分科的生物到综合的科学,再到新版的生物学课程,分了合,合了再分,从提倡素质教育开始到中考的100分甚至150分,再回到会考,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再降低。近十几年的教学生活,每一次的改革,带来新的变化,每次新调整,尝试新体验:

旧版生物:注重系统性,不够全面,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学习不够深入,而有些动植物的生理部分内容过于深奥,初一、初二的学生不易理解,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并迁移应用的能力不够强。倡导探究性学习,希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是,基本上还是验证性、讲授式的学习。

而后的科学课教学,因为物理、化学、生物都是自己完成,体验到了开放、整合,其中的生物部分不用担心这个原理学生没学,那个知识还不理解,强调的是手段、方法、活动的综合性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横向联系、收集、处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了9年科学以后,再回到分科,发现焕然一新,比科学中的生物有了更上一层楼的感觉:课程名称首先不同(生物学),人文情感的渗透,科学素养的养成都提升到一个高度,内容的编排克服了难、繁、旧的弊端,着重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教材的每节内容目标明确,插图精美,创设情境,建构重要概念,探究实验凸显了科学方法的学习。在新的教学中,体验更精彩:

精彩一:将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第一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新的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中也提到: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旧的生物课程也安排了实验,对日常的生物现象没有几个学生不感兴趣,但是这仅表现为惊奇、感叹,能主动提升为持续地学习生物学动力的就不多了。而新的教材不仅有丰富精美的图片和与时俱进的文字资料,还有不同的主副栏目的设计,创设大量的各种情境,吸引学生掉进问题的“陷阱”。美国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学习社会行为时,通过看“神力小蚂蚁”的视频就有学生提出:切割蚁的数量比运输蚁少是否表示切割蚁等级更高?这个问题自然地引发了他们学习社会行为的特征:等级制度。兴趣吸引他们主动思考,以疑促学。

在乐于思考的同时鼓励动手:“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意)蒙台梭利。如:在蚯蚓的教学中,如果只讲授体表有刚毛,辅助运动,学生不知道刚毛是什么样的,并且很快就会忘记,而在实验室中,亲自动手触摸(提示各种方向摸),有学生得出结论:由后往前摸时感觉粗糙很多,说明了刚毛生长的方向,这种印象不管考不考试,都不容易磨灭。学生都很喜欢到实验室上课。因此,应让学生多参加活动,没有安排活动的也尽量创造条件活动,或者让有兴趣学生在家进行实验。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还能加深记忆,减轻课后负担。新的生物课程大量增加了观察、实验、探究的内容,特别是七上,学生感觉好像每节课都能去实验室,学习生物的热情很高。

而且经过多次的实验、探究,亲自体验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思路、方法,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不断提高,不只停留在积极去实验室的想法上,在实验时大呼小叫、捂鼻子、看热闹的学生比以前少了,珍惜机会、认真观察、研究记录的学生多了。如: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亲自在自然环境中动手找,实验中徒手触摸的女学生很多。令人感到欣喜的是,与以前的生物课程和科学课相比,新课程标准中“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性质得到了体现和落实。

精彩二:更能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材本身是可读性强了,甚至还配有视频资料,这么多的栏目、资料如何用、什么时候用还需考究。如:七上生态系统这一节中,有毒物质在生物链不同营养级生物体中的积累,图中出现了密集程度不同的红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好教材,提出疑问:红点表示什么意思?什么原因造成不同生物的红点不同?由此得出食物链中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通过直观内容认识到有害物质能通过食物链进行积累,逐步深入,以趣生疑,最后达成目标。在学习不同类别的动物时,可以有选择性地在内容前或内容后播放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而不是消磨时间、图方便。

在科学课程参加中考的磨炼中,如何寻找记得更快、记得更牢、符合记忆规律模型的方法,是帮助学生赢得学习成功的捷径。虽然,现在的生物不再是中考科目,但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希望收获更大。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在课堂中提高重复次数很有效,不是简单地背,而是通过不同形式多向互动:课前导学中思考、课中小组的讨论、与异组的交流、课堂小结、课上反馈这些环节,每节课的内容起码课堂上就可以重复5次以上,甚至有时可以加上课后练习。而课堂小结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利用流程图、思维导图、概念图以及各种对比的表格进行归纳,如:在学习各类动物知识时,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代表动物的特征画出,而学习动物的运动时,用表格将各种动物的运动形式、运动器官进行归纳,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用流程图表达。课后作业的布置:各种模型的制作、课外实践和设计,既使学生得到实践的机会,又可以通过实践的结果展示自己的个性。由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方法开放、灵活,有比较、有整理,能力提升,印象持久。

在新的生物学课程标准中设立了“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的目标。新教材的内容比以前的更贴近生活,如果想要更吸引学生,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知识的应用,要求老师不断进行学习,随时补充新成果:不能只满足于了解克隆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人类生活对生态环境的新影响、艾滋病治疗的最新进展等切实对学生生活有影响。“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因此,上好新的生物学课程,对教师本身的内涵有质的提升。

成功不能复制,教学不应该有固定模式。有些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如:血液成分,化验单的收集、结论分析,有些课还是要多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他的名字叫做‘活’。”不断挑战自己的智慧,最终的目的是追求精彩、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迎春,王红柳.中学科学课程与生物课程之比较.教育科学研究,2003(6).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秀中学)

上一篇:架设“为生”课堂 涌动学生灵性 下一篇:语文“和融”课堂的有效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