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满足专业需要的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14 05:00:20

高职院校满足专业需要的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必须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讨论了紧贴专业的高等数学模块化教学的改革实施办法.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紧贴专业;高等数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O13

1.引言

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学校各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逐渐成为各学科和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近几年,高等职业数学教育工作者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作了多方面的有益尝试,使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发展,然而,在一些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对“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贯彻仍不到位,或者过分强调“为专业服务”以及数学的工具性,忽视数学的理论、数学的思维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影响;或者偏离专业,过分强调数学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应有的相互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鉴于此,我们在充分理解高职教学所应遵循的以应用为主旨的理念和“必须、够用”的原则下,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做进一步的研究,提出紧贴专业的模块化教学,力争满足各学科发展和工程技术实践对数学的要求.

2.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

2.1.模块化教学

所谓模块化教学就是把课程内容按学生专业要求分解成一个个小模块,每个模块独立,当专业发生变化时,只要适当增加、减少或更换其中的一些模块,便可满足专业的需要.因此模块化教学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模块化教学的实施能有效地节约教学资源并为各专业自主地选取适合于该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块提供了较大的选取空间,能够真正做到“必需、够用”.

满足专业需要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从模块化教学开始.从应用的角度或者说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从各专业后继课程的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优化重组成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及选修模块,力求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对数学教育的需要【1】.

2.2.模块化教学的改革实践

2.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职院校现有的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一般涉及《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三门课程,大都一学期讲一门课.事实上,近几年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高职学生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掌握这么多的理论知识.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与专业老师座谈,根据新世纪高职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努力构建新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我们将高等数学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选修模块.基础模块包括“微分学”、“积分学”两个模块,将一元、多元微积分揉在一起讲授.专业模块包括“常微分方程、“概率与统计”“矩阵与线性方程组”、“拉氏变换”和“数值计算”等六个模块,由各系专业老师根据专业需要选择模块,提出模块内容的具体要求,再由数学老师组织教学【2】.“选学模块”是适应基础较好的学生的提高模块,包括“数学实验”、“数学模型”、“优选法”、“数学方法论”“离散数学”等五个模块,该模

块主要以讲座的形式组织教学.

2.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紧贴专业,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我们选择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组织教学,采用“专业案例导入---数学知识解决”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与专业知识结合,用学生已接触到的和将要接触到的与专业有联系的实例讲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提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机电类专业讲解导数的概念时,我们可介绍质量非均匀分布细杆的线密度、变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等与专业有关的变化率问题【3】。又如在讲授微分方程时,可结合讲解人口增长模型、疾病传染模型等实例,实践证明,注重与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体会到高等数学更是解决专业问题重要工具,增强数学教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然后,从培养目标出发教学过程争取化繁为简,重技能训练,轻理论推导.我们培养人才的从业岗位,决定了他们不必对数学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像理科学生那样要搞得清清楚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大量烦琐的纯数学推导,要注重概念、结论及其应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成果,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使数学教学效果和质量不断提高.教学受到了学生的喜爱,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将“启发式教学”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式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主动思考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3 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传统教学评价手段过分关注其选拨的功能,忽视了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改进和激励作用,也背离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配合高职数学的模块化教学,我们借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方式,对数学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改革绩【3】.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三部分:一是平时成绩,二是开放式考试成绩,这部分考核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由学生自由组合,三人一组,教师事先设计好题目,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三是闭卷考试成绩,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运算能力为主,按传统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实践证明,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又可以改变传统考试的片面性,有利十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克服恐惧感;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紧贴专业的高等数学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降低数学的枯燥感,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更加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宋立温.模块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高等数学研究,2009,12(4):86-92.

[2] 石勇.高职高数课紧贴专业需要的必要性与教学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3] 王咏芳.高职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D].苏州.苏州大学.2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1240484

上一篇:一种GSM无源探测系统中的空域DPI抑制算法 下一篇:亲情关爱:科技的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