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原因透析与治理对策

时间:2022-07-14 04:44:50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透析与治理对策

摘要: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生命所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多,目前己成为一种历史性和国际性问题,备受会计界人士和各国政府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观点就会计信息的作用,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危害、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进行论述。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表现 原因 对策

一、会计信息及其作用

会计信息是指按会计特有的处理方法(会计准则等的规定)对交易和事项的原始数据经过处理后产生的,为满足会计管理及经济管理需要的经济信息。无论对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还是企业内外管理和决策以及投资人的投资取舍,会计信息均具有重要作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1)会计核算资料的失真。主要是指作为会计信息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失真。

(2)成本费用核算的失真。主要是由于资产管理混乱,以及资产计价韵不正确性造成的。例如企业通常把成本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

(3)往来款项失真。主要是由于企业向互相拖欠账款,长期形成“三角债”。

(4)经营成果失真。如虚列业务提前实现销售以虚增利润,或将成本转化为费用虚减利润。

(5)税金核算失真。如虚开增殖税专用发票,以”收据”票,不仅造成税金核算失真、国家税收流失,还严重影响了法规纪律的严肃性。

(6)会计报表编制失真。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人为的随意调节,使其变成“万能表”以应付各个部门的检查。

三、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大致分为违法性失真和合法性失真两大类。

(一)违法性失真

主要是指有关单位和人员为了局部和个人的利益,故意违反有关财经法规、会计制度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这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也是探讨最多的一类原因,其根源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与影响,内外监督不完善。造成违法性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l、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不合理

在现实规定和法规中,会计人员既要服从单位领导人的领导和指挥,又要对单位领导人进行会计监督。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为了自身需要,不得不按单位领导的意愿去做,从而丧失了会计监督职能。

2、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混乱

其结果往往导致账实不符,账面反映的一些资产物资、债权债务等都己不存在,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

3、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不严,违法不深究。这就使会计信息失真更加有恃无恐。

4、会计工作的监督不利

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由于手本单位领导的指挥,难以进行监督工作;而外部的会计事务所受权限、自身素质、经济利益的影响,也难以起到有效监督作用。

(二)合法性失真

主要是指由于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会计准则等的不科学性造成的会计信息上失真,它是合乎法则的。造成技术性失真的原因主要有:

1、会计核算需要能够计量才能确认

确认本身含有估计成分。在会计核算中,会计受限于技术、能力尤其是信息不对称的因素,相关会计计量和会计确认工作就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的方法。这就容易与实际存在偏差。例如固定资产使用期限、预计减值、折旧率的确定,以及一些共同费用的分摊,收发材料的计价等,都借助于假设估计。因此,会计信息假设估计的准确性就要靠会计人员的经验判断来决定。

2、会计处理方法可选择性的影响

在会计核算中,同一经济业务往往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例如对于存货的计价,我国现行制度就允许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四种方法的使用。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其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有不同的影响,而且不同的估计方法回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些不同的结果带给使用者的影响是不同的,有可能引导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带来经济损失。

3、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只是会计确认的基础,该理论虽然交好的解决了收入与费用配比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例如,在权责发生制下,对于收入和费用,不论是否已有现金的收付,按其是否影响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这样,会计所反映的收入与当期实际的现金流入不一定相等,这使利润缺乏实际的货币保证: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必须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这在通货膨胀时期,成本得不到真正的补偿,产生虚夸的利润。

4、会计计量的影响

首先,会计计量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条件,

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计所反映的信息就会严重失真。其次,就是历史成本计价问题,历史成本计价法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而其很难反映现状以及对未来进行预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会计信息失真。

5、稳健性的影响

会计信息是建立在稳健原则基础上的,它有利于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增加企业赢利能力,但过于保守。在稳健原则下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入及费用等,很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偏离实际,与要求会计信息符合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的可靠性、相关性相矛盾;

6、相关性与可靠性矛盾的影响

在会计核算中,有时为了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而牺牲其可靠性,这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强。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对策

针对各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应采取下列对策:

(一)针对违法性失真的对策

董事会或股东或政府通过监管机构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基本准则规定的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完善,尤其是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以确保会计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这就涉及到会计质量的控制。在信息时代,会计核算工作将有所减少,会计控制工作必将大大增加,2008年财政部等部位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理论依据就是会计的控制功能。

1、充分发挥会计控制的作用,改变现行会计体制

由所有者委派财务总监领导会计机构及会计工作,财务总监对所有者负责,会计人员对财务总监负责,企业业务运行则有经营者全权负责,财务总监与经营者相互配合相互监督,通过财务总监使所有者与经营者达到激励相容。在财务总监的管理体制下,会计控制范围不仅是账、证、表的相互核对及审阅,还应包括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设计与控制;业务处理过程不相容职务的控制;事后的复核与分析控制。

2、加强会计控制

政府通过监管机构、所有者通过外部审计监督企业对会计法、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3、利用法律手段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

加快会计法、审计法、注册会计法的立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要加强企业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即要求其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及完整,并对其违法的会计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这样就使会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二)针对合法性失真的对策

1、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使会计控制发挥有效作用的重要条件。一方面要提高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另一方面要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的会计信息。

2、对技术性失真的防范对策,要做到:

(1)制定具体的会计确认标准。对含有估计因素的会计信息,国家应尽快制定具体的会计确认标准。使其明确化,减少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损失。

(2)对一些可选择性方法制定限制标准。会计处理方法上的可选择性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减少合法的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就不能忽视这一问题。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又不能放弃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所以我们就可以制定一些限制条件使企业在运用方法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从而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也可有效的制止其钻处理方法可选择性的空子。

(3)把会计规范制定的更具体,减少权责发生制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把各种主观因素影响的处理方法都进行具体规定,使其在选用时有章可循。

(4)科学合理的运用稳健性和重要性原则。在运用上述两项原则时,要采用谨慎的态度,在重复考虑保证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运用上述两原则,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准则,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5)重视信息的可靠性。只有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看作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和关键,才能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相关性要以可靠性为基础,相关的信息如不可靠那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必须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带来了不良的经济后果,应当说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处理是所有现代国家都面临的课题,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大家不断的努力。

上一篇: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执行心得体会 下一篇:中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