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7-14 12:54:52

对我国“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思考

摘要:通过对近几年频繁发生的学生自杀现象的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建议,我们应该在目前的教育中,增加“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

关键词:自杀,触动,思考 尊重,漠视挫折,敬畏,热爱生命

中国分类号:G444

正文:,

对我国“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思考

近几年来,充满朝气的学生竟然和一个沉重忌讳的话题??―“自杀” 联系在一起,并且频频出现在报端,尽管我们不愿谈及,不愿相信这种沉痛的事件会发生在充满梦想的校园这片净土之上,但现实世界中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使我们不得不相信,这种现象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

2005年1月,深圳三年级的小学生,因老师不让参加期末考试, 竟然跳下高墙结束了自己年幼的生命。

2007年5月31号,安徽阜阳市泰和县的五名小学生相约集体自杀。

2010年12月在厦门上六年级的小晴,因考试作弊。被老师打了三个耳光,并撕毁了试卷扔到孩子的脸上。孩子回家后跳楼自杀。

2009年12月10号晚,在广东东莞被老师体罚后逃课多日的11岁男生何楚华,在老师家访时反锁房间,留下五封遗书,然后用一条红领巾自缢身亡。

2009年11月27日发生在西宁市大同县,景阳镇中心学校5年级的学生小程程用红领巾自缢身亡………

这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背后,究竟都有什么样的巧合偶然因素?我不愿意去深究,但使我心情永远无法平静的是,这些祖国的花朵在未步入社会之前就过早的凋零,难道不是对我们教育策略的极大讽刺吗?特别是用红领巾自杀对我的触动很大,原本代表着青春活力和荣誉的红领巾,本该是孩子的骄傲,竟然成了夺命的绳索和自杀的凶器。

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年幼的孩子合上了自己尚未展开的生命画卷?是谁让他失去了克服挫折的勇气和逃避困难的弱者?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柔弱的孩子勇敢的面对可怕的死神?我们的教育中究竟缺失了什么!我们的教育又将走向何方?带着疑问、惋惜、和不解 ,我想谈谈那法律之外的“死因”。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孩子水晶般的脆弱心理?

首先:是挫折教育缺位。在功利的教育中,在“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下,孩子的全部任务就是读书。很多家长很少跟孩子推心置腹地交流或沟通过,只是一味的呵护,他们像生活在温室中,从来没有经历过挫折或打击。当这些孩子走出家庭的温室后,一旦遭遇挫折或打击,感到仿佛已经天塌地陷了。当超越其承受极限,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时,打击和挫折就会被他们夸大,成为“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其次:学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很多学校的现实教育中,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导下,更多地注重对学生进行“填鸭” 式:题海“式教育,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心理的培养。而不是投向增强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发展心理咨询事业,造成我们并不懂现在的孩子,而且没有尝试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他们。造成了他们年龄不足以承受的沉重字眼. 因而将挫折教育视为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二,生命的教育缺位

没有生命的世界是残缺的世界,当前教育界所提出的“教育即生命”的论题就有了现实的根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人性化的事业。它应当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理解生命,了解生活,丰富心灵,涵养人性,现实教育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迷失了自己对精神的追求,遮蔽了自己塑造人的心灵的真谛,取而代之是对纯粹知识的追求、对实用技术的向往和经济效率的迷恋。其结果是使本来应当促进学生生命完善和人性丰富的教育,变成了压抑学生个性、异化学生心灵,禁锢学生精神世界的机械训练。

第三,幸福教育的缺位

关于“教育即幸福”的话题是近几年在中国教育界兴起的。指向现实教育中幸福感的匮乏。 这种幸福感的缺乏,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问题。一方面,幸福不能脱离幸福的生活状态而存在,另一方面,一种幸福的生活状态只有被个体所感知,才能成为一种心理生活教育,才是对人的意义世界的建构。幸福的本意在于创造出幸福感。幸福感是对美好生活的评价和体验,是对生命的领悟和理解,是对人的存在价值的自我确证

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走进生命的教育

学校和教庭应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教育过程成为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其次,走向幸福的教育

1、幸福的教育要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都能体验到幸福;

追求个体人的自我超越和自我成就感;追求师生的和谐发展和人格充盈完满状态;幸福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能更好生活的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生命意义与价值。

正如哲学家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对于人的自然生命而然是相当脆弱的。我认为当前的迫切任务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宝贵,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大哲学家史怀泽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告诫人们,要珍视自己的生命,造物主将生命赋予每个个体,并不是让我们去摧残的,而是希望我们每个人去享受生命的乐趣,感受美好的人生

尊重生命,在教育中就意味着要尊重学生个体,尊重学生的独立的个性。。“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尊重学生的生命,才会尊重学生的个性,而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尊重其生命为前提的。忽视生命的后果并不是对一个人而然,当我们的学生失却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不再对世界的温情存有感激,他将以更为极端的方式报复社会。教育中鲜活的事实不是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吗?

大思想家蒙恬说过:“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生命教育主张,只有真实地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生命的可爱,才能激发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幸福教育是师生体验幸福的过程,其结果在于师生追求更幸福地生活 1引导学生反思当下,提升幸福层次;2、逐步形成“幸福观”,面对现实“生活世界” 3、超越课堂与教材,体验自然与人和谐共处;。例如:社会实践活动、生活探究、野外郊游等等。此种做法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从而培养学生更全面的素质5、走向对话式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的协商与对话,共同创造教学意义,双方都获得幸福体验 6、超越实体,共享幸福。需要双方去积极营造,努力协调。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营造中共同享受幸福与快乐。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教育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陈桂生.教育原理(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陈桂生.学校教育原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4、黄济 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柳海民.现代教育理论进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在“活动中”培养思维品质 下一篇: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