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爱恨航空史

时间:2022-07-14 02:46:26

足球爱恨航空史

去年12月1日原本是南美杯决赛首回合,但是巴西沙佩科恩斯的球员们却再也无法站上赛场。两天前,沙佩科恩斯的航班在飞往麦德林国际机场途中坠毁。这架载有72名乘客与9名机组人员的玻利维亚LAMIA航空的RJ85F飞机,最终成为了足球历史上又一个悲恸的记忆。

人们最熟悉的航空灾难已被搬上银幕,2011年,BBC将上世纪50年代曼联的慕尼黑空难拍成了《曼联重生》(United)。

这一切可以避免吗?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不能。

2003年从法兰克福转机飞往赫尔辛基,我信手翻开了一份当天的报纸,里面有一篇纪念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00年的专稿。瞬间我意识到,过去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电视、互联网把足球变成了世界第一运动,但其实都漏过了一个重要条件:飞机。

航空时代之前的足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梳理一下。1879年,在英军结束了祖鲁战争10个星期之后,一队祖鲁勇士来到了谢菲尔德联队主场。这些人中有他们伟大的国王科特奇瓦约,他们舍弃了盾牌和长矛,站在球场上和谢菲尔德最好的球员一决雌雄,最后5比4击败了对手。当时,50多岁的科特奇瓦约在和英格兰边锋莫是斯福斯的对抗中甚为出色。

当然,他们是坐船去的。民用航空时代之前,跨区域的足球大赛几乎都是靠汽轮和火车来“运行”。德国第一个俱乐部足球冠军VFB莱比锡坐在火车三等车厢的行李架上前往汉堡,在上半场便将布拉格队击溃了。但两年之后,他们付不起到科隆的旅费,不得不放弃比赛。

在国际足联宣布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方案之前,1924年巴黎奥运会可以视为国家队比赛的非正式世界杯。乘坐汽轮兼程赶来的乌拉圭足球队员将所有的对手都毫不留情地横扫出局,震惊了整个足球界。他们不仅控球技术极为娴熟,还通过传接配合革新了足球观念。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时候,英国人曾经横渡海峡,坐上火车去到德国等大陆国家比赛,让对手晓得了什么才是“文明的基本形式”。但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旅行太费时间和金钱。1930年,因为缺乏资金,德国足协放弃了到遥远的乌拉圭参加世界杯的机会。

那是航空时代最后的尴尬。在二战最严酷的时段到来之前,足球比赛还扮演过让敌机“跑空”的角色。战时,爱丁堡的两支球队希伯尼恩和莫德罗斯恩的比赛本来因为大雾应该取消,但是为了迷惑那些使用无线电监听的德军飞行员,让他们错误认为爱丁堡晴空万里,比赛还是继续进行。

进入20世纪50年代,飞行成为职业足球的常态。《曼联重生》(United)其实说的就是为了“赶场”的曼,如何在慕尼黑机场遭遇了命运挑战。1958年2月6日,曼联包租的喷气式客机在慕尼黑经停,机上载有44名乘客和机组成员,预定在球队与贝尔格莱德红星队打完客场后,球队将从这里飞回英国。在贝尔格莱德的比赛以3∶3结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主教练巴斯比曾要求英格兰足总推迟联赛,但并未获得同意。所以,球队在慕尼黑仍然要准时起飞。

在德国的暴风雪中,飞机出现了一个机电故障,机械师以为排除了障碍。飞机做出了两次起飞尝试,都停了下来。第三次起飞以21名乘客死亡而结束――其中7人是曼联的主要班底。在起飞时,他们正讨论着第二天将要进行的世界杯分组抽签,正式的比赛将于夏季在瑞典举行。幸存下来的人中,有世界上“最昂贵”的守门员哈里・格雷戈、主教练马特・巴斯比以及后来的英国国家队队长鲍比・查尔顿,后者身受重伤,被送进了慕尼黑的医院。

1962年,德国冠军科隆在苏格兰丹地港以1∶8溃败。南斯拉夫籍教练奇克・凯伊科夫斯基后来透露,在乘飞机返回的路上,他一直盼望着坠毁,以避免面对球迷无休止的辱骂――其实,他也有一个曼联般辉煌的重塑过程。两年后,他在拜仁获得了机会,发掘了戈尔德・穆勒、泽普・迈尔等球员,贝肯鲍尔也在其指导下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凯伊科夫斯基独创的斯拉夫语&德语的混合语,在欧盟成立之前的国际交流中绝对是一朵奇葩。

和凯伊科夫斯基有同感的肯定还有2000年巴西主教练卢森博格。他在1998年世界杯后成为巴西队教练,两年后因为逃税等问题被诉之法庭,其女经纪人雷纳塔完全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也展示了她天生的自我宣传的能力,除了提供各种证据,还透露了卢氏私等细节。

在重压下,卢森博格飞赴悉尼参加奥运会。这次旅途,巴西队在最不体面的情况下被淘汰了――四分之一决赛输给喀麦隆队,对方一度被罚下两人。一周后,卢森博格“下课”。

巴西队获得1994年美国世界杯冠军后,还有一个航空事件,虽然不涉及安全,但也足够让人体会航空时代和足球的相互影响:当队伍从美国返回时,飞机上载有15吨的行李,主要是球员和巴西足协随行人员的电器、礼物。时任巴西足协主席的特谢拉要求里约机场海关免检通关,但海关一直坚持按规矩检测,直到巴西利亚政府介入才得以解决。

2003年,“协和式”飞机停飞,但是目前的大型飞机使地球成为“村”已是不容忽视的现实。罗比尼奥和梅西等人在欧洲联赛后,即能在十几小时后出现在南美洲的国家队赛场上,这在1960年以前基本不可能,商业化的足球运动甚至让球员能买得起私人飞机。

20世纪60年代,德国电视台评论员恩斯特・胡贝蒂这样说过,“那时候从巴西转播比赛要比从纽伦堡转播更容易”。背景很简单,那不过是电波的“旅行”而已。随后到来的球员、球队航空旅行的时代,正式宣告足球的全球性。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飞行器,在密集的飞行中,人类总要迎来不愿接受的小概率。

上一篇:古时候的“大玩家”们 下一篇:素描在高校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