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多轨机制初探

时间:2022-07-14 11:11:16

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多轨机制初探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多轨机制刻不容缓。当前各个职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笔者通过对当前校企合作机制的阐述旨在探究更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 多轨机制 冠名班 工学交替

目前我国各类职教政策文件、新闻报道中最常出现的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字眼。各类职业学校也在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多轨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校企合作办学的必然性

校企合作是在借鉴发达国家合作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最早起源于1906的美国合作教育。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对合作教育概念的界定是:合作教育是把课堂学习与通过相关领域中生产性的工作经验学习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性教育策略。还有享誉世界的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教学模式等都是校企合作的典范。我国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办学机制,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基本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的发展也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由单轨到多轨、由简单到全面、由无序到逐步规范的阶段,很多职业院校也在探索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校企合作多轨机制

1.打造一流的教学团队

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来自于高等院校,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缺少企业工作的环节,对企业的实际生产及技术更新了解不够深入,实际动手能力普遍欠缺,这显然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使青年教师下到企业一线,深入工程现场,在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中充分实践锻炼,并有机会与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深入交流,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大有帮助。同时,学校还可以引进企业的技术能手来做兼职教师,不仅让他们担任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还要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岗位标准制定、实训课程开发、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现场实习指导等工作。同时,还请他们为学校教师进行技术讲座,介绍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提供人才需求信息等。这样,就形成了以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专兼结合、业务过硬的高质量的教学团队。

2.校企共建冠名班

所谓的企业“冠名班”是将学校某专业冠以企业名号并在人才培养与就业等方面与企业进行校企强强合作的一种订单式培养模式,不仅是一种冠名形式或品牌力量,更重要的是专业建设内涵合作,对于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具有重要作用。当一些企业在一般劳动力市场上很难找到对口实用性的人才时,也会委托职业学校为其专门培养相应的人才,企业会提供一定的培养经费、实训场地、技术人员或是向学校捐赠教学仪器设备、设立企业奖学金等来共建冠名班,这样也体现了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学校在冠名班合作企业的选择上应更贴近地方产业,首选一些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为合作伙伴,兼顾考虑合适的地理位置,方便学生、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与管理。

3.进行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常见模式,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特有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事业等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使学生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学中有工,工中有学”。“工学交替”的实施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第一线顶岗实践,把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使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促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修正自我定位。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又得到企业师傅的具体指导,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学校和企业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职能,学校注重的是社会效益,而企业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在校企合作中实现真正的双赢才是校企合作深入有效开展的基石。企业要放远眼光,多承担一些育人的责任和义务,职业学校也要体谅企业的难处,要多在内涵上下工夫,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最终实现校企合作“两头甜”。

上一篇:剖析高中英语学习障碍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下一篇:“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在组合教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