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学过程设计研究

时间:2022-07-14 04:20:00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学过程设计研究

摘 要:通过对目前中学一线教学情况的观察和体验,总结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对生本教育的理解和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分析,尝试设计并构建了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学过程,以期弥补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深化中学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本教育;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或计划的过程,它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环境、明确教学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教学方案、评价教学的结果。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学,同样需要先进行教学设计,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环境、明确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充分规划设计以上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有效顺利地进行。

二、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学过程

(一)传统高中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在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迫于高考的压力,多数高中课堂还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其优势,但是它的劣势仍不容忽视:

首先,学习者习惯于被动学习,进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学习者在课堂上以听取教师讲授为主,跟随教师讲课的节奏完成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使教师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其次,教师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看似提高了教学效率,似乎教师讲完学生就能掌握,其实不然,很多学生只是跟随教师的思路,脱离了教师自己却不能独立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率低,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缺位和边缘化,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被迫无奈的活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作为高中一线教师,迫切需要重新审视课堂,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而幸福的新课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总结高中生本课堂教学理论,并且尝试构建高中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最早是由华南师范大学的郭思乐教授提出来的,他认为“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的工作必须要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同时,郭思乐教授也提出了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他认为,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

(三)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学过程

1.教学分析

在教学分析阶段,首先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学习者是以心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身心赖以发展的基础,它以自身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干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过程,系统地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其次,分析学习者的特征,一般包括学习者的学习起点水平和学习风格。最后,分析学习任务,教学设计始于教学目标制订,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不是“学生要学什么”,而是“学生学习后会做什么”。

2.教学策略设计

(1)组织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在形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2)评价策略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状态的有效途径,它的目的不是优胜劣汰,而是督促、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生本教学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结合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采取师生、生生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师生共同进步成长。

(3)引导策略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生本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要实现这一过程的基本方法就是探究。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究中,教师就必须创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3.编写制作教学资料

(1)在课前要精心设计前置作业,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高效的课堂,源于学生课前的投入,即“先学”。“前置作业”就是学生“先学”的一种很好的尝试。这类作业既可以是对新学知识点的整体预习,也可以是对某些相关问题的思考与整理。

(2)在课中要给学生呈现与前置作业对应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由于学生完成前置作业的时间点是新课之前。学生在前置学习中存在对学科概念描述不准确的现象,需要教师在课上将规范的、准确的概念以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

(3)根据学生课上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预留不同难度的试题,达到巩固和强化当天所学知识点的目的。

4.教学实施过程

(1)前置探究自主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一环节往往是被忽略的。在生本模式下,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课前对前置作业的独立探究是这一堂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上好这堂课的前提。一般按照课时安排,教师最好是提前一天发放前置作业,然后学生根据前置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自学。

(2)组内合作交流讨论。小组间的交流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核心部分,也是一节生本课的核心环节,更是判断这次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之处。小组交流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讨论的内容有:在之前自学中发现的问题,或是自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也可以是在交流碰撞产生的新问题。

(3)师生交流质疑点拨。小组合作交流之后,进行师生交流环节,教师收集各小组交流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并参与全班交流。这个过程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主要起引领和带动的作用。让学生成为交流的“主角”,教师的点评一定要有针对性、启发性,点在思维的关键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之效。

(4)展示成果拓展提升。针对这一堂课的内容,让学生活学活用,自拟题目,强化学生学到的知识点,让小组之间互相质疑、发问,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巩固、拓展、提升的题目要分层设计,既要体现基础知识,还要考虑学有余力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教学评价

(1)形成性评价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价值,由于形成性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在具体的生本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评价内容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课上当学生对老师所提问题回答正确但不够深入和全面时,教师应先给予肯定然后启发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向纵深处思考,激活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出错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要适时抓住教学时机,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的原因,引导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当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超出教师的预设,甚至比教师想得更深刻、更透彻时,教师需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这些动态生成因素,给予恰如其分的引导。②评价语言要顺学而导,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性语言、激励性语言、启发性语言及反思性语言对学生在课上的表现给予评价。在课堂上当学生对某一知识点讲解很到位或者对每一道题有不同的解法时,教师要对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以鼓励其增强信心。

(2)总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门学科教学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判断,给学生下结论或者分等级。利用试卷或者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总体评价。

生本教学的研究发展势头迅猛,中学教学改革实践应该借鉴生本教学理论研究成果,感受这一重大变革给中学一线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带来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变化。本研究在生本教育理论指导下尝试构建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以期为深化高中教学新课改的突破与创新提供借鉴。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前置探究、自主学习―组内合作、交流讨论―师生交流、质疑点拨―成果展示、拓展提升”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教无定法,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如何做得更完善,更有效,希望有更多一线老师一起去完善。

参考文献:

[1]薛生祥.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论丛,2009(10)

[2]徐峰.“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J].中国民族教育,2011(Z1).

上一篇: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水处理理论与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