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死刑制度的思考

时间:2022-06-19 10:33:42

关于我国死刑制度的思考

死刑,在刑罚体系中是最严厉的刑罚方法,是以剥夺犯罪人生命手段的方法。随着人类不断地走向文明,人们关于死刑的存废之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通过介绍死刑存废之争的观点着手,对我国死刑制度进行一些有益的思考。

死刑存废之争限制

一、死刑的概念及评价

(一)死刑的概念

死刑,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强制性地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具有正当性。由于生命具有最宝贵性,将生命剥夺后的不可恢复性,在刑罚史上,它又是最严厉、最残酷的一种刑罚方式,故又被称为又称生命刑、极刑。

(二)关于死刑的评价

正因为死刑的严厉性和巨大威慑作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的各国统治者无不重视死刑的使用。死刑被毫无怀疑的使用了几千年,直到西方启蒙运动的兴起,随着对死刑认识的深化和人权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死刑制度。

自从意大利学者贝卡里亚系统的阐述了废除死刑理论后,人们谈起死刑问题就不能不论及死刑的存废问题。贝肯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写道:“滥施极刑从来就没有使改恶从善。”这就使我联想到,在我国封建社会秦帝国崇尚重刑治国的时候,频繁地扩大化地使用死刑,然而社会动荡性并没有因此缓解反而愈演愈烈。刑法与其严厉不如缓和的格言表述的是刑法的谦仰性的思想,说的是在刑事立法当中,如果规定较轻的刑罚即可,就没有必要规定较重的刑罚。在可以控制处罚程度的时候就要控制处罚程度,这一格言与重刑由于轻刑相对应。

死刑并不是解决各种犯罪问题的金钥匙,因为犯罪是社会积怨的产物。犯罪不是孤立存在于世间的,对于一种犯罪的谴责,不应仅仅包括犯罪人,还应包括孕育这种犯罪的制度上的漏洞、法律上的空隙、个人权力的干预等等问题。刑罚从来都不是一本万利的,而且认识中存在一种误区,认为死刑是一种节约的刑罚。但是事实上从死刑的无形成本上来说,死刑的成本是昂贵的,他即消灭了人的生命,又在满足被害人复仇心理的同时也造成了被告人家属的怨恨,如果死刑被滥用,更会导致社会积怨。

二、关于死刑存废之争

根据一些资料,截止到2000年10月,在世界上全部194个国家和地区中有76个对全部犯罪废除死刑,10个相对废除死刑,37个实际上废除死刑,保留死刑的有71个。随着近些年来法制化理念的普及和对人权观念的重视,死刑作为最严厉的以剥夺人之生存权利的刑罚方法正在日益接受挑战,限制或废除死刑的做法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刑事立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

最初,废除死刑的观点遭到众多法学家、哲学家的抨击。众多学者在评判死刑废除论的时候,修改补充了保留死刑的观点。这些理由主要有:(1)死刑是正义的必然要求;(2)死刑具有最大的威慑力;(3)死刑可以一劳永逸的排除恶害;(4)死刑并不残酷;(5)死刑是报应以至于复仇的需要等。

但是,死刑废除论始终没有被批到,相反,其势力和影响越来越大,死刑废除论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废除死刑的合理性。主要有:(1)死刑并不是对社会的更加保护,而是表现出更加非人性;(2)死刑并不是对生命侵害的正当防卫,而是国家的有计划地杀人;(3)死刑是明显的残暴,抵制人权;(4)为了使罪犯没有犯罪能力,没有必要剥夺罪犯的生命;(5)报应刑带有正义的假面具,是复仇的欲求等。

死刑经历了刑罚史的复仇时代、威吓时代、博爱时代、科学时代四个阶段。社会在向前发展,我们已经远离了那种野蛮社会,可以预测到的是废除死刑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刑罚的惩罚性由重到轻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在这个意义上说,保留死刑与废除死刑之争,实际上是应当何时废除死刑之争,即是现在立即废除死刑,还是将来废除死刑。

三、对我国的死刑制度的评价

对死刑的评价不能离开本国国情。死刑这种古老的刑种,与其他事物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条件的不同,死刑废除的历程在各个国家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如果在不具备废除死刑的社会条件下为了顺应世界潮流而废除死刑,只会危害到社会成员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在死刑存废之争延续了200多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废除死刑的潮流下,我国至今仍没有废除死刑,是因为当今我们并没有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

我国的刑罚体系不健全,自由刑和死刑脱钩,自由刑乃至其中的无期徒刑威慑力不大,现阶段还不足以替代死刑的功效。终生监禁这种苦难是平均分配与人的整个生活,而死刑却他们集中到一块使用。要知道我们的可以抵御暴力和极端但短暂的痛苦,却忍受不住时间的折磨。然而你我国的自由刑的总体期限较短,无期徒刑的减刑常在,使得罪犯实际执行的刑期较短,以至于死刑的废除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达不到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作用。

纵观中国历史,历来有“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之说,即刻废除死刑是不可能的,从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来分析亦是如此。虽然我国现阶段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但是在当今社会,刑罚人道主义原则应当得到广泛的遵守。现行刑法保留死刑,但保留死刑决不意味着可以多杀、错杀。坚持少杀、慎杀同样即是我国死刑政策的内容。从废除死刑的道路来说,一般是先减少死刑条款,减少死刑的执行,最后从法律上与实际执行上完全废除死刑。

综上所述,全面废除死刑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办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国要废除死刑,可能需要比其他国家更漫长的时间。但笔者坚信这一目标尽管是长远的,但并非遥遥无期。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的格言展开.法律出版社,1999.

[2]汤永.论死刑执行方式与死刑的存废.江苏南京,2006.

[3]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4] 李旭曼.从死刑文化的角度论死刑的存废问题.陕西西安,2007.

[5]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 法律出版社,2011.

上一篇:论自然资源法基本原则的重建 下一篇:浅析保单贷款