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的课堂思维途径

时间:2022-07-14 04:51:09

打造高效的课堂思维途径

【摘要】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教师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为学生创设高效的思维途径,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方式; 反向思维; 发散思维; 探究思维

Create efficient classroom thinking way

【Abstract】Teachers should be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instruc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activity, participants guide and collaborator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students passively accepting knowledge, teaching as students through inquiry activity actively construct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 teacher should be a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o create designer, efficient ways of thinking, to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upport,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elf-discipline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Key Words】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inquiry learning; reverse thinking; divergent thinking; research thinking

陕西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全方位展开,这既是基于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高中阶段自身定位的必须。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还学生以自主、时间和主动。自2007年参加了新课改的培训,我这几年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谈一点心得体会。

1 新课程改革应建立新的课堂模式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转换,评价方式的选择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1 注意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行为。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和创新精神。

1.2 注重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1.3 着力培养学生的开阔思维方法。

1.3.1 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1.3.2 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1.3.3 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1.4 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4.1 打造高效课堂途径的具体实施办法。解放思想,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在实践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总的来说,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生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上新课时,首先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强调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学生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然后组织字词竞赛。

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二、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能力较强、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上课之前,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师生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向教师询问与上课有关的问题。总之,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走上讲台,大显身手。无限的激情在课堂上洋溢、强烈的自尊心在课堂内得到满足,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最后,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下来,既是学案,也是教案。一节课不仅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了学生的表达和组织能力。

1.4.2 新课程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新课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改革第一步带来的是思想的变革,思维的转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见解偏差,下面所涉问题值得反思。

第一、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 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效果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

第二、语文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掘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第三、语文课堂上不要过分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背诵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有段时间将背诵阅读,视为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所抛出。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背之实,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用大胆的读背,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我认为只有多读 ,多背才能培养语感。

总之,新课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新问题,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使学生的语言和文字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瑞芳,构建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8期。

[2] 梁艳,语文教学是创新思维的启蒙教育——教学体验之管见[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高良,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偏误[J],考试,2007年07期。

[4] 杨大章,浅谈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J],现代语文,2006年08期。

[5] 谭红霞,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动向[J],语文学刊,2006年14期。

上一篇:神算小少年杨辉 下一篇:将错就错也不一定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