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意笔人物画教学

时间:2022-08-01 04:16:41

浅谈意笔人物画教学

【摘 要】中国绘画中的意笔线描是写意绘画的基本功之一,对意笔线描的研究与练习对于学生学习意笔人物绘画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意笔线描的特征与训练方法的浅析,旨在提高人们对于意笔线描重要性的重视。

【关键词】意笔线描 人物画 意象造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91

线描是中国人物画最主要的表现方法之一,其技法、形式丰富。以意笔线描为基本手段的人物画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和培养学生对“写意性”的审美趣味,建立正确的意笔观念,从初步了解线描笔墨与结构,形体的关系,到逐步掌握意笔人物画的表现技法和理论知识。为今后能很好地运用到创作实践之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国绘画受华夏民族审美心理的支配,始终保持着以线为主的特点,并不断丰富、发展着线的表现力。线描也称“白描”,是我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一,其特点是不设色,有时只作局部的淡墨或单色渲染。意笔线描是运用自由奔放的线、点、面相结合而形成内紧外松的用笔方式,以最简练的用笔去表现经过强化而又个性突出的形象与情感的绘画风格。作者通过墨色浓淡、线条繁简、墨线多寡、工写比重、气韵流畅等技法的灵活掌控,使笔下的人物呈现出生动而丰富多变的神韵和气质。

意笔线描造型教学重在突出中国画传统即“意象造型”的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教学原则。其实效性,在于它能够让学生的视觉及技法训练都包容二于线条形式的变化之中――线的粗细、长短、轻重、疏密、重叠、连续、均衡,以及节奏、韵律等等,都集中浓缩于对线的意象化表现之中。如何在意笔人物画教学中保持水墨特有的韵味,如何从客观对象直接感知到达一种有意味的线造型形式,意笔人物教学应以纯用线描或稍加墨染的白描人物为主,兼顾以线描为主而后略施淡彩。采取工笔与意笔的主客观相合一教学原则,注意与材料上的亲合性,建立起系统的笔、墨、色递进体系。

意笔线描与传统的以工笔线描代替人物画基础造型训练相比,更多地使用“写意语言”来构成画面。意笔线描塑造形象是以笔为本,强化写意性,既能保持传统水墨画的韵味,又能精细地刻画局部,画法能放能收,亦工亦写,是线和墨的有机统一。意笔线描是单纯以研究和提高线的审美力、表现力为目的的课程,因此对线的功力,线的构成、线的表现力方面要求更高,对线本身的训练也更严格,学习难度也更大。

意笔线描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冷静思考,周密地筹划和安排。它既是一个将人物形态、线的功力。处理结构与选择用线形式的草图绘制过程,也是一个反复地将人物形态与神态在不断地修正中逐步去体现和探讨造型的过程。这种意笔线描体系,是将”意”与“形”结合,将主观情感、修养、思想融入对客观人物的感觉。

同是线的艺术,工笔与意笔两种不同体系的线描,教学之中可以互相补充和吸取,以对工笔画的规律与程序先入为主的认识,导入对意笔线描体系特有规律的把握。从审美角度和学习训练中打破工笔线描的用笔习性,从而步入意笔的审美领域。

意笔线描从表现形式上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工笔型线描的粗笔化。在用笔的自由度、对比手法的强化与多样方面都有所发展,线的构成规律与工笔相类似,但带有意笔的基本特点。二是打破了工笔画线的构成规律,只保留中国式线描的基本要求,而按意笔艺术处理上的需要去改变线描的类型,并追寻新的构成规律,从而丰富线的类型、线的表现力、线的形式美,使之有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同时也有利充分发挥意笔线描的长处,强化意笔线描的个性,并最终发展成为与工笔线描并行的一大体系。三是线的笔意延伸与扩大,成为线,点,块,面组成的大写意与泼墨画。这是意笔线描规律和个性的高度强化,是“线”意识的大幅度渗化与发展,在表现上更带有强烈的主观自我表现意识。因为它是为了追求物象最本质的东西,而依作者主观感受去重新塑造对象,大取大舍,概括,强化.变异,甚至局部地抽象对象,因此在艺术手法上仅以线描不能满足这种感情的表达,于是带有线的艺术特征的块、面、点便进入了意笔线描体系,构成了一个新的技法和审美领域。意笔线描是在胸有成竹的基础上即兴完成的,修养、功力、情绪、感觉集中在短时间内的运笔过程中,终以自如、流畅、简便而内涵丰富的线准确地塑造形象。

运用意笔线描必须具有深厚,扎实的功底,并重视格局的追求,这样才能使技术发展空间变大,突出较强的应变力。重点应放在基本规律的认识与基本技法的训练上,要求学生临摹各种名家名作,接触各种意笔线描形式,尝试以各种不同形态的线去表现不同的艺术感受。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教学中要加强笔性,笔力的训练,以及对笔势、笔趣,笔意的研究与掌握,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

意笔线描的造型与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就绘画本身讲.学生所能达到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因此,选择和认识自己最适合画什么,对什么最有感情、最有感悟,才能够发挥学生自己的优势。意笔线描就是要为这种个性的培养打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A。

笔力的培养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对笔的功能的理解,二是持之以恒的练习。另外,还可辅助其他训练方法,如书法练习,山水花鸟画的学习,平时还可以多画毛笔速写,提高以毛笔作画的能力。在形式美的体现上,主要看笔趣与笔意的多少与高低。要广泛地借鉴,不断扩大自己的艺术修养面,是提高这方面能力的重要条件。同时,不断地总结与积累自己的经验.以寻求并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审美取向,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意笔线描训练中,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开始时可偏重于笔性、笔力的养成和锻炼,然后逐步进入笔势的课题,而笔趣与笔意只能在体验与修养的积累中逐步增强。

从意笔线描形式看,艺术风格的个性化必须通过不断地向极化推进来实现,否则一种好的艺术追求愿望,会在相当长的时问里,往往因审美观念上的交错,绘画语言的杂化,表现手法上的惯性作用,使学生长时间处在模糊、徘徊或者优柔寡断的状态之中。当然,风格的个性化进程,是一个自然的渐变式的过程,艺术上要不断地积淀,发展,才不会因基础的不足而陷入困境。

在对意笔线描的类型以及所产生的画面构成新形态的探索,对线的表现潜力和艺术活力的深入发掘等多方面的选择追求上,无论是古代的优秀传统,还是流派纷呈的现代艺术思潮.我们都应该用历史的、理性的思维去面对,都需要在当前高等院校中国画教学新的选择与实践中重新接受考验。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地认识意笔线描的重要意义,重新加以取舍,并逐渐融于高校人物画教学之中。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分享之学困生转化 下一篇:初中历史的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