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时间:2022-07-14 02:53:30

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心理、饮食、运动等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后, 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由 (106.9±2.3)分下降至(95.2±1.0)分,较护理前有了显著改善,护理前后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糖尿病;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b)-016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thod for diabetes and its effect. Methods 68 cases with diabete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1 to August 201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psychology, diet, exercise and so on. And the nursing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decreased to(95.2±1.0) points from(106.9±2.3) points, the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after nurs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nursing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Diabetes; Nursing; Effect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表现出相对不足或者绝对不足的现象,进而导致血糖水平比正常状态高,造成蛋白质或脂肪代谢紊乱,诱发糖尿病[1]。该症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肾衰竭、失明、脑出血等并发症,对人类威胁较大。糖尿病的治疗周期长,需长期坚持服药,而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疾病治疗有紧密联系。恰当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糖尿病的有效护理方法,该院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68例糖尿病患者给予了及时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6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范围42~80岁,平均年龄(62.3±2.1)岁;病程3~20年,平均病程(8.2±1.1)年。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等特点[2]。不同年龄阶段及病程的患者,其心理反应也存在较大差异,大多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少数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了解,未能从思想上予以重视。一些病程较长的病人,则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抑郁、绝望等不良心理。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可定期开展一些知识讲座,或平时主动向病人介绍糖尿病的有关知识、治疗措施及不良反应等应注意事项,提升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度;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消除患者疑虑,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从而有利于促进身体的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1.2.2 给药护理 护士应强调双胍类或磺脲类降糖药物的危害性,如引起皮肤过敏、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等,使其认识到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一般磺脲类药物须在饭前30 min服用。双胍类药物的服用可在饭前或饭后。服药者应在外出时随身携带饼干、糖果,血糖较低时可随时服用。护理人员还应积极向病人讲解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并告诉患者应注意的事项,使其能够独自完成胰岛素注射。遵医嘱教会患者确定制剂种类、剂量、注射部位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与腹部是注射频率较高的部位,但要注意交替使用,避免发生脂肪萎缩及硬结的现象。此外,要正确掌握药物的剂量。该院对68例患者在饭前30 min给予了常规胰岛素(徐州万邦金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4567)皮下注射5 U/次,3次/d。护理人员应保持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对于第一次用药者,应由护理人员行胰岛素注射,并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存在胰岛素过敏、低血糖等症状。发现低血糖时,须及时给予糖水口服治疗或是静脉注射葡萄糖液。

1.2.3 运动护理 运动治疗也是糖尿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3]。适量的运动能够降低患者的血脂与血糖,且有利于减轻体重,增强体质。护理人员应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情况,制定最佳的运动方案。如果是单纯性的糖尿病患者,无其他合并症,可选择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有节奏的全身活动,每次运动时间在1 h左右,分3次进行,坚持4次/周,一般在饭后50 min进行效果较好;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可选择太极拳、交际舞、快步走等有节奏且相对轻松的有氧运动;对于视网膜异常者,应禁止进行负氧运动、阻力运动、憋气运动等活动,且所选择的运动场所必须空气清新,路面平整。全部运动应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上一篇:胱抑素C测定对评价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中的临床意... 下一篇:帆状胎盘及球拍状胎盘产前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