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护生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14 10:48:35

普外科护生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5-0169-02

【摘要】目的:提高临床护生带教质量,同时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带教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和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合理选拔带教老师,提高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合理运用语言和沟通技巧,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结合本专科特点,对护生评估、因人施教,将依法行医和护理风险防范贯穿于护生带教过程中,提高每位护士的带教意识。结果: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带教水平提高,护生护理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由原来85%提高到96%,患者的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随之提高。结论:护生带教存在问题的对策制定合理有效,提高护生教学质量,提高实习质量。

【关键词】护生带教;问题;对策

护生临床实习阶段,是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是他们将所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期,是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关键阶段。普外科患者数量多,重症多,急诊多,病种复杂,其临床症状各异,体征多变,有些患者还涉及到内科、妇产科、泌尿科、小儿外科等多学科问题[1],在外科领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普外科是每一个实习护生实习必经的科室,基础操作多,术前后病人护理工作繁重,所以也是煅练护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实习基地之一。针对我科实习护生带教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 临床资料

2005~2007年普外科实习女护生80人,年龄17~20岁,平均18岁。

2 存在问题

2.1 带教老师自身素质: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实习护生的学历也由以往中专生转为大多数是大专生甚至本科生,护士更新换代的频率也有所加快,而许多临床带教老师的学历相对偏低,存在中专带大专、大专带本科、甚至中专带本科的情况,这样,带教老师的知识结构有限,能力也参差不齐,随着科学的不断更新,高档仪器的引进,新技术的开展,如不提高自身素质,很难满足护生的要求,无法适应需要。部分带教老师带教责任心不强,带教意识不强,个别带教老师不乐意带教。

2.2 教学方式方法欠妥,未突出专科特色:普外科的特点是患者数量多,重症多,急诊多,病种复杂,其临床症状各异,体征多变,有些患者还涉及到内科、妇产科、泌尿科、小儿外科等多学科问题,基础操作多,手术前后病人护理工作繁重。在带教中,一部分教师只注重操作而忽略了理论,使护生只知道做而不知道思考,很多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部分教师担心护生会出错或动作慢,凡事亲力亲为,使护生动手机会减少,以致独立操作能力差;一部分教师带教过于刻板,教学方式一成不变,不能因人而异,使护生的潜能不能更好地发挥,不注重护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更好地带动护生的积极性。

2.3 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方式欠妥:有的教师只顾讲而护生是否听进去并不清楚,有的教师在进行带教时,由于说话的语气及态度的分寸把握不好,有可能打击护生积极性,甚至自尊,在患者面前尤为突出,这样会形成护生对教师的反感、憎恨或对抗。

2.4 缺乏对护生的评估,未能因人施教: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使一些基础知识差的学生也能考入卫生类院校,导致近年来实习护生综合素质有一定下降,大部分护生为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工作中未能进入护士角色,不能正确地理解护理工作的性质和含义,怕苦怕脏怕累。此外,护生的年龄约17~20岁,大多为90年代后的护生,90年代后的护生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动手能力强;张扬自我个性,相对较缺乏团队忠诚感。护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具有文化层次不同、教学质量不同、师资不同,且各院校的护生经轮科实习后,到达普外科时所经过的实习科室不同,已掌握的临床护理知识和技术不同。大部分带教老师在护生入科时未对护生进行评估而直接对其“带”与“教”,因而导致带教效果事倍功半。

2.5 未能对护生实行风险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由于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部分带教老师法律意识淡漠,护理人员紧缺,压力大,普外科输液量大,工作任务重,管道多,无菌要求严,PICC置管及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带教别是实习后期放松对护生的管理,让护生单独操作,但由于学生缺乏工作责任感,基础理论知识差,缺乏临床经验,极易发生护理差错;忽视或侵犯病人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如未经得病人同意的情况下,暴露病人的隐私部位,向护生讲解或操作演示;或未经得病人同意让护生进行操作;忽视保护性医疗制度,带教中不注意效果评价的环境和方式,在护生在为病人进行操作中或操作结束时,带教老师当场进行评价,逐一指出存在问题,一旦治疗效果不佳或发生感染迹象时,病人便认为是护生操作不当引起,从而引起医疗纠纷。

2.6 忽略非带教护士对护生的影响:非带教老师在工作中的言语、举止、服务态度也同样会影响护生对护理工作的看法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生进换药室未戴口罩或操作时违反无菌原则,带教老师看到应给予指出。有时学生回答说别的老师都这样。

3 对策

3.1 对带教老师的选拔条件:热爱护理专业,工作责任心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医德修养;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取得护师以上资格,从事本科护理工作3年以上;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析力,丰富的普外科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良好的交流沟通技巧;具备教学能力,有一定的教学经观念,乐意带教者。

3.2 提高带教老师自身素质:通过组织带教老师学习理论知识,开展护理科研与技术培训、外出进修等继续教育项目,函授、自学等途径获得大专或本科学历,努力掌握护理专业知识、新技术、高新仪器的操作,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知识等,不断完善自己;强调带教老师的模范表率作用,要求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严谨、认真、求实、创新、奉献,充分体现对护理专业的热爱,以自已的行为影响护生。

3.3 结合本专科特点进行带教:普外科的实习时间为3~4w,但由于普外科病人多,病种复杂,手术前后护理工作繁重,而护理人员相对紧缺,护生往往被当做劳动力使用,到实习结束时也不知在该科应学些什么、学到了什么,因此,护生到达本科室后,除了用1~2d时间让护生熟悉本科室环境外,应告诉她在本科常见病及护理有些什么,应掌握、熟悉和了解些什么,实习工作中应重点注意无菌和查对等,让护生有一个目标,然后,在带教中随见随做随讲,如术前备皮时,讲解备皮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不同手术的备皮范围,接术后病人时,讲解术后病人的护理、伤口护理及各引流管的护理等,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2],讲完后提问,如讲解完甲亢病人的术后护理,随后逐一提问:甲亢术后可能会出现什么并发症?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并发症?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如此引导护生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3.4 合理运用语言和沟通技巧:带教老师的语言要准确、简炼、规范、语音清晰、发音准确、语调平缓,使用文明语言,与护生交谈时,不能是单向的沟通,多鼓励护生提问,允许护生表达他们的思想和见解,提问护生时,语言要围绕主题,语气和蔼,还应善于运用身体语言,辅以点头、微笑或拍护生的肩等。

3.5 对入科护生评估,因人施教:应评估其心理特点、理论水平、动手能力、学习态度及对实习的要求,实行因人施教[3]。对于初进医院的护生,刚刚接触实际的护理工作,对工作和周围环境有陌生感,对实际操作有新鲜感和神秘感。大多存在想尽快掌握护理操作技能,急于求成的心理特点。作为带教老师,应热情耐心地帮助护生消除紧张陌生感。各项操作都细致耐心的讲解示范,严格按要求规范护生操作。重点抓好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其他科来的护生,应了解其已经去了哪些科、掌握了什么知识,然后因人施教。对于基本掌握了护理工作基本知识和一般技能,容易产生松懈的情绪,这时带教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在提高技术操作技巧的基础上,重视提高护生的生活护理与心理护理,使护生对医护人员内涵理解更加深刻。带教中可采用“一看二练三放手”,鼓励护生多看多做多问,同时多向护生讲解理论知识,可将自己在临床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传授给护生,及时发现护生的优点给予表扬,工作中注意培养其团体精神及敬业奉献精神。

3.6 将依法行医和护理风险防范贯穿于护生带教过程中:在护生带教过程中,向护生讲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知识,操作中注意无菌技术及查对制度,要求护生任何一项操作都必须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完成,并且在操作前,告知如不遵守操作规程,可能引起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让学生养成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的良好习惯。在带教中,带教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实习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并要培养学生的诚实品质,发生差错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绝不隐瞒,以免错过最佳的处理时机,对发生的错误行为,及时与学生交谈,并组织讨论,与学生一起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以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在需要病人实体进行教学讲解操作之前,带教老师应先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向病人讲解临床教学的重要意义,所需病人提供的检查或观察部位时间等,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同时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观察能力、心理素质,从而使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

3.7 提高每位护士的带教意识:召开带教会议,强调每一位护士都是老师,不管有没有带教任务,都应积极主动地协助做好带教工作,规范每一项护理技术操作,为护生树立榜样,发现护生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指正。

【参考文献】

[1] 王珑,黄桂芳,林茜.加强入科介绍对普外科实习护生的作用.福建医学杂志,2005,6.

[2] 吴红花,王颖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内科学见习中的应用.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4.

[3] 查太香,杨翠.内科临床护理带教现状分析与研究.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11.

[收稿 2009-01-06]

上一篇:巨大胎儿分娩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下一篇:结合早产儿网络化管理进行婴儿心理行为发育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