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概念背后的美国动机

时间:2022-07-14 02:57:10

“印太”概念背后的美国动机

最近一段时间,“印太”这个词成了美国、印度以及澳大利亚的政界、学界与媒体口中的新宠。“印太”是一个将印度洋与太平洋合二为一的概念。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讲话与美国国防部2012年的“战略规划”中,这一概念都被多次提及。

“印太”概念的出笼有着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客观因素方面主要是地缘方面的。支持这个概念的人认为,印度洋与太平洋通过马六甲海峡相连,印度洋已成为亚洲新兴经济体能源需求的大通道,亚洲经济的融合也需要依赖印度洋能源通道,因此,印度洋地区与西太平洋地区在战略上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

主观因素方面,则是美国在实现其“重返亚洲”的战略中,希望能够拉拢印度。

国际关系中,一些看似中立客观的词汇背后往往蕴含着一定的政策导向。

随着其战略重心的东移,美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包括日本、澳大利亚与印度在内的大联盟来更有效地制衡中国的崛起。在“印太”新概念中,位于太平洋东岸的美国、地处印度洋的印度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澳大利亚三国起着重要的战略作用。美国大力推广“印太”新概念,正是要加强三国间在地区事务上的联系,甚至也希望印澳两国能在南海问题上插一脚。

对于“印太”这个美国学者生造出的词,印度一些人非常欢迎。因为这个词不仅凸显了印度的重要地位,也符合印度一些想通过与美国结盟来遏制中国的人的胃口。但同时,印度国内也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应该谨慎对待这个新概念。印度素有不结盟外交的传统,它希望能更多地在诸如东亚峰会这样的开放的多边框架下跟多个国家保持合作,保持自己的外交独立,并不希望被强行绑在美国的战车之上。因此,印度的政府文件中尽管出现了“印太”这个词,但也同时淡化了其中结盟美国、排斥中国的政治意涵。美国抬高印度的战略地位,拉拢印度,是看到了印度崛起的前景,意图利用一个大国制衡另一个大国。然而,印度的崛起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它的民主与法治体系是从英国殖民者那里沿袭下来的,而非发自本国的内在需求;由于没有经过真正的社会革命,印度社会仍然存在着严重阻碍其现代化的封建遗存;印度参与更大范围的地区或国际政治博弈需要现代化军事力量的支撑,但印度整个国家现代化的根基仍然不够牢靠。

印度政府非常清楚本国国情的现实。因此,在区域合作的问题上,印度更希望通过与周边大国之间的合作,发挥其连接资源丰富的中东、非洲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东亚的纽带作用,更多地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总体而言,印度也并不希望在南海问题上搅浑水,从而破坏与中国的关系。

与印度一些人类似,澳大利亚一些学者与官员也非常喜欢“印太”这个概念。澳大利亚一面是印度洋,一面是太平洋,位于中国与印度之间,又同时保持着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在“印太”概念中,澳大利亚处于中心枢纽的位置,这一角色,可以使澳大利亚一面与美国保持同盟关系,一面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发展经济联系,同时又能与印度发展亲密关系。

然而,对于“印太”概念中排斥中国、遏制中国的内涵,澳大利亚也不得不谨慎对待。虽然美国与澳大利亚有着同盟关系,但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虽然澳大利亚有着西方的文化与传统,但身处亚太地区之中,澳大利亚要发展不得不融入亚洲。由此可见,美国力推的“印太”概念,前景并不看好。

(陈福国摘自《环球》2013年第2期。)

上一篇:该死的“方便” 下一篇:高尔基为何甘心做斯大林的“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